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黑色系金屬在本日亞市早盤普遍走跌,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下跌3.24%,至每噸1120元人民幣;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下跌2.65%,至每噸4958元人民幣。中國科學院學部公布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進展,強調碳中和過程將會是經濟社會的大轉型。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則宣布,對鋼鐵企業執行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
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作題為《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的專題報告,介紹中國科學院學部近期圍繞碳中和問題所布局的咨詢項目進展情況。他表示,當前,世界各國碳排放處于不同階段,大體可分為四個類型。英國、法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排放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就已經實現達峰,目前正處于達峰后的下降階段;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的階段,排放量逐步進入“平臺期”;印度等新興國家排放量還在上升;還有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和農業國,伴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排放尚未“啟動”。
歐盟部分成員國率先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我國也于2020年9月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雄心勃勃但又極其艱難的戰略目標。從主要發達國家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歷史關系看,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同人均累計碳排放密切相關,就中國而言,人均累計碳排放遠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也小于全球平均。中國追求2060年達到碳中和,其難度遠大于發達國家。
丁仲禮指出,碳中和看似很復雜,但概括起來就是一個“三端發力”的體系:第一端是能源供應端,盡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制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或能源供應系統”;第二端是能源消費端,力爭在居民生活、交通、工業、農業、建筑等絕大多數領域中,實現電力、氫能、地熱、太陽能等非碳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的替代;第三端是人為固碳端,通過生態建設、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簡言之,就是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實現“減碳、固碳”,逐步達到碳中和。
基于“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和中科院碳專項已有成果,丁仲禮對“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提出觀點。“碳中和”過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其過程將會是經濟社會的大轉型,也是一場涉及廣泛領域的大變革。這輪“大轉型”需要在能源結構、能源消費、人為固碳“三端發力”,所需資金將會是天文數字,決不可能依靠政府財政補貼得以滿足,必須堅持市場導向,鼓勵競爭,穩步推進。中科院學部咨詢項目只能先給出一個框架性建議,以供科技界討論、修正、完善。期望匯聚眾智后,學部的建議對中國如何推動此“大轉型”,如何在未來國家創新體系中形成布局完善、責任明確的研發體系等重大問題,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丁仲禮也提到,“大轉型”中,行業的協調共進極其重要。評價國家、區域、行業、企業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需從收、支兩端計量。此外,丁仲禮還建議對未來排放權的分配、碳排放的報告核查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科技支撐方面,有很多基礎性的科學問題比如二氧化碳對增溫的敏感性等需要深入研究。在碳中和問題上,科技界依然任重而道遠。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向各市發展改革委,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發送通知,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根據《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鋼鐵企業試行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政策的通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送2021年執行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鋼鐵企業和項目清單的函》等文件規定,決定對鋼鐵企業執行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
自2021年7月1日起,對未按要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鋼鐵企業網購工商業電量(含市場化交易電量)執行用電加價。根據《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對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鋼鐵企業執行差別化電價政策的通知》,鋼鐵企業限制類裝備已執行差別電價的,限制類裝備用電加價標準繼續按照魯發改價格(2018)1441號文件規定執行,企業剩余網購工商業電量按照本通知規定加價標準執行。執行超低排放差別電價鋼鐵企業完成改造且符合相關環保要求的,由省生態環境廳函告省發展改革委,省發展改革委函告電網企業停止執行差別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