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特斯拉FSD頻出利好被傳要入華!國内車企將被「降維打擊」?

發布 2023-8-30 上午09:40
特斯拉FSD頻出利好被傳要入華!國内車企將被「降維打擊」?
TSLA
-
1810
-

眾所周知,特斯拉(TSLA.US)的CEO馬斯克不僅是科技大佬、超級富豪,同時還是一位「玩轉流量」的流量達人。近日,又有兩件事讓馬斯克成為了網絡熱議的焦點人物,狂吸了一波流量。

一方面,馬斯克公開diss領英,並預告旗下的X將推出該平台的競品,這瞬間吸引了眾多「吃瓜群眾」圍觀。另一邊,馬斯克於周末開啓了一場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試駕直播,在這場長達45分鍾的直播中,他開著特斯拉在加州的帕洛阿爾託市兜風,而這里恰好是Meta(META.US)CEO紮克伯格的豪宅所在地,中途馬斯克還戲言要去找紮克伯克肉搏。

值得一提的是,除「吃瓜群眾」外,特斯拉也引起了許多投資者的關注,只不過他們在意的點不是馬斯克diss領英或約架紮克伯克,而是特斯拉的FSD

決戰自動駕駛!特斯拉年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小米(01810.HK)的雷軍曾表示,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將是小米汽車的核心競爭力。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動駕駛的確是電動車領域的一個競爭高地,也是行業的爆點之一。

摩根士丹利就曾表示,完全自動駕駛將在未來幾十年内成為現實,並將對汽車行業產生深遠影響。該機構還預測到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銷量可能超過1000萬輛。

對自動駕駛,特斯拉佈局已久,或即將迎來「蝶變」時刻。

FSD是特斯拉輔助駕駛功能Autopilot的升級版,主要功能包括領航輔助駕駛(NOA)、自動變道、交通信號識别、自動泊車、智能召喚等功能。

2023年,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頻頻傳來利好消息。

6月27日,馬斯克在社交平台透露,FSD V12將取消Beta版本。Beta一般指軟件的測試版本,取消Beta代表FSD已經達到向用戶推送的標準。

8月3日,馬斯克在「X」平台上發佈貼文,提及特斯拉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據悉,馬斯克說的「完全自動駕駛」是指L4、L5級别的自動駕駛,通過車輛内置的算法,無需駕駛員控制,車輛能夠完成一系列駕駛任務。

P.S中國和美國將自動駕駛分級標準都定為了六級(從L0到L5),詳情見下圖。

而在最近的周末,馬斯克開著特斯拉在加州的帕洛阿爾託市兜風就直播使用了FSD Beta V12。

在這一路上,馬斯克僅對車輛進行了一次幹預,雖然仍需駕駛員監督,但FSD Beta V12的表現依然是可圈可點。

目前,特斯拉車主需要先購買FSD,一次性付款15000美元,或者每月支付訂閱費199美元。然後可以申請FSD測試版。車主可以根據他們的駕駛安全評分獲得測試資格。

傳特斯拉擬推動FSD入華,國内自動駕駛領域情況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隨著馬斯克三年來首次訪華,就有傳聞稱特斯拉FSD將加快進入中國市場。

8月15日,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正在中國組建一個20人左右的本地運營團隊,以推動自動駕駛解決方案FSD在中國市場落地。

另外,報道還稱,特斯拉亦將在中國嘗試成立一個數據標注團隊,規模約上百人。這同樣是為訓練FSD的算法做準備。

雖然有這樣的消息傳出,但特斯拉FSD入華其實仍面臨著一些「門檻」。例如,特斯拉FSD訓練的模型並不是基於中國的道路和車輛條件;中美的法律法規不同;數據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爭議。

不過,從國内一些機構的觀點來看,中信證券此前在相關研報中分析表示,特斯拉FSD入華趨勢愈發明確,有望整體加速中國汽車公司的智能化進程。

作為電動車領域的全球霸主,特斯拉在銷量、盈利水平、技術能力都位居行業前列,其FSD一旦進入中國會不會對國内電動車企形成「降維打擊」?

關於這一點,其實如果後續特斯拉在國内開放FSD功能,一方面將有利於智能駕駛滲透率,另一方面將形成「鲶魚」效應,刺激國内車企加大自動駕駛投入,加速國内高階自動駕駛技術叠代進程。

因此,特斯拉推動FSD入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特斯拉當年進入中國後,國内的電動車行業方才迎來了長足的進步。

而從現狀來看,自動駕駛領域其實一直存在純視覺方案與激光雷達方案之爭,特斯拉和國内的比亞迪(002594.SZ)、理想汽車(LI.US)、小鵬汽車(XPEV.US)等採取的路線並不相同,如下圖所示。

從特斯拉FSD發展情況看,依靠算法框架升級與大模型應用,純視覺路線可靠性提升,同時配合4D毫米波雷達應用,可形成較好感知效果。

而對於國内的電動車企來說,純視覺方案與激光雷達方案不僅僅是技術路線之爭,而是關乎效率、成本、安全的綜合選擇,也是各家車企基於當前實際選擇的切合自身方式。

華西證券研究人員認為,對於國内車企而言,短期考慮技術能力與數據積累方面的不足,激光雷達路線預計仍然為確定性較高的技術方案之一。

目前國内車企在智能駕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據了解,2020年底至2022年,蔚小理等相繼推出高速導航輔助駕駛功能;2023年,NOA(領航輔助駕駛)由高速向城區邁進,以新勢力為代表的自主車企(理想、小鵬、蔚來、華為)年内均有城市輔助駕駛落地規劃。

如下圖所示,華西證券對比了主要車企智能駕駛能力。其中,特斯拉的Model Y和華為的問界M5智駕版在已落地能力方面領先較多;在里程數據方面,特斯拉的Model Y、比亞迪的漢EV、上汽的智己L7處於領先地位。

總體而言,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處於第一梯隊,技術、數據方面都有一定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國產電動車企就會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國内電動車企數量眾多,也都有自己的一些「絕活兒」,後續這方面的競爭及進展值得留意。

自動駕駛產業鏈有哪些概念股?

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概念股有很多。其中,在整車領域,擁有理想汽車、小鵬汽車、比亞迪、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概念股;在零部件領域,擁有德賽西威、經緯恒潤-W、伯特利、上聲電子、保隆科技、均勝電子、華安鑫創等等。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自動駕駛雖然是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行業趨勢也向好,但並未完全在中國落地,因此在後續的投資中仍需關注自動駕駛滲透率的提升以及實際落地情況。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