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小麥價格周三上漲,從四個月低點回升,原因是埃及等進口國的大量需求抵消了北半球小麥收成提前帶來的供應壓力。
由於市場參与者監測美國和黑海地區農作物生長天氣,大豆和玉米期貨連續第二天上漲,擺脫近期多年低點。
不過,在全球供應充足、出口競爭激烈以及對中國需求存在疑慮的背景下,農作物期貨價格漲幅溫和。
北京時間 19:29,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CBOT) 主力小麥合約上漲 1.4%,至每蒲式耳 5.384 美元,打破了連續三天下跌的局面,周二跌至 3 月 11 日以來的最低水平;CBOT 大豆上漲 0.6%,至每蒲式耳 10.49 美元;玉米上漲 0.8%,至每蒲式耳 4.12 美元。
一位駐新加坡的貿易商表示:「小麥有一定的需求,買家正在以這些價格購買貨物。」
埃及在周二的招標會上購買了 77 萬公噸黑海小麥,另一個主要小麥進口國阿爾及利亞將於周三舉行招標會。
與此同時,亞洲小麥買家近幾周加大了採購力度,從黑海地區採購小麥。
然而,俄羅斯小麥在埃及招標中佔據主導地位,報價表明俄羅斯出口價格的非官方下限已經放鬆,這緩和了對新需求的反應。
儘管如此,由於田間工作已經到達受乾旱和霜凍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貿易商仍在監測俄羅斯的收成。
黑海地區玉米作物遭受乾旱影響,以及本周早些時候美國中西部部分地區強風影響的不確定性,也導致糧食價格穩定。
Argus 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基金不斷增持創紀錄(空頭)倉位的趨勢已經停止,但勢頭尚未完全逆轉。」「支持很脆弱,美國玉米帶的天氣將是未來幾天的關鍵因素之一。」
烏克蘭農業委員會周二表示,由於極端高溫和乾旱,烏克蘭 2024 年的玉米產量可能下降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