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董事、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周三(1月19日)最新撰文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1月1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政策的要求就是發力”。他更提出,“要充足發力,…避免信貸塌方;要精準發力,…金融部門要主動出擊;要靠前發力,…一年之計在于春。”中國人民銀行以罕見的積極、迫切、堅定的姿態,表達了放寬貨幣政策的立場。
陶冬認為,劉國強此次發言,顯然是有備而來,絕非一時興起的發言,相信反映著政策決策者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代表著最高層決策者改變經濟頹勢的決心。“更加主動有為”之上又加了“更加積極進取”,言辭中感受得到扭轉經濟局面的迫切需要。
陶冬指出,中國經濟在2022年既面臨內需動力不足,還面臨海外訂單放緩,更面臨部分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可能觸發的金融風險。形勢頗為緊急,宏觀政策念“穩”字訣恐怕對實體經濟支持不夠,對消費者的就業預期、收入預期也幫助不大。
文章稱,“穩”就是最大的“進”這一提法,重新詮釋了“穩字當頭”的宏觀政策方略,表明了央行會以更積極主動的政策態度,來刺激經濟增長,規避信用風險。而且,央行這次幾乎是明手出牌,意在表明決心,意在培養預期。上次政府以此手法處理宏觀政策,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后,是在“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候。陶冬不預期新的“四萬億”刺激措施,不預期大水漫灌,但是相信政策決心已經躍然紙上了。
陶冬表示,中國經濟的另一個周期性問題,是預期的改變。消費者對收入的預期改變了,其背后是就業問題、降薪問題、房貸負擔問題、子女教育成本問題、人口老化問題、年輕人躺平問題,這些未必是貨幣政策可以直接解決的。制造業對行業競爭、未來盈利看不清楚,平臺公司面臨強監管沖擊和資本市場寒流,投資決策自然審慎。除此之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受到外圍環境的制約。以美國聯儲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央行估計今年將進入政策回擺期。雖說中國的政策會以我為主,但是政策差異性或多或少會對利率、匯率政策構成掣肘。
陶冬最后寫道:“政策放寬的效果如何,仍有待時間檢驗,不過中國人民銀行在政策意向上邁出第一步,對于市場仍不失為2022年開局的一個好兆頭。”
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天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受政策利率降息利好影響,股市有強烈反應。經歷了上周的持續低迷后,本周一A股全線高開。
對于MLF利率下調的原因,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主要是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近兩月的金融數據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另外,美聯儲加息可能節奏提前、力度加大,都是促成本次降息原因。”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在去年12月1年期LPR報價下降5個BP之后,雖然市場對降低政策利率的呼聲仍然較高,但今日超額續做MLF和逆回購,并降息10BP仍略超市場預期。
1月18日,國新辦舉行2021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會上表示,當前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8.4%,“應該說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了。”但他也指出,空間變小但仍然還有一定的空間,“我們可以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以及宏觀調控的需要使用。”
劉國強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根本緩解之前,進要服務于穩,不利于穩的政策不出臺,有利于穩的政策多出臺,做到以進促穩。簡單說,當前重點的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
一是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二是精準發力,要致廣大而盡精微,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項目,做有效的加法,優化經濟結構;三是靠前發力,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