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外賣江湖,久違的硝煙再度升騰,沉寂數年的賽道因新老玩家的角力重現喧囂。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主要平臺集體約談,釋放出明確信號:行業亟需擺脫低價內耗,轉向以技術創新驅動的價值創造新戰場。
在這場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轉型中,餓了么率先打了個樣。 據阿裡巴巴發佈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數據,財年內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2%,至670.76億元人民幣。 其中,餓了么繼續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
01
AI的效率革命:從人力驅動轉向智慧躍遷
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了商家們的進入壁壘,但想要在網上開店依然需要人工材料提交、審核等相關流程。
如今,當餓了麼的商家想要啟動外賣新生意,只需一步,且最快可以達到分鐘級。
餓了么推出了“AI入駐智能經理”。 這款基於AI開發的智慧助手,不僅支援自然語言對話式服務,更可以一站式引導商家完成包含實名認證、簽約授權、材料上傳、智慧預審等在內入駐流程。
這意味著商家們獲得了一個可以24小時隨時答疑解惑的顧問,大大提升了入駐平臺的效率。 據悉,新商家最快5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資料提交及預審等流程。
入駐只是第一步,後續運營對於商家而言無疑更加重要。 因此,餓了么近年來持續投入研發,為商家的商品機會洞察、功能表設置、庫存盤點、日常行銷等方面提供了智能化輔助。
近日,餓了么還宣佈了「優店騰躍計劃」,將在2025年面向商家投入超10億元,其中就包括加碼AI技術應用,為商家提供更多AI經營工具。
可以看到,餓了么希望利用AI技術「賦能」商家,提升運營效率,這與其提出的“符合餓了么特色的即時零售”戰略內涵高度一致,也即不與商家爭奪核心利益,而是説明商家更好經營管理,進而實現整體效率提升。
在如今中國外賣使用者超5億、日均外賣訂單量超過8000萬單的背景下,外賣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平臺方有責任提升治理能力,在降低合規成本的同時強化平臺生態的規範性。
餓了麼的“全息盾”系統,可以借助AI技術自動識別並填報相關風險內容。
針對食品安全領域,該系統既可以依靠演算法和圖像語義動態識別,精準篩選出試圖以各種方式逃避監管的商品,並能在3秒內鎖定全平臺對應的違規商品,極大降低了監管的人力成本,有助於清除“劣幣驅逐良幣”這類不合理現象。 據悉,該系統已經累計打擊山寨門店2.1萬家,充分保障了平臺合規性與消費者權益。
此外,餓了么還將AI技術嵌入「明廚亮灶」工程。 通過即時分析商戶後廚監控視頻,演算法能自動識別各類違規操作,並將預警同步至商家自查系統和監管平臺。 這種「技術賦能+共同監管」的模式,更容易構建起透明可信的餐飲生態。
當AI技術成為外賣行業的數位基建,效率革命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這場由技術驅動的生態進化,正在重新定義行業標準。
02
AI的溫度:打造騎手友好型生態
如果說效率革命是AI技術重構外賣行業的骨骼,那麼對騎手權益的守護則為這場變革鑄就了血肉。
當技術從冰冷的效率工具轉變為有溫度的生產力夥伴,餓了么正通過技術革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重新定義平臺與眾多騎手的關係。
例如,系統不再以「分鐘」為單位壓縮配送時間,而是將送達時間擴展為彈性區間,只要在時間段內完成均不計為超時。 這種“留白式演算法”在兼顧效率和速度的基礎上,充分保障了騎手的勞動安全。 同時,平臺可以根據即時路況資訊以及履約過程中突發情況,綜合給予最佳通行路線建議,讓騎手能夠更安全高效實現履約。
今年4月,餓了么正式推出AI“小餓”,讓四百萬騎手們擁有了專屬AI助手。
作為國內的首個基於大模型技術打造的騎手端智慧體,“小餓”全面覆蓋騎手的配送場景,提升騎手配送安全性與收入確定性。 其核心功能覆蓋三個維度:
首先,自然語言處理。 騎手只需喚醒「小餓小餓」即可完成接單、確認到店等操作。 在暴雨天,騎手可以只需用語音完成一系列操作,避免手機進水或誤操作。 這種設計不僅解放了騎手雙手,更將人機交互從「機械執行」轉化為「自然對話」,降低了操作門檻。
其次,多維度主動服務。 “小餓”可以即時分析騎手位置、訂單狀態及環境數據,主動推送關鍵資訊,降低騎手配送風險。
再者,智能決策。 “小餓”提供的訂單熱力圖可以幫助騎手鎖定高收益區域,乃至進行收入預估,進而優化騎手接單效率,讓騎手從憑感覺接單轉向數據驅動的科學決策。
這種技術賦能的本質,是將技術從效率工具轉化為騎手的“數字夥伴”,在商業目標與社會責任之間建立緩衝帶,讓人力變得更從容、更安全、更具創造性。
03
AI的場景突破:從「送外賣」到「造生態」的升維
餓了么以AI技術拓展服務邊界,本質是一場跳出同質化競爭的升維革命。
當淘寶閃購以「電商低價+即時達」模式重塑市場秩序時,背後正是餓了么與阿里生態的深度協同——通過AI打通天貓旗艦店庫存與本地倉配送鏈路,上線6天單日訂單破1000萬,帶動庫迪咖啡、奈雪的茶等品牌外賣訂單數量獲得成倍增長,超1500個品牌刷新銷售峰值。 這種「流量×供給×履約」的乘法效應,將外賣業務從單一配送場景升級為全域即時零售生態,印證了技術對傳統商業邏輯的重構能力。
更深層的變化在於,AI技術正在重新定義平臺與使用者的關係,構建起“服務即場景”的生態網路。
2025年3月,餓了么與智己汽車、斑馬智行聯合發佈的“IM AIOS生態座艙”,並於4月正式進入落地階段,徹底顛覆了車載服務體驗。 使用者無需觸屏或打開APP,僅憑語音指令即可完成點餐,車輛抵達目的地時外賣同步送達。 這種「車到餐至」的無縫銜接,不僅讓通勤時間轉化為生活服務場景,更開創了「出行+即時零售」的新商業模式。 首款搭載該系統的智己L6截至上市前訂單已突破2.4萬台,印證了市場對AI跨界融合的期待。
而「校園e站式解決方案」則通過與校園應用系統相融合,從生活消費、購物消費、後勤服務、社交娛樂等維度全方位打造個性化的校園生活一體化服務陣地,並提供專屬優質供給、專屬校園服務、專享權益,推動校園服務體驗升級。
這種從「履約工具」到「場景服務商」的蛻變,本質是通過技術黏性搶佔用戶心智,構建長期忠誠度。 與此同時,這種技術賦能的優勢還重新定義了服務鏈路,從而進一步延伸至商業護城河的構建。
值得注意的是,饿了么还在探索更多AI新场景。
今年4月份,饿了么与白犀牛达成战略合作,在校园场景规模化落地无人配送解决方案,以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重构校园外卖配送体系。预计首期将覆盖全国100所高校。这些创新并非孤立的技术秀,而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生态拼图。当AI渗透到商户运营、骑手配送、用户触达的全链条,外卖行业的价值早已超越“送餐”,进化为覆盖生活全场景的数字服务网络。
对饿了么而言,AI拓展服务边界绝非简单的技术炫技,而是应对行业变局的关键落子,为未来无人配送、智能硬件、个性化推荐等方向埋下伏笔,形成“技术储备—场景落地—商业变现”的闭环。公司一方面利用车载场景等方式抢占未来入口,另一方面以技术协同释放阿里生态势能。这既回应了监管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又将竞争从配送效率升维至生态服务能力。
当外卖行业从“送餐”进化为覆盖生活全场景的数字服务网络时,饿了么的AI实践证明,真正的护城河,永远建立在技术革新与用户价值共振的基石之上。
04
结语
縱觀餓了么的AI實踐,一條清晰的邏輯貫穿始終,即技術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生態價值的放大器。
從讓小微商戶「5分鐘開店」的普惠,到為騎手配備“懂冷暖”的智能夥伴,再到跨界創造車載生活新場景,餓了么證明瞭AI驅動的發展絕非冰冷的數字遊戲,而是“讓各方過得更好”的生態工程。
一個更高效、更人性化、更具擴展性的本地生活生態,以AI為刃打破無效內卷,領跑行業不斷“向上生長”,或許就是餓了么想要做並且正在做的事情。 (全文完)
5月最新AI精選股已經出爐!!!已經係InvestingPro會員?即刻click入去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