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10月13日,IDC發文長,預計2023年中國低代碼與零代碼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3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4%。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6.3億元人民幣,未來5年市場年複合增長率(CAGR)爲32.3%。
目前,金融機構已充分應用低/零代碼解決其在內部管理、客戶管理系統、報告生成工具、移動APP等各類輕應用的研發需求。同時,部分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將低/零代碼開發引入營銷、信貸、風控、商業智能(BI)等多個方業務流程中,幫助金融機構重構IT體系及業務流程等。同時,低/零代碼在具體業務場景中的深入應用,也應尤爲重視系統及業務的安全性,注重數據安全和信息隔離,重視各類監管及合規要求。
未來,就低代碼平台發展而言,爲了推動低代碼平台在金融行業的深入、安全且穩定的應用,IDC有如下建議:
首先,平台發展應充分將低代碼開發平台及其所開發的應用程序與企業內部系統、外部系統等以開放API等方式相結合,促進滿足企業對多類型、個性化應用程序的開發需求。
其次,平台發展也需充分融入微服務、DevOps等理念,通過平台架構設計、前後端分離等雲原生技術和微服務架構,利用容器管理平台的編排調度能力和微服務架構的服務組件化能力,提高應用程序的性能。
最後,平台發展也需支持靈活的擴展和定制化技術應用能力(如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以及平台在具體場景中的應用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以滿足低代碼在特定應用領域的個性化需求及安全穩定應用。
IDC中國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思二勳表示,當前,低代碼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且方興未艾。在多變的商業環境中,金融機構只有借助于低代碼開發平台或思想,提供持續的價值和敏捷的戰略舉措。例如,滿足業務組件的標准化與複用性、符合多業務需求的個性化定制要求、達到開放集成的設計要求;同時強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應用部署,才能以敏捷的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與體驗,從而高效地應對多變複雜的應用需求。未來,隨着低代碼開發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AI技術、雲原生等技術能力的深度融合,其也將進一步爲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業務價值與科技價值,並推動金融機構加速步入數字化業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