又到了和大家週末見面的時候,股指的波動性還沒降下來,聖誕行情似乎是已經提前來了,但似乎又沒有來。
在上週末的文章裡面,我們堅信聖誕行情一定會來,但股指仍然會保持猴市行情,本周可以說得到了非常好的印證。週一大盤低開高走,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開盤延續了上周的跌勢,開盤一度跌1%,但盤中迅速拉升,最終收盤的漲1%,日內波動超過了2%。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則表現相對穩健。
納指之所以在週一波動如此之大,主要則是因為TSLA和NVDA兩家公司,NVDA在週末傳出老黃賣股票的消息,開盤就被散戶瘋狂拋售,盤中一度跌了接近8%,TSLA則因為美國證監會的調查,一度市值跌破了萬億美元。兩大巨頭砸盤,市場肯定承接不住,瞬間就跌的很慘,但抄底的散戶也很瘋狂,很快就在AAPL的帶動下,實現了絕地反擊。
週二大盤集體高開,三大股指紛紛暴漲,納指更是創下了自去年11月以內的最大單日漲幅,TFAAMNG七大超級巨頭更是紛紛暴漲,英偉達不僅收復了週一的跌幅,週二更是單日暴漲7.96%,這也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當前市場的瘋狂和投機性,任何一個消息都足以給股指造成巨大的波動。
市場之所以在這一天進入狂歡,或者說提前迎來聖誕行情,很大程度上在於一個消息。彭博社報導稱,「Omicron變異病毒危害很輕,但傳染性非常強,這天然就是疫苗,甚至比全民接種疫苗的效果還要好」。變異病毒真能取代疫苗嗎?實際效果到底怎麼樣?這些問題暫時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市場是首先瘋狂了起來。
其實在Omicron變異病毒剛出現那會,我們就曾有過判斷,認為所謂的「Omicron拋售」只是機構在嚇散戶交出籌碼,短期拋售會為投資者提供「聖誕行情」(Santa rally)的買入點,再加上基金分配收益,投資組合經理可能將在月中左右開始為其年終報告進行「粉飾」,最終推動市場大幅走高。這一切雖然來得比我們預測的要早了幾天,但也印證了我們早前預測的準確性。
對於這次的反彈,最精准預測的當屬知名對沖基金經理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早在12月5日,阿克曼就曾斷言,如果症狀沒有那麼嚴重,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micron)實際上可能會提振美國股市。最終一語中的,美股在週三迎來了全面暴漲,超級巨頭的漲幅普遍都超過了3%,可以說逢低買入相當的瘋狂。
週三市場在消化前一天的漲幅,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事發生,但盤中的震盪也不小。週四三大股指高開低走,納指更是最終收跌,市場開始擔心週五的爆表的CPI資料。點燃這個擔心的,主要是拜登的一番講話。拜登表示,週五的通脹資料將不計算油價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油價最近才降下來的,如果11月的CPI不計算油價下跌,那大概率會創歷史記錄了,市場也在擔心這個爆表的數字,最終也引發美聯儲的提前行動,再加上前兩個交易日漲的實在太多了,避險情緒在這一天明顯比較濃厚。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iShares美國投資策略主管Gargi Chaudhuri在這一天表示,「是時候對沖美國通脹問題了」。
在他看來,「投資者應該尋求那些能夠轉嫁更高價格的公司的股票……在債券市場,我們的預期是收益率會上升,將你的配置轉移到與通脹掛鉤的債券上可能是有意義的。同樣,實物資產也提供了良好的通脹對沖,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和一籃子多樣化的大宗商品等」。
週五三大股指再次強勢上攻,萬眾矚目的CPI資料終於公佈了,11月CPI同比增6.8%,創1982年6月以來新高。拜登前一天的預防針這個時候就起作用了,市場原本覺得不算油價下跌,那應該是激增,但最後資料只是符合市場,12月油價又降下來了,所以最終解讀成了「通脹已到頂峰,下個月將出現拐點」,連帶著市場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都從6月延後到了9月。
最後的結果我們看到了,這次的CPI資料雖然爆表,但因為符合市場預期,被解讀成了大利好消息。當然,還有另一層理解,我們之前的文章裡面提到過一個觀點,當前市場是「漂亮50」行情是複製,通脹越嚴重,市場越會去抱緊那些可以跑贏通脹的巨頭,而巨頭一漲,指數就表現的很好。
從納指的技術形態來看的話,股指上週二跳空上漲之後,新的支撐位是15550,上方的阻力位是15830,當前就在這個區間震盪,很明顯是在等待美聯儲議息會議的消息。下周只要不跌破15550,繼續在這個區間震盪,那基本就可以形成一個頭肩底,突破阻力位之後,將會有非常不錯的一波反彈。
分析師們預測,到2026年,蘋果VR頭盔每年將帶來290億美元的收入。
據彭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KatyHuberty認為,考慮到增強現實、虛擬實境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新產品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帶來的收入貢獻,蘋果公司的股價被低估了。
目前蘋果公司股價已經比華爾街的目標價格中值高出4美元,但是多數分析師對該股的評級仍然為“增持”。摩根士丹利本周維持了對蘋果的“增持”評級,並將該股目標價從164美元上調至200美元。
本周表現最為極端的,毫無疑問就是萬眾矚目的蘋果了。這家公司過去30天漲了22%,上周更是暴漲10.88%,遠遠跑贏了三大股指的漲幅。機構在最近瘋狂上調蘋果的目標價,大摩更是把蘋果的目標價上調至200美元,並表示蘋果的AR/VR產品在2026年將為蘋果創造290億美元的營收,自動駕駛汽車將為蘋果創造3000億美元的年度營收。
當前的蘋果距離3萬億美元,也就差不多3個點不到的漲幅了,也許我們很快將見證到美股的歷史奇跡。我不知道大家在這一波蘋果的暴漲中發現什麼問題了沒有?那就是市場已經忽略了一切的短期基本面,轉而將重心放在了5年後,甚至10年後,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
從今年6月份蘋果公司公佈的主要供應商名單來看2020年中國供應商有98家。占總數的49%,包含中國大陸42家,中國臺灣46家,中國香港10家;美國公司35家,約占
18%。
具體來看,中國大陸廠商較2019年增加12家,其中不乏兆易創新、得潤電子、長盈精密、勝利精密、新綸科技、天馬微電子等A股上市公司。
然而受缺芯、疫情、限電、成本提升、客戶排產計畫波動等因素影響,藍思科技三季度
淨利潤同比下降34.97%,得潤電 首次出現虧損 信維通信、錦富技術、勝利精密等
公司淨利潤也在三季度出現下滑。
一方面,當前iPhone的產能受到了供應鏈不小的影響,從蘋果中國供應商普遍三季度財報的下滑,可以看出這家公司遇到了一些問題,雖然並不像早前彭博社報導的會減產1000萬部,但300萬~500萬部的減產怕是會有。另一方面,蘋果的VR和自動駕駛即使能大獲成功,那也是3~5年之後的事,尤其蘋果汽車最近頻繁流失高管,也找不到合作的代工廠,真不知道機構到底哪裡來的這麼強信心。
現在的蘋果基本面已經完美定價,業績也炒作到幾年之後了,市值也馬上要漲到3萬億美元了,接下來還有更大的上漲空間嗎?還能帶著大盤進一步上漲嗎?這或許是我們迫切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一旦蘋果出現見頂信號,美股一輪深度回檔怕是也不遠了。
回到文章的標題,既然大盤還要創新高,我為什麼要說「美股實際上已經跌入熊市」呢?這段話肯定會被很多人冷嘲熱諷,不贊同的更會是大多數,但我仍然要把這個有相當大的爭議性的觀點拿出來。
早在今年10月的時候,我們前幾期週末的文章裡面就非常明確的說過,今年的美股指數上漲,主要依靠的是超級巨頭。
最近美國銀行的資料則證明瞭這個結論。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美國銀行表示,如果今年去掉AAPL、MSFT、GOOG、AMZN和TSLA五家公司,那納斯達克指數的回報將回撤64%。這是一份多怕的資料,要知今年納指100到現在也就漲了27%,這回撤64%,那等於倒跌了37%,這還沒把今年暴漲132%的第六大權重NVDA給算上。
這份資料告訴了我們一個結論,如果你把幾大超級巨頭從美股裡面去掉,剩下的公司早已跌入了技術性熊市。ARKK的夢幻成長股和中概股在今年2月就已經宣告泡沫破滅;7月左右PayPal (NASDAQ:PYPL)帶著金融科技賽道泡沫破滅;11月之後,軟體SaaS賽道的泡沫開始破滅。很多優質的成長股,像Cloudflare (NYSE:NET)、Sea (NYSE:SE)、Crowdstrike (NASDAQ:CRWD)、愛彼迎 (NASDAQ:ABNB)這些公司最近也是集體暴跌。
從這個角度去看,美股雖然當前處在一個極端抱團市場,但大多數公司都已經從高位跌入技術性熊市的市場,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其不健康的市場,當市場深度不再,當巨頭缺乏上漲動能之時,市場將走向何方?
短期內來看,TFAANMG七大巨頭當中,還有好幾家公司都沒有創歷史新高,除了TSLA和NVDA稍微貴點,FB的市盈率只有20倍,AMZN今年也就漲了9%,GOOG和APPL的PE差不多是30,MSFT稍微貴點但很穩健,這些巨頭似乎都沒有什麼泡沫。
但市場當前的深度已經相當差了,整個市場抱緊了極少數的巨頭,也非常明顯是「漂亮50」行情的複製,當巨頭不可能永遠這麼護著指數,抱團行情的第三階段是「市場震盪下行,巨頭顯著跑贏大盤」。
這句話如何理解?市場震盪往下,這說明巨頭也支撐不住指數了,最終不斷往下,很明顯這是熊市要來了。巨頭顯著跑贏大盤,那是因為市場仍然在抱緊巨頭避險,但終究也是改變不了股指往下的趨勢。
現在市場其實是已經形成共識了,當前就是“漂亮50”行情的複製,市場在瘋狂無腦抱緊巨頭,巨頭不斷新高,成長股不斷新低,成長股在未來一年的每一次反彈,那都是死貓跳。隨著蘋果市值逼近3萬億美元,COST週五暴漲6%,我相信市場已經即將進入“漂亮50”的第三階段。
明年抱緊巨頭,估計能讓你不至於虧大錢,但日子也不會好過,大家其實要做好虧損的準備,也要有美股牛市拐點即將到來的心理預期。要知道巨頭顯著跑贏大盤,並不代表,巨頭一定會漲。
大盤暴跌20%,巨頭跌10%,這也叫巨頭顯著跑贏大盤。伴隨著巨頭的估值越來越高,最終沒辦法護盤的時候,市場就會迎來“漂亮50”的第四階段:巨頭補跌,全面崩盤。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巨頭其實一直是在輪動的:Tesla (NASDAQ:TSLA)和NVDA在11月暴漲,AMD和QCOM算是跟著NVDA,也是11月暴漲。其他巨頭基本是沒漲,基本都在高位橫盤震盪,蘋果在10月22日到11月18日這接近一個月時間,不僅沒漲,甚至還跌了1%,這與最近一段時間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
進入12月,TSLA和NVDA明顯漲不動了,從高位回檔了不少,最近也開始盤整了。大盤卻基本沒怎麼跌,這主要是因為MSFT和AAPL開始補漲了,週五兩家公司加速趕頂之後,可能還會繼續漲,但上漲空間已經不大。市場如果想要再創新高,那就必須AMZN、Alphabet (NASDAQ:GOOG)和Meta (NASDAQ:FB)三家巨頭補漲,不然肯定是沒有上漲動能了。所以接下來肯定會輪到這三家巨頭帶著大盤上漲。
所以短期來看,市場還有進一步上漲空間。最近的亞馬遜公司 (NASDAQ:AMZN)、英偉達公司 (NASDAQ:NVDA)這些巨頭回撤,明顯都是一些做多機會,因為蘋果公司 (NASDAQ:AAPL)和微軟公司 (NASDAQ:MSFT)不可能一直護盤,後面肯定需要其他巨頭跟上,不然大盤如何創新高?所以未來一個月,還是積極抱緊巨頭,機會肯定還是有的。
至於,成長股應該也會有一些機會,做多邏輯也很清晰,美聯儲議息會議之前,反復炒作收緊貨幣政策和利率,成長股進一步被瘋狂殺估值,等開完會之後,利空出盡,成長股年底迎來一波死貓跳。這波死貓跳就是大家加倉做多的機會,做完之後,果斷跑路。
今天早上一起來看到高盛出了最新的預測報告:
儘管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的上漲動力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隻個股身上,但美股缺乏在未來數月大跌的理由。不同於股市最初展現的疫情後反彈,近期漲勢的寬度已經明顯收窄,令人警覺。在像近期這樣市場寬度急劇收窄的時期,股票歷來會出現低於平均水準的回報和更深的下跌。
不過展望未來,重現歷史行情的理由似乎不多。從宏觀環境來看,未來幾個月下跌風險並不高。公司盈利和利潤率繼續優於預期,經濟衰退風險較低,且股價已經反映了對美聯儲可能收緊政策的預期。名義和實際利率料將上升,但未來幾個月仍將保持在低位,從而支撐估值和股票需求。
考慮到高盛的反指和無恥,忽略掉其中看漲的部分,報告就變成了這樣: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的上漲動力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隻個股身上,漲勢的寬度已經明顯收窄,令人警覺。在像近期這樣市場寬度急劇收窄的時期,股票歷來會出現低於平均水準的回報和更深的下跌。
過去兩年這波漲勢使美國股市在創紀錄的估值水準上搖搖欲墜,甚至一些通常看好美股的華爾街分析師也開始看空明年的股市。對投資者而言,爭論的焦點仍是各國央行將以多快的速度加息以遏制通脹,以及加息對經濟增長的潛在侵蝕有多嚴重。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股票策略師威爾遜(Mike Wilson)就表示明年的波動性將更加顯著地上升,標準普爾500指數低收於4400點。
因此,在我們進入2022年的時候,以下是我認為目前我們在美股進行的投資組合,未來可能需要多做一些對沖的事件簡短清單(僅僅是列舉出可能發生的利空事件,不代表一定會發生)
經濟增長放緩,美國企業要實現同比增長變得更具挑戰性。通貨膨脹壓力仍然比預期的要持久得多,這阻礙了消費並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率。
工資和投入成本的上升降低了企業盈利,使盈利增長的預期落空。
過高的估值開始壓制投資者的信心。
由於經濟增長放緩,貨幣寬鬆政策減少,成本上升,企業利潤減弱。
消費者的信心繼續減弱,因為消費受到成本上升和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制。
利率上升導致高杠杆的消費者和企業陷入困境。與信用相關的事件會導致市場流動性緊縮。
隨著經濟突然放緩,美聯儲通過收緊貨幣寬鬆政策犯了“政策錯誤”。
中期選舉導致共和黨人在參眾兩院中大獲全勝,進一步減少貨幣寬鬆和支出。
美國房地產泡沫2.0破裂。
自2011年以來,公司股票回購占到市場升值的40%,但隨著經濟放緩,公司開始囤積現金,股票回購的速度也在放緩。
過去一年流入美國股市的大量資金有所放緩。
大量的並購活動、首次公開募股和不良品質公司的SPAC導致了負面結果。
明年會發生什麼?沒有人可以預測。明年的美股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儘管華爾街的分析師相信牛市將持續到 2022 年,但已經足夠多的風險使這些市場預測偏離軌道。
最近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那就是高管賣股票的數量創了歷史新高,上一次歷史新高是2020年1月,後面就出現了史詩級的暴跌。《華爾街日報》援引 InsiderScore 的數據稱:
截至 2021 年,48 位高管每人從股票銷售中獲得的收入均超過 2 億美元,幾乎是 2016 年至 2020 年內部人士平均人數的四倍。關於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內部人士在 11 月之前出售了創紀錄的 635億 美元的股票,比 2020 年增長了 50% 。
現在市場是當年“漂亮50”抱團行情的複製,短時間內,只要巨頭的業績沒出問題,相信美股明年還能在高位震盪,一旦巨頭業績支撐不住股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