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可能已經到來
7月財報季已經拉開。
新一輪圍繞財報而展開的漲跌亦隨即開始。
財報季,美股資料堆到山咁高?解鎖InvestingPro,財務、股息、估值重點,一睇就明!限時優惠,月費低至$54,解鎖InvestingPro,即刻Click自動拎優惠碼HKP24!
特斯拉 (NASDAQ:TSLA)和Alphabet Inc Class A (NASDAQ:GOOGL),業績大部分指標都不錯,但也有一些不及預期,當天分別大跌12%、5%,整個納斯達克也被帶崩3.6%。
這就是財報的威力。
鑒於股市過去兩個月搶跑太多,所以財報季要注意避坑。
但同時,機會也在慢慢出現。
01 A股
先看A股這邊。
以現在的市場主線來看,一邊是求穩為主,紅利概念、央企概念,另一邊就是科技成長板塊,像美股科技股映射、國產替代、新質生產力等等。
涇渭分明,屬於典型的杠鈴策略。
兩條主線都有不少資金追捧。
說到業績,第一條主線,應該問題不大,都是穩字當頭。這些動則千億、萬億市值的公司,業務都非常穩定,競爭格局都沒有變化,每年的業績雖也會有波動,但大抵不會差不到哪裡去。
當然,想要它們突然放量,營收利潤來個大踏步前進,可能性不高,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分紅的變化。
這個既是上頭的要求,也是股民的期盼。
換句話說,業績不太能左右這些公司股價的走勢,如果宏觀經濟依然沒有太大變化,這些央企、紅利概念就會繼續有支撐。當然了,經過一年多的炒作,價格已經處於高位,如果資金繼續高低切,等到紅利股都回檔一下在考慮,性價比會更好。
科技板塊方面,AI是一個重要方向,包括AI算力、AI PC、AI 手機、自動駕駛等等。
這個板塊有的公司已經披露業績,有的尚未,但因為之前跟隨過美股搶跑。所以,如果業績不及預期,或者對未來的指引不行,那股價很可能會跌下去。
目前隨著美股科技股處於回檔狀態,這些公司大概率也會跟隨回檔。
另外,不久前結束的會議,釋放了一些利好,主要是在解決科技卡脖子領域,像半導體、工業母機這類,應該還會有政策支持,所以炒作會有的,這個屬於A股特有。
另外要重點提及的,是消費,特別是內需。
這和宏觀經濟是非常相關的,宏觀經濟好的話,當然會繼續炒作,但現在的經濟情況,並不支援他們反轉,反而會持續受壓。
消費公司的財報,不要抱太大期望,能夠超預期的,可能會短暫吸引資金入場,但拉長時間看,依然受壓於宏觀經濟面。業績不好的,跌下去的,也不要輕易抄底,畢竟經濟不變好,CPI不上漲,都很難拉動消費股上漲,除非你真的是長線資金,能拿個三五年的,另說。
所以,這類公司反彈後,反而是賣出機會。
02 美股
作為十分重視財報的市場,美股對於財報數據的敏感度,要遠高於大A。
一直跟蹤美股科技股的投資者,去年至今應該經歷過很多次。典型的就是英偉達和特斯拉,前者每次財報都大超預期,股價上漲,後者則相反,每一次財報都大跌10個點(24Q1例外),包括這次財報。
受AI帶動的公司,如Dell Technologies Inc (NYSE:DELL)、Meta Platforms Inc (NASDAQ:META)、博通等公司,財報日都有10-20個點的劇烈波動。這種級別的波動,對於衍生品交易,非常適合。當然了,如果押錯方向,失敗也會非常慘烈。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美股的AI公司,都在清一色上漲,幾乎看不到下跌的。
但回過頭看,6月份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利好,既沒有基本面的大變,行業上也沒有出現什麼特別炸裂的新聞,流動性上雖然一直預期降息,但沒有特別的說服力,因為降息預期從去年11月開始,並不是6月份突然出現的。
既然如此,那最能夠解釋,就剩下:資金在提前押注財報。
如果說去年大家對AI還有諸多疑慮,今天這些疑慮已經被消除殆盡。而對於去年沒有參與其中的資金,就只剩下遺憾。
美股市場有一種心態,叫做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指那種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麼的焦慮心情,也稱“局外人困境”,原本應用在人際交往中,但用在股市中,也非常貼切。
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擔心沒上車,錯過上漲期。
這種心態從今年開始特別明顯,因為經過過去一年的上漲,不少資金踏空,所以他們改變了策略,變成追漲者。從AI公司的股價上漲幅度來看,他們也沒有錯,只要不是買了特別爛的AI股,至今都是賺錢的。
賺錢效應越明顯,投資者膽子就越大,越認為未來會賺錢,也就越大膽去入市,這種行為也可以用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來解釋。
市場參與者的認知和市場事件不是完全獨立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決定。加上美股市場,有很多衍生品交易,例如CTA,這些衍生品交易通常依靠量化模型自動跟進,上漲太多或者下跌太多,觸發CTA自動買入或者賣出,而且衍生品通常是高杠杆,會增加行情的波動率。
所以,6月份的美股科技股上漲,很可能已經提前透支中期財報,如果有特別超出市場預期的,那自然可以繼續上漲。反過來,如果沒有超預期,哪怕只是其中一個指標,也會引發股價回檔,如果有指標不及市場預期,10個點跌幅,躲不掉的。
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才去做多財報期,勝率和賠率都不是很理想,除非你真的對某支票有信仰,並且已經有承受劇烈波動的準備。另外,鑒於自動化交易,像CTA、VIX都已經被觸發,美股市場正經歷劇烈波動期。
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靜觀其變。
如果財報出來特別好的,當天買入也不遲,如果財報不好,出現大跌的,就等上一段時間,可以是一兩天,也可以是一周、兩周,待市場充分消化財報負面因素後,再考慮是否重新買入。
03 買什麼?賣什麼?
財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不僅能夠看到公司過去一段時間的經營成績,也能夠獲取關於公司未來走向的諸多資訊,是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依據之一。
特別是在成熟資本市場,因為財報數據是無法提前獲知的,也基本不存在依靠提前獲取財報數據做交易的,並不是機構拿不到這些資料,更不是他們不愛錢,而是法律太嚴明,犯罪成本太高。一旦被發現,賺的錢都不夠賠,還隨時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可喜的是,我們也漸漸看到,越來越多的A股投資者,開始關注財報,這是一個好的跡象。
如果說過去押注財報,只適合美股,那麼現在和將來,押注財報期會成為一個越來越受重視的短線策略。
回到這次財報期,各家公司的財報,會對股價的短期漲跌有明顯影響。但長線看,不管結果如何,有一些板塊,都是確定性很高的。
比如這邊的紅利板塊,以及有相對優勢,又沒有受地緣波及的科技板塊,這是長期邏輯支撐的。
那邊,就是AI了。而全球最優質的AI公司,又基本集中在美股。例如mag 7,還有基本面好的AI算力、AI應用公司,不論大中小,跌下去都是機會,跌得越多,機會就越大。
因為它們的走勢,屢次證明,哪怕因為業績不好而暴跌,但只要登上一段時間,都會重新上來,優質的公司,就有這個規律。
如果你已經提前佈局,倉位元處於盈利狀態,不必做太多操盤動作,等財報數據出來再說;如果成本比較高,擔心下跌,也可以買一些反向的衍生品做對沖;如果沒有倉位,則等待這一次財報披露出來,行情短期波動,大概持續一到兩周內,再考慮加倉。
目前,很多AI公司的股價都回檔了不少,10%、20%、30%、40%都有,性價比重新出現。新一輪的加倉機會很快就會出現,有的回撤幅度比較大的,現在就可以加倉。
不過,加倉歸加倉,不要一下子把子彈全打光,分批加、慢慢加。因為從穩健的角度看,任何時候都應該保留資金,以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變故,這等於給自己退路。
在重讀巴菲特股東信時,有一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
在2016年致股東信中,巴菲特寫道:
良好的保險業運營需要堅持四大原則,它必須:
1、瞭解所有可能引起一份保單發生損失的風險;
2、保守評估可能造成的損失和代價的任何風險的可能性;
3、設置在支付未來損失和運營成本後仍能盈利的保費;
4、如果不能獲得恰當保費願意放棄。
注意裡面提及的“任何”、“所有”字眼,這包含了老巴穩健投資風格的所有。
投資股票,最差的一個體驗,不是交易失誤導致虧損,而是面對失誤和虧損,那種毫無退路的絕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