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認為聯儲局儘管明面上聲稱正在進行量化緊縮(QT),實際上在暗中量化寬鬆(QE),比如下圖。
圖中推文貼出了上周二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十年期國債拍賣公告。紅色箭頭標示出聯儲局通過其SOMA賬戶購入了148億美元的拍賣債券。聯儲局買入債券的行為引發了若干人士對「暗中QE」的猜測,然而此舉實際上並未增加聯儲局資產負債表。
在目前的QT機制下,聯儲局的目標是每月減持50億美元國債。以5月為例,約760億美元的債券將到期。因此,若自然到期金額為760億美元,而目標減持額為50億美元,他們就需要在月內購入710億美元的債券。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說法是聯儲局的購債行為令國債拍賣結果看起來比實際更好。這與「暗中QE」一樣,明顯不實。拍賣規模是預先公布的。在確定買家和收益率後,聯儲局才按預定的拍賣收益率向財政部另外購債。
因此,聯儲局的債券購買並不影響拍賣統計數據。如下圖所示的拍賣總額為420億美元,相關的拍賣統計數據是基於這420億美元及買家類別而得出的。
美股大市技術分析
從技術面來看,美股大市正逐步修復「解放日」關稅消息帶來的衝擊。然而,我們在上周四曾指出,目前市況似乎正在重演2022年的走勢。從下面的周線圖可見,2022年3月初市場下挫,觸發了均線死叉。
緊接著那輪跌勢,市場反彈至長期均線位置,更一度突破。那次「熊市反彈」吸引了投資者重返市場,結果卻遭遇「斷崖式」下跌。這正是調整市特有的走勢。
留意近期的跌勢同樣觸發了均線死叉,隨後市場立即出現反彈。在投資者和媒體日益看好美股之際,大市已突破第一條均線,正在挑戰第二條。投資者會否再次遭遇「斷崖式」下跌?
我也不敢確定。但如前所述,若我們正處於一個較長期的市場調整,風險確實很高,在調整結束前,市場或許還會再次回探支持位。
調整完結與未完結都有理由
身處市場中時,要判斷這是否「熊市反彈」很難。事後回看,雖然一切都很清晰,甚至引人感慨「早知當初……」。不過,有幾個合理理據支持近期的調整可能已告一段落。
積極因素包括:
- 首季業績普遍超預期,特別是「七巨頭」及人工智能概念股,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 投資者情緒從極度悲觀中回升,但未見過分樂觀
- 國債受益率下跌,通脹壓力減輕
- 引發調整的關稅問題風險快速消退
-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衰退風險大幅降低
- 市場估值在近周已有所調整
但同時也存在不容忽視的隱憂:
- 經濟數據和消費者信心持續轉弱
- 政策前景仍欠明朗
- 縱使近期反彈,技術面仍未完全修復
- 投資者未料到調整來得如此劇烈,部分套牢者可能急於脫手
- 貨幣政策走向仍不確定
- 雖然估值有所回落,但仍遠高於長期中位數和平均值
鑑於好壞因素互見,宜保持審慎,做好風險管理,待市況明朗。
InvestingPro快閃促銷來襲!限時最惠直降50%,最後48小時。
五折即可解鎖全球股票估值數據:避雷泡沫,撈底划算寶藏股。
InvestingPro能做什麼?
- 查估值:避雷泡沫股,發現遭低估的股票;
- 查財報預測:最長十年的業績預測;
- 基本面圖表:直觀查看營收、盈利增長趨勢。
- 查巴菲特持倉:各大投資人持倉資料。
- 選股器:根據海量指標資料篩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