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股殺跌,重挫了成長股投資者。不過,有意思的是,華爾街在公開場合依舊對科技板塊保持樂觀口吻,並且表示本輪科技股殺跌並不會造成廣泛的市場危機。
年初至今,纳斯达克100指数跌26%。到目前為止,奈飛公司 (NASDAQ:NFLX)的股價已經暴跌了近69%,而科技巨頭亞馬遜公司 (NASDAQ:AMZN)的股價也下跌了35%以上。在美聯儲加息後,全球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僅在三個交易日內就下跌了逾1萬億美元。科技成長板塊正在為未來美聯儲等央行為控制通脹而大幅加息進行計價。
美聯儲表示,在通脹降至健康水準之前,將毫不猶豫地繼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在科技股的大量撤離。
高增長科技股被普遍認為在2021下半年的市場峰值時估值過高,甚至有一些評論員對類似1999/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科技股崩盤表示擔憂。
瑞銀首席執行官 Ralph Hamers 本週一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向媒體表示:“很明顯,有一個問題是,其中一些模式的確切市場價值應該是多少,基本的商業模式是真正的商業模式,不僅是現在,而且是未來。
Ralph Hamers 還表示,“無論是在消費服務業還是在金融服務業或其他領域,我確實認為,技術商業模式,即數位化商業模式,仍然是正確的,因為它們是真正的商業模式。”
雖然一些分析師表示,隨著利率上升迫使公司更快盈利,科技行業的人氣正處於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糟糕時期,但他們也強調,投資者仍有長期機會。
Ralph Hamers 補充道:“這與20年前(網路泡沫)不同。我們有一些模型只是紙面模型,不是真實的。過去20年,已經能夠表明零售業、金融業等領域正在發生真正的變化,而且這種趨勢不會因為目前看到的情況而停止。”
瑞信的董事會主席Axel Lehmann 同期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儘管科技股暫時“洗牌”,但投資者應保持長期觀點,因為該行業的許多公司仍然“穩健”。他說:”“基本上,所有股市的估值水準都有所下降,但這些公司的利潤仍然存在,因此我們看到正在發生一點震盪。雖然與互聯網泡沫有相似之處,但基本趨勢現在更具支撐力。“
Axel Lehmann 還表示,“很多公司可能會消失,但我們不應該認為基本趨勢也會消失,技術和數位化將是重要的,新的商業模式作為商業領袖,都需要非常注意的關鍵主題。”
億萬富翁投資者、私人股本公司凱雷集團聯合創始人David Rubenstein 也在本週一表示,儘管美聯儲努力管理預期,但市場“反應過度”。
David Rubenstein 表示,在1999、2000、2001年的崩潰中,互聯網公司沒有收入,沒有盈利。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除了商業計畫外什麼都沒有,這些公司不應該上市,更不用說可能獲得任何資本了。現在,像Netflix這樣擁有2.5億用戶的公司,可能沒有幾個月前在市場上的價值,但在我看來,它肯定比目前的交易價值更高。
David Rubenstein 補充稱,市場過度反映了,就像往常一樣,這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買入的機會。他認為,“最近價值下降的許多公司仍然是偉大的公司,也許價值被市場反應過度了。我認為那裡有一些偉大的收購,我認為這根本不是1999、2000年的情況。”
儘管今年迄今股價大幅下跌,但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Jane Fraser 在週一的達沃斯的座談會上指出,從這家華爾街銀行的角度來看,美國股市的拋售在投資者中“非常有序”。雖然本次科技股拋售並沒有像20年前那樣”無序“,但花旗已經看到系統上的變化,以及資產配置方面的改變。
Jane Fraser 強調,企業和主權國家的固定收益發行仍然“相當有建設性”,市場指標顯示,最近的低迷更可能是“必要的調整”,而不是大規模崩盤。另外,商品和高收益債券會有一些壓力,但整體市場還沒有到大崩潰的時候。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以上觀點都是華爾街高層在達沃斯論壇對媒體發出的。最近幾年的達沃斯論壇上,金融精英們的觀點,可參考性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