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期爲你解讀的書是《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這是一本關於巴菲特的專輯,由巴菲特的親密好友所撰寫而成。 說到沃倫·巴菲特,這個名字可謂如雷貫耳。每當談到他,人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 比如說,他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股神,在投資圈裏打拼了一輩子,最終成爲全球頂級富豪。他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的股價曾經高達26萬美元一股。擁有天才數字的財富,但巴菲特依然保持着簡單的生活,櫻桃口味可樂和牛肉漢堡是這位大富豪的最愛。巴菲特早就表示,自己去世以後,只會給自己的孩子留下非常少的遺產,剩下的財富全都捐贈給慈善事業。那麼,巴菲特成功的祕訣究竟是什麼?他爲什麼能夠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始終保持穩健的收益?還有,對科技和互聯網不感興趣的巴菲特會不會在蓬勃發展的數字時代落伍?巴菲特還能保持多久如此高的投資水準?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滾雪球》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視角,來觀察和理解這位傳奇大富豪。本書的作者是艾利斯·施羅德。施羅德的來頭也不小,他曾經擔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總經理。因爲業務關係和行業圈子,他和巴菲特熟識,並且成爲了非常親密的朋友。多年業務上的往來使得施羅德有更多的機會和巴菲特近距離接觸。作爲巴菲特的忘年交,他第一個向巴菲特提出建議,應該撰寫一本真實的傳記來記錄巴菲特的經歷。巴菲特採納了他的建議,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裏面,給予了施羅德足夠的信任、幫助和支持,爲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以及個人的回憶整理。如果你對巴菲特感興趣,希望瞭解他的財富人生,那麼這本《滾雪球》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這本書分爲上下兩冊,內容非常詳實,我們先來說一說影響巴菲特一生的三個男人。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巴菲特的恩師、著名投資家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事業的好搭檔查理·芒格。下半部分,我將爲你分享巴菲特財富人生的三個祕訣:浮存金、複利和不可思議的專注精神。浮存金和複利這兩個詞,聽上去可能會有點陌生,我會在介紹財富祕訣的時候,再爲你詳細解釋這兩個概念。
第一部分-影響巴菲特一生的三個男人
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
那咱們爲了區別這兩位巴菲特,下面講述的時候,我們統一稱呼巴菲特的父親爲霍華德。 霍華德是一位職業的股票經紀人,不過他更大的興趣是政治。 霍華德還曾經一度在華盛頓擔任了國會議員的職務,但是爲人正職的霍華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仕途上並沒有特別高的成就。 另外作爲股票經紀人,霍華德也沒有取得很大的成績。 所以巴菲特並不是富二代,他沒有從父親這裏繼承到財產,但是霍華德卻給巴菲特留下了一件無價的財富,叫內部計分卡。 內部計分卡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它的反義詞,外部計分卡。 這個詞更好理解一點。 人是社會動物,做什麼的時候會站在別人的視角來審視一下,非常重視外部的世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這就是典型的按照外部計分卡形式的人。 那麼內部計分卡呢就正好相反, 一個人從不關注外部世界是如何評價自己, 而是根據自己的內在標準和價值觀形式,不會受到外界干擾和權威的影響。 簡而言之,一個按照內部計分卡做事情的人,他就是獨立思考有主見的人。這個寶貴的品質,使得巴菲特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 能夠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擾,獨立而理性的思考。 在重大金融決策的時候,不會搖擺不定, 在金融市場動盪的時候,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投資準則。
爲了闡述清楚內部計分卡對於自己的投資生涯的重要作用, 巴菲特用一道選擇題來說明,他問, 你是想被當作世界最偉大, 但實際上卻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資者, 還是願意被認爲是全世界最無能, 而實際上卻是最優秀的投資者呢? 很顯然,巴菲特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他的答案。 1999年,互聯網風起雲涌, IT產業爆發性的成長不僅誕生了很多世界級的富豪, 而且讓所有人都沉浸在瘋狂上漲的股票市場裏面。 巴菲特卻在這個時候不合時宜地批評了互聯網產業, 他認爲,這些公司的產品對未來的依賴太重了, 公司的價值都在不確定的未來, 所以他不看好IT產業。 這個話一出,引發市場人士的激烈批評。 這些人就說了,巴菲特這是爲錯過IT產業封口而找的藉口,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而這一年,巴菲特的投資收益比以往每年都要低,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看巴菲特的笑話, 這個老頭終於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但是,堅持內部計分卡,堅持獨立思考的巴菲特不爲所動, 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反覆重申他對IT產業的不看好。 那當然,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進入新前年,科技股泡沫破滅, 大部分IT新貴都煙消雲散,很多投資人都破產倒閉。 但是,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毫髮未損。 巴菲特在長達幾十年的投資生涯裏, 經歷了多次股災,卻依然能夠保持卓越的投資收益, 這個和他在關鍵時刻能夠堅持內部計分卡, 不盲從,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密不可分的。
那麼你肯定會問了,我怎麼樣才能擁有內部計分卡呢? 這個和你的童年的經歷和教育有密切的關係。 小時候如果你的父母關注的重點是全部世界怎麼看你, 他們因此忽視抹殺你的真實想法, 那麼不論以後怎麼調整,你多半還是使用外部計分卡。巴菲特呢,非常幸運,他有一位100%使用內部計分卡的父親。 霍華德在巴菲特成長的過程裏面, 言傳身教,培養了巴菲特強大的內部計分卡。 巴菲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和父親去看棒球比賽, 一般比賽間隙都會介紹一下觀衆席上的社會知名人士。 霍華德呢,因爲政治和不妥協得罪了很多人, 所以當介紹到他的時候,他一起身,結果全場噓聲一片。 在這麼大的壓力下,巴菲特呢,發現父親站在那兒一言不發, 坦然地面對眼前的一切。 所以巴菲特後來就感慨,他的父親是一個真正不隨大流的人, 他根本就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霍華德對巴菲特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影響, 是在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就帶他進入了金融世界。 巴菲特小的時候啊,一有機會就去父親的辦公室玩, 在那兒巴菲特就發現,自己對金融市場的數字非常感興趣, 他甚至希望能夠搞清楚這些數字之間的規律。 七歲的時候,巴菲特就開始閱讀父親書架上關於債券投資的大部頭的書籍。 十歲生日的時候,巴菲特希望生日禮物是去一趟華爾街。 霍華德呢,不僅帶他去了華爾街,看到了紐約股票交易所, 甚至還帶着小巴菲特去華爾街拜訪了高盛集團的傳奇CEO溫伯格。 在那次的會面裏面,大名鼎鼎的溫伯格做了一件讓巴菲特終身難忘的事情。 在他準備出門結束拜訪的時候, 溫伯格親切地詢問巴菲特,你最喜歡哪一支股票。 巴菲特總是願意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好運氣,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他出生在一個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 他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巴菲特認爲,父母是自己在世界上最大的財富, 雖然他從來沒有從父母那裏繼承過任何的財產。
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去哥倫比亞大學上學的時候, 就已經是一個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商人了。 而在哥倫比亞大學,他遇到了一位帶領自己走上職業投資人道路的老師, 這個人就是格雷厄姆。
本傑明·格雷厄姆當時被譽爲華爾街的教父,是一位非常經驗豐富的股票投資專家。他於1949年出版了《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闡述了股票市場的運作規則,並詳細展示了他如何運用理性和數學方法對股票進行評估。在格雷厄姆之前,沒有人能夠清晰解釋股票市場的運行方式,投資更像是賭博,缺乏系統性。巴菲特的大學室友回憶說,當巴菲特讀完《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時,他激動異常,就像找到了寶藏一樣。
從格雷厄姆那裏,巴菲特不僅學到了科學系統分析股票市場的方法,還領悟到了兩個非常關鍵的投資理念,分別是"菸蒂"和"資產配置的藝術"。
那麼,什麼是"菸蒂"呢?"菸蒂"是指香菸吸到最後,只剩下那個小菸蒂,也有人俗稱爲菸屁股。格雷厄姆將這一概念應用到投資中,認爲便宜且被忽視的股票就像是被隨手丟棄在地上的菸蒂,它們可能看起來骯髒、毫無價值,但格雷厄姆擅長找到這些"菸蒂",點燃它們,並從中獲取最後一點價值。
儘管聽起來很簡單,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找到這些"菸蒂",因爲其中大部分確實是垃圾,只有極少數值得投資。爲此,格雷厄姆研究出了一整套系統的投資方法,其中的關鍵之一是如何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這意味着要考慮公司的資產和負債,確保淨資產大於負債,以降低風險。
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是在資本市場中尋找被低估的股票,然後將投資集中在那些實際價值大於股票價值的公司上。然而,要評估公司的真實價值,控制風險,併爲自己留出足夠的迴旋餘地,這纔是"菸蒂"投資的核心。
在格雷厄姆的指導下,巴菲特接受了系統性的專業投資培訓,熟練掌握了格雷厄姆和"菸蒂"投資的精髓,併成功將其實踐於市場。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巴菲特就像撿菸蒂一樣,購買了許多價格便宜的股票,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菸蒂"爲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格雷厄姆還傳授給巴菲特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即"資產配置的藝術",即將資金投入能夠獲得最高回報的領域。格雷厄姆的方法是,將從一項生意中獲得的資金投資到具有更高潛力的另一項生意中,以確保在不同的投資週期中保持穩定的回報。這種多元化經營的思路爲巴菲特未來創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奠定了基礎。
巴菲特最初購併伯克希爾·哈撒維(Berkshire Hathaway)時,這家公司還是一家傳統的紡織廠,屬於日薄西山的傳統產業。隨後,巴菲特不斷向其中注入新的盈利資產,將其打造成了一個擁有股票、債券和大量現金的超級投資帝國。伯克希爾哈撒維旗下的多家保險公司覆蓋了整個保險行業,還持有包括美國運通、可口可樂、聯邦快遞、華盛頓郵報、糖果公司等衆多優質公司的股份。這家公司幾乎難以歸類爲某一類型的企業。
有人開玩笑說,微軟靠出產軟件成爲了世界500強公司,可口可樂依靠賣可樂成了世界500強公司。那伯克希爾哈薩維呢?它靠生產錢成爲了世界最知名的企業。
有人就計算過,如果你在伯克希爾哈薩維成立的時候投資1萬美金給巴菲特,那麼到今天你將獲得超過2億美金的稅後收入。伯克希爾哈薩維的股票經過幾十年的飛速增長, 已經從巴菲特入手的時候不到10美元到今天的26萬美元一股, 估計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巴菲特的摯友: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多年來的得力合作伙伴,可以說這兩位一起打造了伯克希爾哈撒維帝國,並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投資記錄。在許多巴菲特的粉絲看來,有時候很難區分巴菲特和芒格,因爲他們兩人實在太相像了。
巴菲特和芒格都有一頭銀髮,連梳頭髮的方式都一模一樣,他們的步態也相似,身體向同一個方向傾斜。這兩位經常穿着一款灰色的西裝,看起來不太講究打扮。兩人還戴着類似的老式眼鏡,但從中透出的目光都充滿智慧。他們不僅外形相似, 而且思考的方式、投資的策略都很相似。
不僅外表相似,他們的思考方式和投資策略也非常相似。以至於後來芒格接受審查時,甚至被相關部門問及是否是巴菲特的分身。面對這種幽默的問題,芒格的回答充滿個性。他首先承認自己和巴菲特在行爲模式和說話方式上有些相似,但他也表示,自己從不做次要合夥人,他有自己的活動範圍。的確如此,在巴菲特和芒格長期的合作中,兩人相互影響、吸取對方的長處。這倆人自從1959年在朋友組織的午餐上認識以後, 就一見如故, 熱烈的交談從那個時候開始, 持續到今天已經將近60年。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是金融世界裏的一段佳話。
雖然在外人看來,巴菲特名氣更大一些,但是芒格的粉絲也不少。芒格爲巴菲特帶來很多新的投資理念, 也幫助巴菲特完善了自己的投資哲學。
比如巴菲特就常常提到芒格的鞋釦理論,並且表示這個理論給了他很深的啓發。那所謂的鞋釦啊, 就是過去老式皮鞋上的金屬釦子, 可以固定鞋帶的小玩意兒。
鞋釦理論來自芒格的一個同學的父親。這個同學的父親有一個朋友, 計劃在鞋釦市場囤積居奇。因爲鞋釦市場非常小, 所以這個人最後佔據了整個鞋釦市場, 因此沾沾自喜。 壟斷鞋釦市場讓他感覺良好,就自認爲是各個方面的全能專家,對所有的事情都高談擴論,指手畫腳。
芒格認爲,這個方式是大錯特錯的。芒格也是一個好爲人師的, 他喜歡步道。但是, 他始終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保持謹慎, 從來不在這些領域發表看法, 能夠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爲鞋釦的受害者。
這裏引申出去一些內容,查理芒格的投資方法論之一:多元思維模型。他非常強調這種多元思維模型。哲學家阿弗烈·諾夫·懷海德曾經說過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實際上就是科學),社會才能進步。而芒格認爲,人也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進步。芒格天生喜歡琢磨,喜歡尋根究底,對各種問題擁有濃厚的興趣,且以學習過程爲樂,終身學習。
芒格給出的答案就是他的多元思維模型,或者他叫做普世智慧——芒格說掌握80~90個模型就差不多,雖然非常重要的就那幾個。多元思維模型實際上是一種跨學科融會貫通的思維模型,其與當下的教育體系是違背的,後者更傾向於培養專才,而不是芒格講的通才。
這種模型聽起來很難,但是芒格認爲你只要吸取各個學科最傑出的思想就行,並不難做到。如果你只能記得一些孤立的東西,而不能建立一套體系將他們連接起來,那麼就沒用了。不能掌握足夠的跨學科知識,知識認知領域過於單薄的情況下,人們就可能陷入「錘子困境」——對於那些拿着錘子的人來說,全世界都像釘子。也可能會帶來「鞋釦情結」——一個人在鞋釦行業取得領先後,覺得自己在各個行業都具備領先的技能。
綜合來看,在芒格多元分析模型裏面,比較重要幾個包括歷史學、心理學、經濟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尤其是心理學——投資機會往往來自他人的誤判,這個他人包括其他投資者,或者企業經營者等。他還有一些其他知名的投資方法論,諸如聚焦能力圈、耐心等待機會、集中投資、長期持有等等,都是值得大家深入學習和反覆研讀的,以後我們有機會也可以專門介紹芒格。
那說回巴菲特,受到芒格鞋釦理論的影響,巴菲特也給自己圈定了一個能力範圍。他總結自己, 只能做好能力範圍之內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錢, 第二件事情是投資, 第三件事情是自己的生活。除此以外, 巴菲特既不感興趣, 也不會隨便指手畫腳。這一點在巴菲特的投資策略裏表現得非常突出,那就是:巴菲特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堅決不投。
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忘年交好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強力推薦,讓他去買微軟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依然選擇拒絕。因爲他自己, 首先對IT行業不瞭解, 第二個, 也沒有興趣瞭解。
此外,芒格還對巴菲特的投資理論注入了很多新的想法,完善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比如說, 讓巴菲特重新思考"菸蒂投資策略"。
在巴菲特投資生涯的前期,他都是遵循着格雷厄姆的菸蒂原則,買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格雷厄姆的這套投資方法, 本質上就是用量化的方法對每個股票進行分析。雖然說是一個笨方法, 但只要理性的執行, 把風險控制在安全範圍以內, 投資的時候時刻謹記, 買入就是爲了賣出, 絕對不要貪戀的原則, 就可以保證賺到錢。
巴菲特呢就是通過投資菸蒂公司,完成了資金的原始積累。但是, 巴菲特並沒有意識到格雷厄姆的菸蒂理論存在着一個致命的缺陷。
格雷厄姆是經歷了1929年大蕭條的投資人,他的投資理論不可避免的帶有悲觀色彩, 始終保持着對金融災難的警惕。這種悲觀主義導致的結果就是, 格雷厄姆的投資始終停留在非常辛苦的"彎腰減菸蒂最後吸一口"的苦差事上, 賺辛苦錢。這個理論在經濟低迷資本市場不成熟的時候, 非常奏效。因爲市場上有很多被低估的股票, 但是呢, 隨着經濟的好轉, 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股票市場, 這樣整體的股票價格都會被推高, 便宜的股票就會越來越少。而且, 過熱的市場會引發垃圾股票的價格, 都被熱炒, 不理性的市場不適合菸蒂投資的邏輯。
但是巴菲特仍然沒有放棄菸蒂投資,畢竟他曾經是通過這個投資賺了錢的,人的習慣不容易改變,就連巴菲特也不例外。
受到巴菲特的影響,芒格也在採用菸蒂的原則,尋找好的投資機會。但是芒格的尋找標準不一樣, 他喜歡做大生意。芒格不滿足巴菲特, 只盯着公司的資產負債來考察公司。
他認爲,這些研究報告只能反映公司的部分問題,他更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無形資產方面的內容, 比如說,它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商業模式以及行業前景等等。
與此同時,巴菲特在進行菸蒂投資的時候也遇到了瓶頸。一方面, 股票市場蓬勃發展, 便宜的菸蒂公司已經很難尋覓。另一方面, 此時巴菲特已經是百萬富翁了, 他的合夥人公司可以調動的資金高達數千萬美元, 他已經不是股票市場上的散戶了。
那巴菲特就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爲這麼大規模的資金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花錢購買已經被高估的菸蒂公司, 肯定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那芒格的投資策略, 就爲巴菲特打開了思路, 也讓巴菲特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策略。
巴菲特後來總結,以合理的價格,買一個好公司,要遠遠勝過 一個好價格買一個合理的公司。也就是說, 以貴點的價格買一個管理制度完善, 公司經營者具有良好口碑, 有信譽的公司, 遠比以便宜的價格, 買一個各方面都有瑕疵的公司要划算。
另外巴菲特還誠懇的表示, 好的投資就是尋找有一流管理的一流生意。這點芒格很早就理解了, 而自己是一個遲鈍的學習者。
所以在這之後,巴菲特開始逐步脫離自己投資生涯的第一個階段, 就是用盡可能少的錢購買儘可能便宜的股票, 拋棄了買入就是爲了賣出的短期投機策略。他開始進入自己投資生涯的成熟期, 他更多地去關注公司的商業模式, 未來發展, 管理層的水平等等更爲抽象的問題。只有優秀的公司才能夠進入巴菲特的法眼。從這個時候開始, 巴菲特開始逐步形成長期投資的價值投資策略。
第二部分-巴菲特的三個財富祕訣
巴菲特作爲全球超一流的股票投資家,尤其是在變化莫測的股票市場上能夠保持着幾十年的超高收益,他一定是有許多成功祕訣。
那麼在這部分裏,我就來爲你繼續分享巴菲特成功的三大財富祕訣:浮存金、複利和超強的專注力。
浮存金
首先來爲你介紹一下,浮存金。說白了就是預先收取,然後再支付的錢。
這麼說,你一下就明白了,這個錢一進一出,這中間是有時間差的。那麼如果利用這個時間差,把這些錢拿去投資,豈不是非常合適?沒錯,確實有人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在堅持這麼做,這個人就是巴菲特。他旗下的保險公司就是在爲巴菲特源源不斷地輸送着大量的浮存金,多年以來一直如此。
其實很多行業也都有浮存金,比如說我們都很熟悉的理髮店、餐廳、健身房,總是希望顧客能夠辦一張卡,然後預存一些費用,然後可以刷卡消費。但是這些零售和消費行業的浮存金跟保險行業的浮存金相比,那個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保險行業的浮存金有着天然的巨大優勢,購買保險的消費一般都很高,每個人的保費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第二,理髮店和餐廳儘管預先收取了費用,但是這些客戶很快要來消費。這些錢不能在賬上趴很久,但是保費完全不一樣。保費從收取到賠付,中間有時候可能長達數十年,甚至根本就沒有發生過賠付。
買過保險的朋友都知道,買保險,絕大部分人都是賠錢的,是用自己的現金去購買一份保障而已。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保費爲保險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現金流。金額高,使用週期長,而且成本低廉。
既然浮存金有那麼多優點,怎麼其他人沒有像巴菲特一樣利用浮存金投資呢?原因很簡單,巴菲特起步非常早。
上世紀五十年代,巴菲特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保險究竟是什麼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如何利用保險浮存金進行投資,他有大把的資金來購買便宜的股票。
那巴菲特是怎麼做到的呢?
回到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秋學的時候,差不多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巴菲特偶然發現自己的老師格雷厄姆除了投資股票之外,還擔任一家完全沒有聽說過的企業的董事長。愛學習的巴菲特帶着疑問親自到這家企業探個究竟。
就是在這次拜訪中,他了解到,這家企業是一個在當時還鮮爲人知的汽車保險業務。和傳統的汽車保險公司依靠保險經紀人出售保險業務不一樣,這家公司通過郵購營銷把保險產品寄遞到目標客戶的辦公室或者家裏,那麼成本自然就大大下降了。
那你可能會問了,成本是降下來了,但是沒有保險經紀人的把關那些酒鬼啊,經常超速駕駛的人收到營銷的郵件購買了保險,那這個公司不是賠得很慘嗎?
這一點他們早就想到了,爲了規避那些保險公司不希望遇到的客戶,他們只向政府僱員銷售汽車保險。我們都知道,政府僱員是非常遵紀守法的,他們不但不會酒後駕駛,也不會超速,他們的謹慎還會降低出險率,這相當於變相又降低了公司的成本。
所以巴菲特回到哥倫比亞大學還不到48個小時,立刻拋售了自己資產組合的四分之三的股票,把套現出來的錢全部拿來購買這家保險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開始逢人就推薦這隻股票,還預測他將會在五年之後價格翻番。但是很可惜,很多人都沒有像巴菲特那樣深刻地明白保險行業的威力,他們就嘲笑巴菲特,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在當時,大多數人都不瞭解保險,複雜的精算在外人看來更像是賭場裏的賠率。巴菲特陰差陽錯通過跟這家公司打交道,走進了保險行業。巴菲特甚至一度想在畢業之後去做一個精算師。不過呢,隨着對保險行業的不斷深入瞭解,尤其是當他發現保險浮存金這個更大的祕密以後,巴菲特找到了自己願意做一輩子的事情,賺錢。巴菲特知道,保險公司不是慈善組織,它必須要盈利。收取了鉅額的保費之後,保險公司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用錢賺錢,而賺錢恰恰是巴菲特最感興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在巴菲特看來簡直就是免費的資金。從收款到支付,中間間隔長達幾十年,而且還不需要付利息,哪有比這樣的買賣更完美的呢。毫不誇張地說,今天如日中天的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其實從本質上就是一個保險帝國。它囊括了包括售險、財產險、健康險和再保險等所有種類的保險業務,也給巴菲特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彈藥,能夠在資本市場上買到極具價值的企業和股票,使巴菲特的財富呈幾何成熟的增長。
當然,除了保險之外,巴菲特還在搜尋其他可以獲得穩定浮存金的公司。
藍籌印花公司,就是巴菲特另外一個浮存金寶庫。這家公司對於巴菲特來說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這是他和自己的好朋友芒格的第一次聯手合作。
上個世紀60年代,芒格向巴菲特推薦了一家名叫藍籌印花的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發行禮品券。那個時候,美國的商家非常盛行用各類禮品券來招攬顧客進行促銷。最開始的時候,是商家們自己發行禮品券。但是後來,隨着這樣的促銷活動越來越受顧客的歡迎,有一些公司就開始專門從事禮品券的業務。藍籌印花,就是當時的最大的禮品券的公司之一。但是等到巴菲特和芒格關注到這家企業的時候,禮品券市場其實已經不在發展的黃金期了。藍籌印花也處在業務緩慢衰退期。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商議以後,依然決定出手購買藍籌印花。
首要的原因就是,藍籌印花擁有大量的浮存金。商家們向藍籌印花支付大量現金購買印刷的禮品券。到消費者前來兌換這些禮品券之前,這些現金都趴在藍籌印花的賬上。所以藍籌印花積累了大量的現金。但是因爲管理層的保守,這些現金並沒有被好好使用。
另外一方面就是,禮品券市場正在萎縮,藍籌印花的股價也很低迷。這就給了巴菲特一個超級的好機會。於是巴菲特和芒格兩個好朋友一拍即合,聯手拿下藍籌印花。從拿下藍籌印花的第一天起,巴菲特就開始幫助這家禮品券公司轉型。他把趴在藍籌印花賬戶上的浮存金拿來購買了一系列優質的公司,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浮存金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資帝國,但是凡事都有兩面。
現在鉅額的浮存金也給巴菲特帶來了新煩惱。
最新的消息顯示,伯克希爾哈薩維的賬上有將近1400多億美元的現金。這對於普通人來說,銀行賬上趴這麼多現金,那實在是無比幸福。但是對於巴菲特來說,這些錢趴在賬上,那就意味着浪費,巨大的浪費。但是巴菲特卻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資本市場已經被培育得非常成熟,到處都是投資者,投機者也有很多。所以巴菲特已經很難像最初的時候,在股票都很便宜的時候,大把大把把它們買進來。對於巴菲特來說,趴在賬上的1400多億美元的現金,是他的投資生涯遇到了一個新挑戰。他可能需要找到新的投資方法,才能夠解決這個大問題。
複利
重複的復,利率的利,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利滾利。把上期投資所得的本金和利息都作爲下一次投資的本金。所以每一次投資或者繼期週期開始的時候,本金是不斷增加的。
複利這個東西,其實有着非常神奇的累積效應。瞭解過複利公式的朋友可能都會發現,複利的計算公式裏,隱藏着巨大的數學放大效應。雖然每次都只是增加了小小的利息部分,看起來呢,也並不會讓投資的收益增加很多。但是天長日久,這個數字將是相當驚人的。
給你來簡單舉個例子。比方說,一個人在20歲的時候存入了1萬美元,保持年均20%的增長率,每年都把所得的收益放到下一年的投資裏面去。那麼到80歲的時候,這個人的最後收益是多少錢你能想象嗎?是6億美元。
今天的我們當然都已經知道複利的威力了,但是上個世紀40年代初,巴菲特才10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
當時,年僅10歲的小巴菲特在圖書館裏發現了一本叫做《賺1000美元的1000招》這本書。在這本看上去很像雞湯成功學的書裏,巴菲特第一次知道了複利這個概念。
這本書告訴巴菲特,他需要先賺1000美元,然後以此起家,只要保持一定的增長率,每年把所得持續投入進來,就會發生質的飛躍。年僅10歲的巴菲特深深的被觸動了,他彷彿看到自己口袋裏的鋼鏰,正在變成一張一張的美元百元鈔票。他宣佈自己在35歲的時候將成爲百萬富翁。
巴菲特的優點就在於,他不是一個光說不做的人,立下當百萬富翁的誓言,巴菲特就開始努力地向這個目標進發了,他想盡一切辦法賺錢。
14歲的時候,巴菲特就已經積累到了啓動所需的1000美元資金。此後,巴菲特一直採用複利投資,就是把賺到的每一筆錢都投入到他的生意當中。
其實,投幣擔子機的生意就是一個典型的巴菲特式複利投資。高中生巴菲特投資了25美元,買了一臺二手的威爾遜牌投幣擔子機。他能跑到自己家附近的理髮店,跟理髮店店主說,自己是威爾遜擔子機公司的代表,受公司委派來談合作。理髮店不會承受任何風險,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只需要騰非常小的一塊地方,放一個擔子機,就可以獲得擔子機帶來的一半收益。
理髮店店主一聽,還挺划算的,一方面可以額外收取擔子機的收入,一方面擔子機也會帶來更多的客流。於是呢,巴菲特的第一筆擔子機投資就成交了。結果一週以後,巴菲特就把自己投資的25美元給收了回來。他馬上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賺1000美元的1000招"這本書裏所講的那樣,用賺到的25美元買了第二臺擔子機,也就是把所得收益放入到下一次的投資裏面去,進行復利投資。隨着收入的增加,巴菲特還在持續購買擔子機,並且把擔子機鋪到更多的理髮店。與此同時,他還訂閱了刊登二手擔子機信息的刊物,隨時跟蹤擔子機市場的發展,看到便宜的二手擔子機,果斷拿下。結果這個生意越做越大,以至於到後來巴菲特所在高中,人人都知道他的擔子機生意,同學們都想入夥,就像是追着搶手的股票一樣。
這個時候,巴菲特真正親身體會了複利的魔力,他就像一個發動機一樣驅使着金錢爲自己辛勤的工作。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巴菲特都在實踐複利投資。
當巴菲特的身價已經超過了360億美元,成爲僅次於比爾蓋茨的世界第二大富豪時,他在回答關於理想的企業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的時候,給出的答案是:理想的企業就是具有極高資本回報率的企業,能夠藉助大量資本實現高額利潤,是可以成爲賺錢機器的公司,這樣才能夠通過這些企業實現資金週轉併購更多的賺錢企業。
從高中的時候擔子機到登上世界富豪榜,你會發現,巴菲特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投資生涯中,他的投資策略始終沒有變化,即不斷地從保險業獲取投資資本,通過研究和評估尋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然後進行投資,此後讓複利效應發揮作用,推動財富呈幾何數量級的增長。
當然,巴菲特還特別指出,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有兩個基本原則需要永遠記住,第一個原則是不要損失本金,第二個原則是記住第一條。
巴菲特用一種非常幽默的方式概括了投資的核心,投資的關鍵不在於收益率有多高,而在於不要損失本金,一個年度的虧損需要在後面的時間裏用更高的回報來彌補,因此就要冒更大的風險,這往往得不償失。
巴菲特非常喜歡用一個比喻總結自己的成功祕訣,他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巴菲特這裏說的「很溼的雪」指的是投資的本金,這部分他已經通過保險業解決了,那麼「賺錢」呢就是幫助巴菲特找到了很長的坡。注意,巴菲特在這裏說的「很長的坡」是指需要沿着長時間的平穩下降的坡滾下來,才能變成大雪球,而不是沿着陡峭的坡急速滾下來,那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好了,上面爲你介紹了保險業加賺錢,這是巴菲特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的兩個財富祕訣。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其實是資本市場公開的祕密,是人人都知道的投資法則,那麼爲什麼這麼多年以來資本市場上沒有第二個巴菲特呢?爲什麼沒有人能夠取得巴菲特一樣輝煌的投資成績呢?
事實上,資本市場上人人都想成爲下一個巴菲特,他們收購保險公司,獲取投資本金,然後尋找投資項目進行賺錢投資,簡直就是按照伯克希爾哈撒維的模式在打造自己的公司但是,至今爲止都沒有人能夠超越巴菲特的業績,這是爲什麼呢?
很多信託公司都希望模仿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和投資組合,他們的做法在外界看來的確很像伯克希爾哈撒維,但實際上並不是。爲什麼不是?巴菲特看似毫不費力地取得的成績背後,隱藏着大量不爲人知的工作,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力才能完成,這纔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所在。
專注力
巴菲特在回答「人生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給出的答案就是專注。巴菲特的專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連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對此都深表佩服。他說,巴菲特簡直就是一部專注的學習機器。
我們解剖一下巴菲特的專注就會發現,他其實並沒有專注在什麼高難度的事情上。巴菲特的專注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做着一些很簡單而且也很笨的事情。
2004年,已經74歲的巴菲特從經紀人手中接過一本包含了韓國股票的詳細列表的書。巴菲特一直在研究全球經濟,他希望能夠尋找到被忽視和低估的國家和市場,在其中尋找值得投資的好公司。那這次呢,他鎖定了韓國。
確定目標之後,巴菲特開始一夜一夜的翻閱這本書,一頁一頁的鑽研,每一頁的每個數字他都不會放過。因爲韓國的企業會計規則和美國的不一樣,爲了不輕易被這些數字迷惑,巴菲特又開始研究韓國的會計準則。你能想象,這是一個全球最富有的人親自在做的事情嗎?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巴菲特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平常的工作狀態。他每天早上,從他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出發,早上八點半到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他也用了大半輩子了。巴菲特就開始專注的工作。
他首先會閱讀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然後是伯克希爾哈撒維旗下公司傳遞過來的各種報表和數據,從賣出了多少份汽車保險到拿到了多少監獄的看守制服訂單等等。巴菲特有着驚人的記憶力,他可以記住這裏面非常多的數字。然後巴菲特開始鑽研自己沒有買的幾百家公司的報告,以及學習他認爲值得投資的海外市場的情況。
必要的時候,巴菲特會親自去拜訪這些企業,並且跟企業的管理者、股東面對面的交談。但這個並不是金融投資家的通常做法。大多數投資者喜歡坐在辦公室裏讀別人的報告。
巴菲特呢,就像是一個對所有細節都關注的偵探,他不僅會閱讀成百上千公司的一手信息,而且他還會去股票交易所調取相關公司的更多資料,甚至會去圖書館找到幾十年前的報紙來獲取更多的信息來研究這些公司。就好像當年跟隨格雷厄姆學習的時候,巴菲特會搜索關於他的一切資料。無意中就發現,格雷厄姆從來沒有對外披露他擔任着一家公司的董事長。
這件事激發了巴菲特的好奇,他親自到這家公司拜訪,然後走進了保險行業。巴菲特在解釋他爲什麼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專注在這些細節裏,用這麼笨的方法做投資的時候,是這麼回答的。
他說,對我來說,就像是認識一個女孩子,你必須要親自了解她的一切。
舉個例子來說明,巴菲特瞭解得有多麼深,納稅申報單也是巴菲特認真學習的材料。他在鑽研的過程裏面就發現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家知名兒童福利機構的納稅申報單有問題。於是呢,他就拿出研究上市公司財報的鏡頭,發現了這家福利機構非常惡劣的濫用捐款。巴菲特呢,通過媒體曝光了這個事情。這個報道還獲得了當年美國最具有影響力的新聞大獎普利策新聞獎。和這個新聞分享普利策獎的另外一篇獲獎作品,就是《華盛頓郵報》揭發尼克松競選醜聞的水門事件的報道。足以證明巴菲特的這個發現有多麼重要。
不過,巴菲特除了非常生氣這些人濫用善款之外,他更心疼的是那些錢被隨意堆放在哪裏,沒有合理的利用,連預算都沒有。巴菲特認爲,不能把錢用來賺錢,那也是罪惡。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項娛樂活動能夠讓巴菲特分心的話,那就是打橋牌。這幾乎是巴菲特除了投資之外的最大的愛好。他甚至開玩笑說,如果一個監獄的房間裏有三個人會打橋牌,他不介意永遠坐牢。巴菲特對橋牌這個興趣愛好的專注程度,不亞於他對金融市場的關注。因爲專注打橋牌,巴菲特還差點就成爲世界橋牌錦標賽的冠軍。爲了能夠成爲專業橋牌手,巴菲特拜了世界冠軍奧斯伯格女士爲師。在奧斯伯格的建議下,巴菲特甚至同意讓人在他的書房裝上一臺電腦,這樣他就可以每天飯後都玩上幾個小時的橋牌。
要知道,讓巴菲特用電腦這個事兒,連比爾蓋茨都沒有成功過。比爾蓋茨曾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說服巴菲特用電腦。比爾蓋茨說,電腦可以讓巴菲特隨時關注自己公司的股價走勢。巴菲特的回答是,我可不想五分鐘看一下結果,更何況我對股價走勢比誰都清楚。比爾蓋茨還不死心,他說他要派微軟最漂亮的銷售小姐去叫巴菲特用電腦。結果呢,巴菲特的回答更酷,你開出了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條件,但是我還是會拒絕。
但是對於橋牌,巴菲特選擇從了。他不僅每週至少要在電腦上玩12個小時橋牌,他還給自己取了個網名,叫做T型股。所以巴菲特對橋牌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他爲了能夠跟奧斯伯格和幾位網友切磋牌技,把多年來固定的晚飯時間都提前了。而且玩起橋牌來,任何事情都沒有辦法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有一次,他家裏飛進了一個蝙蝠,正在房間裏橫衝直撞,結果巴菲特依然端坐在電腦前緊盯着電腦屏幕打着橋牌,眼睛根本就沒捨得離開。嘴裏還一邊唸叨,啊,沒關係的,他不會打攪我的橋牌遊戲。
自從有了冠軍級老師的指導,巴菲特進步神速,他已經不滿足於在互聯網上跟人打牌,而是希望跟更高水平的選手競賽。於是,奧斯伯格帶着巴菲特報名參加了橋牌的頂級賽事世界橋牌錦標賽。他們參加的是男女混合雙打的比賽。這個賽事影響力很大,參賽的選手非常多。不過當巴菲特出現在賽場的時候,還是有不少人認出他來了,成爲了賽場的一個焦點。奧斯伯格的心理預期啊,是通過真實的比賽爲巴菲特積了一些實戰經驗和比賽積分。結果,巴菲特卻來勁了。他雖然說水平不如專業選手,但是表現得異常專注,一上牌桌,根本感覺不到身邊很多圍觀自己打牌的羣衆。比賽的時候,巴菲特沉着冷靜應對,他的心理素質特別好,完全發揮出了在家裏打牌的水準。而且他還能時刻關注到搭檔奧斯伯格的動向,這兩人配合默契。最終,巴菲特的專注彌補了自己不夠專業的排氣,他和搭檔竟然打進了決賽。
這個時候,巴菲特卻突然選擇退賽。退賽的原因是,他得到消息,馬上要去談一筆投資。這個時候我們終於發現,那個熟悉的愛錢如命的巴菲特出現了。巴菲特說,他雖然已經玩得很開心了,但是那場投資機會實在太重要了,錯過就沒了。於是,巴菲特不顧年事已高,冒着曼哈頓的風雪,趕緊去找對方。結果,這次投資並沒有成行。這件事情之後,巴菲特有些遺憾,他覺得自己如果能夠堅持參加決賽,也許還有機會贏得橋牌錦標賽。不過這個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不過對於巴菲特來說,只要能夠在投資上贏一把,輸掉這個冠軍也不在乎。所以巴菲特一直認爲他是幸運的人。幸運的人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一種讓自己更容易發現機會的心理狀態。
比如,有一次巴菲特被問到,投資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巴菲特說,我只能說我是個幸運的人,是那種會把金塊當做石頭踢出來的人。幸運總是眷顧着這樣的人,他們總是能夠在機會面前敏銳地嗅到金礦的味道,然後不停地挖掘,直到尋找到它。巴菲特的專注是他成功的關鍵,他不僅在投資上專注,就連平時的生活也充滿了專注。
有一次,巴菲特說,我永遠都會爲一家普通的美國公司的股東,而且我會永遠把它當成我自己的公司一樣去看待。對於巴菲特來說,投資不僅僅是賺錢,更是一種責任。他認爲,自己是那些股東的代表,他需要保護股東的權益,爲他們創造價值,這是他的責任。這種責任感也是巴菲特成功的原因之一。當然,巴菲特也會犯錯誤,但他犯的錯誤很少。
當巴菲特在2010年的一次採訪中被問到,他對未來的預測時,他說,我對未來的預測準確率不高,我可能會錯,但是我會盡力去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錯了,我會承認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這種謙虛和承認錯誤的態度,也是巴菲特成功的祕訣之一。
總之,巴菲特的成功不僅來自於他的投資策略和金融智慧,更來自於他的專注、責任感和謙虛。這些素質共同構成了巴菲特成功的關鍵,也是他成爲世界第二大富豪的原因。
好了,關於巴菲特的財富故事就爲你分享到這裏。讓我們共同將智慧與實踐相結合, 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 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公司介紹】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是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投資公司,主營投資貸款Investment Loan,擁有一套顛覆性的金融投資體系。公司致力於幫助所有人,通過投資理財,獲得持續穩定收入,從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團隊希望運用這套投資體系推動加拿大養老體系的改革,讓更多人通過金融投資過上更好的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避免爲了賺錢而犧牲時間和健康,或因沒有足夠的存款而不能順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