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華西證券發佈研報稱,優質供給增加、新技術應用爲主旋律,隨着後續新車型的持續推出,以及電池、材料等推陳出新帶來的性價比提升,新能源汽車有望進入加速滲透階段;海外電動化決心明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共振。國內新能源汽車實現快速滲透階段,產業鏈發展不斷完善優化,行業經歷需求快速增加、供給大幅擴張再到供需自平衡下行業格局優化,培育出一批在成本、性能上具備優勢的相關供應商,全球競爭優勢持續夯實。
新能源汽車:10月國內產銷同環比提升,歐美銷量環比下降
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實現產量98.9萬輛,同環比分別上升29.2%、12.5%;實現銷量95.6萬輛,同環比分別上升33.5%、5.8%;滲透率達33.51%,同比提升5.01pct、環比提升1.88pct。10月,歐洲八國合計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8.4萬輛,同比增長9.5%,環比下降12.2%;滲透率22.6%,同比下降1.3pct,環比下降0.1pct。10月,美國新能源乘用車(EV+PHEV)銷量爲11.8萬輛,同比增長35.2%、環比下降12.4%;當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爲9.4%,同比提升2.3pct,環比微降0.3pct。
動力電池:鐵鋰裝機佔比達68% 出口總量同比持續高增
10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爲39.2GWh,同環比分別增長28.3%、7.6%。1-10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爲294.9GWh,同比增長31.5%;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爲200.7GWh,同比增長47.6%,在累計總裝機量中的佔比達68.1%;排名前3、前5、前10的動力電池企業動力電池裝機量佔總裝機量比分別爲78.7%、88.4%、97.8%,行業呈現高度集中態勢。出口方面,10月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電池出口共計11.5GWh,同比增長34.0%,環比增長3.8%;1-10月累計出口101.2GWh,同比增長105.4%。
充電樁:保有量同比快速增長 多數頭部企業公樁數量持續提升
截至2023年10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爲252.5萬臺,同比增加50.3%,其中直流充電樁109.0萬臺,同比增加53.5%,交流充電樁143.5萬臺,同比增加47.9%。2023年1-10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新增274.4萬臺,同比增加29.4%;其中,公共充電樁累計新增72.8萬臺,同比增加36.5%,私人充電樁累計新增201.7萬臺,同比增加29.4%。多數頭部運營商的公共充電樁數量持續增長,特來電/星星充電/雲快充/小桔充電累計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爲47.66/42.68/41.33/14.00萬臺,同比分別增長47.2%/32.9%/80.7%/57.0%。
投資建議:
優質供給增加、新技術應用爲主旋律,隨着後續新車型的持續推出,以及電池、材料等推陳出新帶來的性價比提升,新能源汽車有望進入加速滲透階段;海外電動化決心明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共振。
國內新能源汽車實現快速滲透階段,產業鏈發展不斷完善優化,行業經歷需求快速增加、供給大幅擴張再到供需自平衡下行業格局優化,培育出一批在成本、性能上具備優勢的相關供應商,全球競爭優勢持續夯實。
未來,華西證券重點看好以下投資邏輯:
1)從格局上看,重點關注供給端優化,行業盈利觸底以及頭部成本優勢下帶來的落後產能出清,看好盈利水平觸底或有望出現拐點環節,以及盈利能力率先行業回升的優質標的。
2)從全球化上看,海外市場提供增量,看好鋰電的全球化戰略,具備國際化供應實力及率先佈局海外產能的廠商有望受益於全球電動化發展。
3)消費電子方面,重點關注消費電子行業復甦情況,在以ChatGPT爲代表的人工智能、以MR產品和AIPIN等爲代表的智能硬件、以及華爲、小米等手機新品的多重因素催化下,消費電子相關產業鏈有望持續受益。
4)新技術方面,技術革新爲推動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有望帶來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多方位的提高。新技術方向包括複合集流體、快充、磷酸錳鐵鋰、鈉離子電池等新技術應用。
5)補能方面,持續完善的充換電設施環節,充電模塊、整樁、運營等。
6)氫能、兩輪車方面,在政策以及需求推動下,有望快速發展的氫能、兩輪車等環節。
受益標的:
寧德時代(300750.SZ)、科達利(002850.SZ)、星源材質(300568.SZ)、天賜材料(002709.SZ)、天奈科技(688116.SH)、曼恩斯特(301325.SZ)、東威科技(688700.SH)、珠海冠宇(688772.SH)、璞泰來(603659.SH)、億緯鋰能(300014.SZ)、當升科技(300073.SZ)、永貴電器(300351.SZ)、鑫宏業(301310.SZ)、鼎勝新材(603876.SH)、恩捷股份(002812.SZ)、驕成超聲(688392.SH)、尚太科技(001301.SZ)、萬順新材(300057.SZ)、勝利精密(002426.SZ)、容百科技(688005.SH)、振華新材(688707.SH)、中偉股份(300919.SZ)、諾德股份(600110.SH)、德方納米(300769.SZ)、鵬輝能源(300438.SZ)、華友鈷業(603799.SH)、宏發股份(600885.SH)、特銳德(300001.SZ)、斯萊克(300382.SZ)、炬華科技(300360.SZ)、盛弘股份(300693.SZ)、科士達(002518.SZ)、道通科技(688208.SH)、綠能慧充(600212.SH)、英傑電氣(300820.SZ)、通合科技(300491.SZ)、萬馬股份(002276.SZ)、歐陸通(300870.SZ)等。
風險提示: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變化;新能源汽車需求不及預期;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及預期;供需格局惡化;上游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技術路線改變,新技術發展不及預期;海外政策變動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