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自1月23日以來,比特幣 (BTC) 已上漲35%以上,達到 52,000 美元以上,這與它在幾周內實現兩位數漲幅的「聲譽」相符。然而,最新的動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爲它與美元指數(DXY)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回升同時發生。
美元指數(DXY)衡量美元相對於主要法定貨幣的匯率,今年已上漲3%,自1月23日以來指數上漲約1%。
從歷史上看,比特幣與美元呈負相關,只有在美元疲軟的時期纔會大幅反彈。例如,2021年2月,當比特幣首次升至50,000美元以上時,美元指數下跌2%,至90以下。
作爲全球儲備,美元在國際金融和非銀行借款中的地位過大。因此,美元走強導致全球金融緊縮,抑制對科技股、加密貨幣和黃金等大宗商品的投資。
同樣,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即所謂的無風險利率)的上升通常會刺激其他資產的資金外流。3周內收益率從4.10%升至4.26%,美國通脹數據高於預期削弱了美聯儲提前降息的可能性。
比特幣的彈性可能源於流入美國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強勁資金流入。近十幾只ETF於1月11 日開始在美國交易,此後已累計淨流入約 50 億美元。
Crypto Is Macro Now作者Noelle Acheson表示:「當比特幣沒有跟隨美元指數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漲而下跌時,我們開始看到了強勁的資金流入 - 購買壓力抵消了通常的賣出壓力,並且這種情況似乎正在增加。」
Noelle Acheson補充道:「我們可能會看到來自中國、尼日利亞等地區的更多‘避險’買盤。我們可能還會看到一些投機性資金流入領先於投資者基礎的增長和減半。」
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面臨通縮壓力、樓市危機和股市崩盤。據路透社報道,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公民已轉向比特幣。同樣,尼日利亞持續的貨幣危機和猖獗的通貨膨脹可能刺激了加密貨幣的需求。
Noelle Acheson表示,對於某些人來說,比特幣一直是避風港,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比特幣一直是一種新興技術(或風險資產),這解釋了對加密貨幣的對衝需求。「ETF不會改變這一點,它們只是充當一個渠道。」
與此同時,據QCP Capital稱,CME決定提高比特幣期貨交易所需保證金,可能推動了比特幣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槓桿投資者的持倉是空頭,而新的要求導致了在一個相對流動性較低的農曆新年週末進行了廣泛的空頭回補。這推動了現貨價格和遠期價格的上漲。QCP在X上表示:「比特幣的遠期價差交易現在已經回到每年約11%至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