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東方財富發佈研究報告稱,PEM制氫正實現從0到1突破,即供給端(資本進場、國產技術突破)、需求端(風光消納痛點、項目激增)和政策端催化,成本下降亦有望加速商業化。該行預計,2025年樂觀情形,國產PEM電解槽設備成本下降40%,疊加電費、電耗下降,2025年制氫成本有望下降四成(相較基準情形)。建議關注技術協同的老牌龍頭、崛起的新勢力和專注國產化材料研發的企業三大類。
東方財富觀點如下:
PEM制氫:風光制氫理想搭檔
原理:以質子交換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爲電解質,利用電能將水分解爲氧氣和氫氣。
主要部件:膜電極(MEA)、氣體擴散層(GDL)、雙極板、密封圈。
膜電極(MEA)三明治結構:陰極催化劑層、陽極催化劑層、質子交換膜。
優勢:動態響應速度更快,高安全性、操作溫度更低、高電解效率、高純度、體積小。
應用:風光耦合制氫,有望應用於分佈式加氫站等,也可與鹼槽組合,應用於綠氨和供熱等能化領域。
PEM制氫行業:資本、技術、市場和政策推動發展
供給端:各類型企業開始佈局,兆瓦級產品層出+材料國產化。
需求端:項目激增+風光大基地帶來的消納問題亟待解決。
政策端:標準出臺+技術扶持+資金補助。
經濟性:2025年制氫成本有望下降四成,商業化可期
基準情形:以1000Nm3/h產能PEM電解槽爲例,年工作時間4000h,電解水制氫固定成本5900萬元,度電成本0.28元/kwh,電耗4.5kwh/標方,不考慮碳交易,此時單位制氫成本(LCOH)約爲33元/kg。
2025年中性情形:若電解水制氫設備成本降低20%,固定成本4900萬元,度電成本降低至0.18元/kwh,電耗降至3.6kwh/標方,此時LCOH約爲23元/kg,接近天然氣制氫上限。
2025年樂觀情形:相比於中性,進一步假設設備成本降低40%,固定成本3900萬元,度電成本降低至0.18元/kwh,電耗降至3.6kwh/標方,此時LCOH約爲20元/kg,達到天然氣制氫上限。
格局:海外先發優勢明顯,國內加速追趕
海外: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PEM技術,先發優勢明顯,已形成PLUGPower(世界第一產能)、ITM(世界第二產能)、Nel、Siemens、Cummins等行業龍頭。
國內:包括技術協同的老牌龍頭、崛起的新勢力和專注國產化材料研發的企業三大類。
展望:①國內PEM制氫降本和應用潛力大。②PEM+鹼性有望成主流。③《2023中國電解水制氫裝備行業藍皮書》預測,2023年中國PEM電解水制氫裝備出貨量有望達到0.08GW,到2030年增長至19GW,2022-2030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24%。
建議關注:
技術協同的老牌龍頭:陽光電源(300274.SZ)、賽克賽斯、派瑞氫能、中石化。
新勢力:淳華氫能、長春綠動。
專注國產化材料研發的企業:東嶽集團(00189)、鴻基創能。
風險提示:下游綠電制氫需求不及預期;政策支持不及預期;AEM、SOEC等新產品替代;PEM電解水制氫降本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