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的行情基本上是大市行情的反映,只會遲到卻永不缺席。7月初券商股都出現了一輪急升,如光大證券(SEHK:6178)由6月30日收市的5.6元急升至7月6日的11.7元,升幅108.9%;華泰證券(SEHK:6886)亦由6月30日的12.34元升至7月9日的16.04元,升30%。然而,近日兩股都有所回調,會否成為上車的良機?
券商股估值低+業績高增長 早前科技股、醫藥股等大漲,國內券商板塊則依然沉寂。因為3月海外疫情大爆發引致大盤震盪,券商亦受到衝擊,首季表現向淡,加上後續減息、降准操作不及預期,令券商股價在第2季持續低迷,企業市賬率往往不足1倍。低估值造就了「戴維斯雙擊」的一項必要條件。
不過只有低估值還不夠,還要加上業績高增長的配合。先從結果看,在港上市的券商6月業績普遍大幅上漲,例如光大證券淨利潤4.2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113%;華泰證券淨利潤8.08億元,同比升147%。
再探討一下業績大漲的原因。首先是市場活躍度的大幅提升,A股自由流通市值過去5年有近1倍的增長,而日均交易額亦邁向萬億元規模,7月6日兩市的交易額超過15000億元、創近5年新高。
持續受惠利好政策 另外,券商業務持續受惠政策利好。以新股上市業務為例,今年科創板試行註冊制下,市場整體審核效率大幅提升。首季國內企業上市數量與融資金額均有顯著上升,其中境內上市的項目數量與融資規模與境外上市拉開較大差距。而且4月至6月投行項目節奏加速,7月交易量的暴增,亦提高了券商的業績預期。
6月底,市傳中國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這消息起初被解讀為銀行搶食券商的生意,但其後市場解讀的邏輯呈180度逆轉,認為體量龐大的銀行根本看不上券商的小利潤,因而解讀成政策更看重的是形成高質量的頭部券商,而非增加券商牌照的數量。這令市場對優質券商的業績預期更加看好,促成了又一次的戴維斯雙擊。
長短期的增長邏輯 券商板塊的上漲,短期內相信是靠市場活躍度提高的業績所驅動;長期邏輯則是監管對券商業務的周期性變化。2018年至今監管放鬆,內地放寬上市公司再融資申請審批及配售比率,並允許創業板做一些重組等。
另外,國內資本市場的改革勢在必行,主要原因是過去的經濟發展是以債務融資為主,但現時主導市場新經濟企業卻沒有可預測的現金流,債務或抵押的融資方式難以走通,有必要以股權融資或直接融資,這需要資本市場,並非銀行來做。
近期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新三板精選層的推出,對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做了一系列定位,相信是內地資本市場改革的起步。未來有望券商的很多創新業務在放行,帶動業績升上一個台階。
光大於7月初的股價升勢遠較華泰為強勁,相信是與光大的市值遠低於華泰有關,而且華泰的營收規模是光大的1倍,盈利亦是倍數於光大。
在行業整體趨勢向上的時機,長線而言,業內強大企業的質素往往較佳,一來是小型券商股在內地放寬管措施下受惠會較少,存有長期市佔率下滑的風險;二來正如前文所述市場憧憬券商股的創新業務,這往往都是業內大型企業有資本及先發優勢。
而且光大的前景仍具挑戰性,雖然月初股價升勢凌厲,但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上半年股價表現遜於大部分在香港上市的中資券商。早前MPS仲裁案也打擊其商譽,這大機會對光大分散發展企業及資產管理業務構成不利影響。
兩者相比,華泰證券較適合中長線持有,惟現時投資的邏輯主要由於行業大環境發展,而非企業基本面素素的提升。華泰的賺錢能力並不算強,近日市場波動性依然巨大,投資者僅宜小注持有,須做好風險管理。
總市值(億元) | 現價市賬率(倍) | 預測市賬率(倍) | 股本回報率(%) | |
光大證券 | 405 | 0.8 | 0.69 | 1.2 |
華泰證券 | 1974 | 1.0 | 0.88 | 7.3 |
延伸閱讀
- 萬里富香港博客第三季心水推介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