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萬聯證券發佈研報稱,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加速之年,2025年有望迎來商業化量產元年。特斯拉、OpenAI、華爲等科技巨頭在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持續投入有望驅動行業迭代加速並不斷突破,人形機器人量產並實現大規模應用迎來曙光,商業化落地可期。隨着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劇、人力成本提升,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與日俱增,人形機器人有望形成一個新興產業,逐漸從B端走向C端,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成本仍是制約人形機器人大規模普及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議關注受益於行業未來大規模應用及具備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
萬聯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供給端:國際巨頭量產漸進,商業化落地可期,國內重量級玩家不斷增多,產品各具特色。
國外動態方面,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進展迅速,量產及商業化落地提上日程,特斯拉計劃於2025年開始小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Optimus,並優先在特斯拉內部使用,預計到2026年,Optimus將向外部出售並在各個領域應用。FigureAI得到了英偉達、OpenAI和微軟等行業內多家重要企業和投資者的支持,產品更新迭代性能提升,其技術和市場前景均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1XTechnologies最新人形機器人原型NEOBeta在家庭場景應用方面展開了新的探索。波士頓動力人形機器人Atlas在模擬工廠環境中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執行任務,展示瞭如何使用機器人在現實世界的汽車和製造環境中實現流程自動化。AgilityRobotics旗下DigitV2人形機器人已經在RobotFab開始投產,主要用於物流運輸等場景,預計到2030年將在舍弗勒全球100家工廠部署大量人形機器人,以提升生產效率和物流自動化水平。
國內動態方面,華爲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加快佈局具身智能,華爲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正式運營,並與16家企業簽署了企業合作備忘錄,華爲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商業化路徑尚在探索階段,但進入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已經較爲明確。國內產商百花齊放,近年來優必選(WalkerS1)、宇樹(UnitreeG1)、傅利葉(GR-2)、智元(遠征A2)、小鵬(Iron)、小米(CyberOne)等不同背景的玩家正加速湧入人形機器人市場且其產品各具特色,目前正持續更新迭代並快速推進其量產節奏。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將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產業供給側正在迅速繁榮。
需求端:市場空間廣闊,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嶄新且空間龐大的藍海市場。
一方面,全球老齡化趨勢加劇,未來全球勞動力市場供需格局將日趨緊張,催生機器代人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打開養老服務類機器人市場空間,“機器人+養老”成爲解決養老問題的可行方式之一。
同時,伴隨着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重,用工成本不斷攀升,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Optimus未來售價有望低於2萬美元/臺,從長遠視角來看機器換人性價比未來有望逐步體現。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有望達200億美元。
政策端:2023年以來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國家及地方層面陸續頒佈了一系列重要政策。
其中,《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作爲人形機器人行業頂層設計文件,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當前,全球正處於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浪潮中,主要國家及地區均對人形機器人產業高度重視,我國也有望推出更多支持措施,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以把握這一變革機遇。
軟硬件端:隨着人形機器人量產節點漸進,處於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核心位置的主要廠商有望受益。
軟件方面,AI大模型領域產品競相湧現、持續迭代,爲人形機器人注入靈魂,OpenAI、微軟、谷歌、百度、華爲、騰訊、小米、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都在大語言模型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大模型的發展使人形機器人更容易理解人類指令並執行動作以完成更好的交互,人形機器人將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發展。
硬件方面,無框力矩電機、減速器和力傳感器單機價值量佔比較高,其中全球諧波減速器市場呈現“一強主導”格局,綠的諧波率先突出重圍,對國外品牌進口逐漸形成一定的替代,國產人形機器人零部件仍有機會。
風險因素:市場競爭加劇風險、人形機器人進展不及預期風險、AI技術發展不及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