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11月8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 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機構認為,在財政發力化債的背景下,不良資產的置換和管理成為重中之重,對城投債利好最為明顯,權益市場中可重點關注基建產業鏈、資源產業、房地產、泛消費品行業和科技和新興產業。
債市影響 -
國信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後續對債市的供給衝擊取決於央行貨幣政策的配合。 若再融資債完全置換到期,2025年地方債的凈供給將為約8000億的一般債、4萬億左右的專項債以及2萬億左右的特殊再融資債,即體量來到6.8萬億。 從第一輪化債的經驗來看,2015年開始發行置換債時,央行多次進行降息降准釋放流動性,熨平供給脈衝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前央行推出買斷式逆回購工具,擴大了逆回購的質押品範圍,囊括國債、地方政府債等。 在後續的化債過程中,這一新工具或將扮演提供流動性、熨平市場波動的角色。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為,化債影響最直接是債券市場,直接利好城投債、信用利差可能進一步收窄,對利率債而言,重點關注債務置換規模對流動性的衝擊。
中信證券巨集觀和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表示,經歷兩輪調整后,城投板塊收益率來到階段性高點,配置性價比顯現,特別中低資質城投區域將受到化債措施的提振。 當然,短期而言在信用市場企穩初期,建議保持流動性攻守兼備,可以繼續關注短端高等級城投債的配置價值。 同時,在政策保障下,城投境外債安全邊際明顯提升,可以關注城投美元債、點心債等板塊的配置價值。
股市影響 -
在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看來,地方出臺一攬子化債措施,不良資產的置換和管理成為重中之重,有助於地方AMC通過資產整合和結構優化提升盈利能力。 同時,城農商行作為區域金融的核心參與者,在化債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參與不良資產重組和回收。 建築裝飾和環保行業將在資金回籠和資產重估下改善財務狀況,其盈利能力和估值水準有望得到修復。 建議關注建築基建和綠色環保領域,尤其是具有穩定運營資產和高應收賬款彈性的央企和地方國企。
陳果認為,在化債政策的推動下,地產、基建等行業的部分地方國企因債務壓力需求,逐步加快併購重組進程。 多地已宣佈利用特殊再融資債券進行隱性債務化解的試點,並取得較大成效,減輕了地方國企的債務負擔。 具有高整合潛力的地方國企具有投資機會,重點關注債務壓力較大且業務同質化程度高的地方國企。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化債政策落地后直接或間接利好的行業和公司值得重點關注,主要包括以下五大核心方向:一是基建產業鏈是化債受益的核心方向,直接影響著地方政府的債務水準,重點關注工程機械、基礎建設、環保、鋼鐵等行業; 二是資源產業將在化債背景下受益,重點關注煤炭、工業金屬、水泥、電力等行業; 三是化債背景下能夠支援房地產專案改善融資環境以支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重點關注裝修建材、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服務等相關行業; 四是泛消費品行業有望在債務重組政策的間接推動下受益,可長期關注家電、食品飲料等行業; 五是科技和新興產業為政策扶持重點,重點關注半導體、計算機、電力設備等行業。
房地產影響 -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6萬億債務限額的增加,有助於一些存量債務的置換和化解,是全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其包括地方債、房地產金融風險、中小銀行風險)的重大舉措。
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嚴躍進還指出,存量債務的化解,和房地產關係較大。
嚴躍進表示,最近幾年各地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銳減,自然造成了地方政府償債資金的萎縮,也導致一些債務問題的放大。 此次6萬億的債務限額增加,較好對沖了最近幾年土地出讓金明顯不足的問題。 後續一些地方債的發行也會有更大的空間。 預計閑置土地化解的專項債政策會加快推出,其有助於後續收儲閑置安置房用地、房企未開工用地、房企未銷售的現房專案等,這都有助於加快推進以購代建等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