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中國死守金融底線!國務院國資委突喊話:重點監控4大領域 「一旦風險萌芽必須果斷消滅」

發布 2023-12-6 下午05:46
© Reuters. 中國死守金融底線!國務院國資委突喊話:重點監控4大領域 「一旦風險萌芽必須果斷消滅」
0688
-
0390
-
HSCE
-
HSCC
-
600999
-
601186
-
601668
-
HSTECH
-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警告國有企業注意金融風險,因爲小型銀行、房地產公司報告債務負擔沉重。謹慎的措辭表明,中國對財務健康狀況的擔憂不僅限於範圍更本地化的機構。該機構警告稱,重點監控4大領域,一旦風險萌芽必須果斷消滅。

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道稱,中國國資監管機構確定了值得重點監控的4個領域,分別是信託公司、財務子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和商業保理。這表明,風險控制的趨勢已深入到中國經濟的各個領域。#中國經濟#

(來源:SCMP)

中國將國有工業巨頭納入緩解系統性缺口的呼籲表明,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公司和小型銀行償付能力的擔憂所產生不確定性,實際上並不僅限於那些不穩定的機構。#中國房地產危機#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國有企業各單位面臨的突出問題,」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在最新會議上表示。

該委員會強調:「一旦風險出現,必須及時採取果斷行動,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建立健全、持久的機制,牢牢守住底線。」

「(會議)堅決要求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積極防範和化解中央企業金融領域風險,」該委員會在週一(12月4日)發佈聲明中表示。

中國國資委已經成立了領導小組來管理徹底去風險過程所需的任務,該監管機構表示:「企業金融領域整體風險需要全面評估、識別、預警、暴露和處置。」

該機構監管着90多家國有工業巨頭,包括中國移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承包商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22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企業總資產爲8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1.4萬億美元。

中國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大型保險公司、投資公司和「四大」國有銀行,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子公司中央匯金公司爲其控股股東或大股東,而許多國有股份制企業則以中央匯金公司爲控股股東,銀行或地區貸款機構由各級政府控制。

中國國企只控制一些小型券商、銀行或信託,爲了促進現金流,許多公司都設立了金融子公司。除了房地產開發子公司外,一些企業還通過融資或持股大量涉足房地產或建築行業。

中國國資委發出警告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0月份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將金融風險列爲中國政府的「永恆主題」。

中國還重組了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建立中央金融委員會作爲政府直接控制該行業的工具,以協調國家的風險管理。

因此,去風險很可能仍將是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流行詞。儘管出臺了多輪政策刺激措施,但以恆大集團和碧桂園未能按期償還債務爲標誌的中國房地產危機仍在繼續。

報道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達到38萬億元人民幣,但隱性債務據信規模更大,這是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借入以規避政府借貸限制的債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今年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總額已增至創紀錄的66萬億元人民幣,是2017年30.7萬億元人民幣的2倍多。

中國國有企業還對主要銀行實施重大控制和監管,這些銀行正在努力應對不良貸款和創紀錄的低淨息差,同時仍然充當着處於違約或倒閉邊緣的開發商的生命線。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