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Tesla於1月6日宣佈在各國降價後,股價先跌後反彈,股價已從最低的101.81元升至123.2元,近4個交易日升11%。
此前市場對Tesla股價超跌的悲觀情緒,開始轉為理性。
投資者正在理性的思考Tesla在行業中的優勢,及Tesla有無擴大優勢的能力?如何維持住其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Tesla擁有什麼競爭對手不具備的?
上周我們提到過,在短期的角度上看,Tesla的需求是惡化了,但股價暴跌已反應過度,連續的暴跌,做空者一直沒平倉獲利,反彈可能隨時開始。沒想到的是,Tesla降價成驅動反彈的主因。
在Tesla宣佈大降價後,市場先是對Tesla感到更加恐慌,因歷史最低的售價將投資者對需求不足的擔憂板上釘釘了。大部分投資者得知降價後,先擔憂降價是壞事,也將Tesla降價看作是在行業中示弱的舉動。
我們上周五關於Tesla降價的文章曾提及,擁有高利潤率的Tesla,可通過降低售價來對沖需求的下滑,這輪降價將創造更大的需求。在Tesla的降價3天內,Model Y的提車日期從1-4周改為2-5周。在3天內已賣出3萬臺車,這符合我們的觀點預期。
所以這輪降價對現階段的Tesla來說,並不是壞事,但今年會是Tesla被動的一年。
因競爭對手都將在今年推出更多的新車型,行業產品競爭力在不斷提升。而Tesla無法在今年內推出新車型Model 2,Tesla仍在用三年前的車型和最新的車型競爭,這是陷入被動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消費者一開始買電車對配置和外觀的追求不高,但國內車企們一直在讓消費者對電車改觀。電車有配置、外觀、內飾都是消費者購車考慮的一點。
Tesla正在降價對沖需求和競爭力的下滑,盡可能減少損失的渡過被動階段,而其他電動車企並不具備大幅降價的能力。
今年更是考驗Tesla運營能力的一年,擴產降本,為明年新車型打造出更高利潤率的基礎,降價拿下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是Tesla今年的主要策略。
1月11日,Tesla已申請擴建其在德州的超級工廠,投資總額為7.757億美元。這是自去年在德國建立55億美元的超級工廠以來,Tesla最大的擴張計畫之一。計畫在德州工廠新增5個新設施,包括電池測試和製造設施、陰極和驅動單元製造設施,以及模具車間等。
另外,Tesla即將達成一項在印度建廠的初步協議。若最終交易達成,印尼工廠將是Tesla在美國本土市場以外的第三家工廠,這家工廠每年將生產多達100萬輛汽車。
據彭博報導稱,在印尼建廠,Tesla看中的是該國電池金屬的儲量。馬斯克曾表示,鎳供應是Tesla擴大產能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2020年全球鎳儲量為9400萬噸,其中印尼占了22%,約為2100萬噸。
據瞭解,印尼總統於去年5月拜訪過馬斯克,於去年8月達成了一項50億美元的鎳供應協議。由於印尼長期對Tesla都表示歡迎,這次印尼建廠的計畫大概率會達成,畢竟印尼為Tesla供應鎳,在當地開設超級工廠,可省下更多的成本,這是馬斯克降低成本的又一舉措。
馬斯克在如何有效降低成本上的確玩的很6,上周我們引用外資機構New Street的觀點,Tesla可在不影響利潤率的情況下,將平均售價降低8%。
依據是柏林工廠和德州工廠產能的提升完成,投產支出減少、美國政府2023年的大額補貼。
最重要的是,柏林工廠的產能已從Q3的5.25萬輛提升至Q4一季度9.24萬輛,中國工廠即不用為歐洲地區的需求負責。以前柏林工廠的產能不足時,上海工廠會分一部分產能運輸到歐洲地區,這中間會有10%的稅費及高昂的航運費,在柏林工廠提升後,可省下這部分成本。
目前Tesla在各國的降價幅度都為10%左右,若按以上觀點來看,這次降價對Tesla利潤影響的幅度不會太大。
結語
整體而言,Tesla的需求是惡化了,在新產品推出前,Tesla大概率都無法享有以前市場給出的超高估值。今年是Tesla提升運營能力的一年,高估值故事無法說的太動人。
從交易的角度上看,想在優秀的企業上獲得大的收益,其實都是這樣來的,現在會是1-2年時間比較好的佈局機會。
雖然短期馬斯克買推特搞的Tesla一團糟,但投資者更應理性的分清,Tesla正擁有著其他車企不具備的優勢,且有能力擴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