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亞洲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在14日從資本支出分析產業情勢指出,他不知道I公司(意指Intel),為何認為加大投資能夠縮短技術及成本差距。就他的觀點而言,I公司應該學美光一樣來臺灣設廠,還比較有機會降低成本。帖文傳出后,留言中有讀者嘲諷,這將啪啪打臉美國企業領頭羊。
(來源:Facebook)
陸行之在臉書帖文表示:“來個簡單的加減乘除數學題,A公司賣一顆7奈米CPU(中央處理器),單價1000美元,毛利50%(公司一季度指引50.5%),制造成本500美元,晶圓代工占80%,所以制造成本400美元,晶圓代工T公司(指臺積電)毛利50%(公司指引53-54%),根據T公司之前的說法,7奈米已經達到公司平均毛利率(現在應該超過),所以幫A公司(指AMD)代工一顆7奈米CPU的晶圓制造成本200美元。”
“I公司賣一顆等值CPU,單價一顆1000美元,毛利率50%(公司一季度指引49%),制造成本500美元,晶圓制造成本80%,一顆CPU晶圓制造成本400美元,所以I公司的單位制造成本比T公司多了一倍,理論上來說,I公司的平均單價應該比A公司多一些,所以單位制造成本應該多一倍加一些。”他繼續寫道。
陸行之指出,假設I公司2022年決定加大資本開支到400億美元,而T公司(臺積電)為400-440億美元,不知道I公司為何認為加大投資能夠縮短技術及成本差距。
他也提到說:“I公司首席執行官說T公司是因為有政府補助,稅務減免(這個大概占獲利的10%,占200美元制造成本不到10%),有更大的差異在產能利用率、產能彈性、良率、芯片設計(可以比較一下A公司跟I公司CPU的芯片面積)、CPU快速通道設計架構,當然還有薪資、勞工素質,及基礎建設的差異。”
他并指出,如果這些不改變,I公司就很難翻身,因為現在安謀(ARM)的CPU發展來勢洶洶,單位核心成本比A公司更低,其實他在想,I公司應該學美光一樣來臺灣市場的新竹、臺中、臺南、高雄設廠,還比較有機會把400美元成本,降低到300美元。
(來源:Facebook)
有網友在陸行之貼文下留言表示:“I公司就找T公司代工生產就好了啊”、“來臺建廠真的是最快速的解方”,而也有網友嘲諷英特爾首席季辛格(Pat Gelsinger),“我都說臺灣很危險了,你怎么會叫我到臺灣設廠呢?這樣不就又打臉我自己嘛!”
【廣告】微信掃碼,領體驗賬戶贏真金白銀!
手機用戶請截屏保存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調取圖片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