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寧)
Investing.com – 通脹卷土重來的憂慮陰雲正籠罩在全球股市之上。
上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跳升,從前壹周周五的1.2%升至上周五的1.34%。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通常反映出投資者對更快增長及隨之以來的通脹上升的預期。通脹會令債券所支付的利息價值變低。
在這個預期下,銅作為基礎大宗商品受益飆升,LME銅站上了9000美元關口,創下2011年9月以來最高;本月至今為止已經漲17.4%,有望創下紀錄最大的單月漲幅。
但美股投資者卻因此而感到坐立不安。上周標普500指數下跌了0.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是大跌1.6%。周壹,美國三大股指期貨跌幅明顯,美國標普500指數期貨壹度跌近1%。
市場為什麽突然對通脹感到焦慮?投資者應該如何對沖通脹帶來的影響?
通脹成為機構投資者的主要憂慮
自去年春季以來,華盛頓方面已經向美國家庭、失業群體、陷入困境的企業提供了約3萬億美元的財政援助;現在,拜登政府正在醞釀第三輪1.9萬億美元的紓困方案。
當然,不只是美國。各國政府支出的大量增加、各大央行為應對疫情而釋放的流動性激增,都推動了通脹預期的飆升。去年10月份,IMF曾預測,2021年發達經濟體的年度平均通脹率將較去年的0.8%增長壹倍,至1.6%;花旗集團也估計,全球通脹率將從去年的平均2%增至今年的2.3%。
包括施羅德在內的頂級資產管理公司都表示,“通脹是我們的大型機構客戶的首要考慮因素。”
如果新冠疫苗有效,全球經濟全面復蘇,可能會引發此前被壓抑的消費者支出大規模增長,刺激企業通過提供價格來應對需求的激增,推動通貨膨脹。而通脹會侵蝕金錢的價值。當物價上漲快於工資時,消費者就會捉襟見肘。最壞的情況是,到明年年初,通脹將出乎意料地大幅上升,超過3%,這可能會迫使美聯儲比預期更快、更激進地加息。
美國前民主黨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2月初在《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上發表了壹篇文章,稱拜登的刺激措施“可能會引發我們這壹代人從未見過的通脹壓力”。
未來兩個月,這三個因素還將為通脹“煽風點火”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可能還會有壹些事態進展進壹步的支撐這個通脹預期。摩根士丹利提出了三點:
壹是新冠確診病例/住院病例的下降。大摩的美國生物技術團隊認為,隨著天氣的轉暖、疫苗接種率的上升,到4月底,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可能會下降約50%。過去壹周,美國平均每天新增72,831例新病例,比兩周前的平均水平已經下降了44%。
二是美國財政刺激計劃的通過。英為財情此前指出,隨著3月中旬的逼近(屆時預計將有1140萬名工人失去失業救濟金),拜登政府面臨著快速通過1.9萬億美元疫情援助計劃的壓力。大摩的公共政策團隊預計,該計劃將於3月中旬通過,其規模最終將在1.0-1.5萬億美元之間。
三是全球增長加速。該行的全球經濟團隊預計,全球經濟數據將從3月/4月開始加速(早於美國最新財政刺激計劃奏效之前)。
美股投資者該如何對沖通脹風險?
密歇根大學最近發表了壹項調查,表明消費者預計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將在未來12個月內達到3.3%,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不得不考慮整個投資組合對於通脹的敏感性。
如果物價壓力上升,大多數企業的借貸成本也會上升,從而影響利潤。不過,股票市場仍然存在壹些機會。關鍵是要尋找那些收入增長超過生產成本增幅的公司。
英為財情此前報道稱,Ned Davis Research的壹項研究表明,在過去五年的高通脹時期,能源股壹直是贏家。該機構稱,自1972年以來,在9次高通脹時期中,有7次能源股跑贏了標普500指數,領先漲幅中值為14個百分點。
對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推動油價在今年飆升,帶動埃克森美孚 (NYSE:XOM)、Marathon Petroleum Corp (NYSE:MPC) (NYSE:MPC)等能源生產商股票走高。能源股ETF (NYSE:XLE)(Ener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NYSE:XLE))年內大漲了近22%,遠遠超過標普500指數ETF (NYSE:SPY)(SPDR® S&P 500 (NYSE:SPY))的4%。
值得壹提的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NYSE:BRKb) (NYSE:BRKa)在四季度也買入了4850萬股雪佛龍 (NYSE:CVX)的股票,價值41億美元。
法國興業銀行則提到,物價上漲時,礦業股可以提供更好的對沖。必和必拓 (NYSE:BHP)和力拓集團 (LON:RIO)是兩大礦業龍頭,這兩只股票的價格都只有2021年預期盈利的10倍左右。傑富弗集團看好英美資源集團 (OTC:NGLOY) (LON:AAL),並預計銅價的大漲有望利好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公司 (NYSE:FCX)。
整體來看,周期性價值股在通脹率高企的時候往往表現更高,這些公司的銷售額對經濟波動較為敏感,且通常估值較低。
【本文來自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hk.Investing.com或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