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英偉達(NVIDIA)(NASDAQ:NVDA)的股價下跌了5.2%,每股跌至138.25美元,回到了十月初的價格水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股價回落前,英偉達公佈的財報是超過預期的。
英偉達11月20日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10月27日,英偉達以每股0.78美元的成績超出了市場預期的每股0.7美元,領先預期11.43%。
與去年同期相比,英偉達的每股收益增長了111%,而其股價同期上升了189%。然而,儘管營收達到了351億美元(同比增長94%),相比預期高出20億美元,市場對此反應卻相對冷淡。
一方面,對於持續快速上升的股票來說,出現獲利回吐是正常的,這也為逢低買入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AI數據中心的需求強勁,能夠匹配英偉達過去兩年的股價?
是否存在所謂的「AI泡沫」?
要構成泡沫,該行業必須被嚴重高估,不僅在需求上,在AI產品投資回報方面也是如此。雖然從文本到圖像再到視頻的AI應用可能將無處不在,但這些技術能否帶來足夠的利潤仍是一個疑問。
比如,2000年初互聯網泡沫破裂後,互聯網並沒有停滯不前。只不過,作為當時網路泡沫中的代表企業,思科系統 (NASDAQ:CSCO)目前的股價仍然遠低於2000年3月的歷史最高點80.06美元,現價為59.38美元。
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自2021年以來,AI初創公司累計籌集資金超過1500億美元。特別是2024年第一季度的資金增長比2023年第一季度增加了80%。據Stocklytics統計,僅2024年上半年就籌集了330億美元。相比之下,在2022年的高峰期,美國加密貨幣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總額僅為70多億美元。
在一系列加密貨幣破產事件(如BlockFi、Terra、Celsius、FTX等)以及通過Operation Choke Point 2.0加強監管之後,加密貨幣市場陷入低迷之前,情況更是如此。
如果看最大的AI融資受益者,OpenAI預計在FY24財年將虧損13億美元;同樣地,Anthropic也預計今年將虧損50億美元。
實際上,計算成本的增加,包括電力消耗、GPU採購和伺服器維護,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乍一看,這似乎表明存在一個AI泡沫。然而,還有一些關鍵因素需要考慮。
各行業企業與政府共同努力推動AI發展
加密貨幣市場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制,這一點由議員Brad Sherman解釋過。相比之下,AI領域則獲得了機構層面的支持,甚至到了重新啟用核反應爐來滿足微軟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的地步。
總體目標是利用AI自動化全球內容審核。世界經濟論壇(WEF)作為公私合作(PPP)的中心,正通過全球數位安全聯盟推動這一議程。
此外,政商界之間的多次「AI安全」會議聚焦於AI驅動的算法控制。
Tony Blair,英國前首相及世界最大非政府組織之一——國際變革研究所(TBI)的負責人表示,「你如何理解、掌握並駕馭這場技術革命,將決定這個國家的地位和世界的形態。」
這種算法控制已經在微軟Bing的嚴格審查圖像生成器中有所體現。換句話說,就像互聯網從去中心化的空間演變為基於帳戶的中心化平台一樣,AI也將經歷類似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英偉達很可能是主要受益者。迄今為止,英偉達在AI模型訓練方面的全棧方法已經使其佔據了約80%的AI晶片市場,其中大部分需求來自大型科技公司,即已建立的互聯網支柱。
當然,「大」科技公司的參與意味著它們必然參與到WEF推動的公私合作(PPP)中。
「只有協調一致的治理才能確保AI在特別動盪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包容且合乎道德地提供利益。」
鑒於金融領域本身既有的公私合作關係,AI領域的資本撤出極為不可能。此外,英偉達還有望從推理所需的計算能力中獲益。
對於特定的問題,實時AI推理與人類對數據的理解和解讀不相上下。此外,即將推出的英偉達Blackwell (B200)架構在推理性能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同時LLM訓練性能翻倍。
總結
AI革命可能有一些類似於以往經濟周期中的泡沫元素。但是,全球權力結構將AI視為互聯網所需的一層補充,旨在實現內容審核自動化。正如少數幾家公司(微軟、Alphabet、Meta Platforms、亞馬遜)構成了中心化的基於帳戶的互聯網一樣,AI也在經歷同樣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英偉達的股價迅速上升,並超越了這些大科技公司的市值。
但這也是為什麼不應將英偉達視為即將破滅的泡沫,因為英偉達與大科技公司緊密相連,後者又與全球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相關聯,英偉達成為了世界數字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最後兩天,InvestingPro優惠高達60%,地板價,不能再低了!
聲明: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Tokenist。作者Timothy Fries和the Tokenist都不提供財務推薦建議和意見。
編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