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鵬
新能源汽車持續回調,市場情緒也從之前一個月的亢奮轉為謹慎,甚至隨著新勢力釋出降價促銷而略顯悲觀。
行情的過快起落,對於投資者的心理絕對是一個大挑戰,也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不是踏空,就是被套,即使能夠精准踩中時點,也會在震盪中被甩得鼻青臉腫。
可能是因為太紅的原因,面對這樣一個超級成長賽道,市場上實在是太多太多的雜音,甚至顯得亂七八糟,但我想說的是,這些雜音除了讓你繼續踏空和被套,毫無用處。
只有專注和堅守一些基本的邏輯,才是正道。
01、別忘了幾個核心邏輯
我們不妨先理清幾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邏輯。
第一,賽道增長,這個毫無疑問的,格隆匯一直的投資理念,是希望穿透表像,直擊最核心的邏輯。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這個已經說了無數遍,但為何還有人不斷地質疑,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邏輯沒有搞清楚,別的先不說,就拿一個簡單的產品對比來說。
如果你認真研究過新能源汽車的架構、動力原理、製造工藝和效率、成本、以及對環境的友好,你會無比堅定地相信它優於燃油車,如果你去看看新能源汽車的工廠,再去對比燃油車的工廠,你會更加堅定地相信燃油車就是昨日黃花,絕無可能在和新能源汽車的鬥爭中獲勝。
這個就是最核心的邏輯,一個新產品用絕對的優勢替代舊產品。開著燃油車,某程度上等於在民國依然紮著鞭子,穿著旗人服飾的前清遺老。
第二,儘管汽車時代由“清朝”進入“民國”,但混戰是無法避免的,傳統汽車勢力不甘於滅亡,會拼命反撲,典型的如大眾汽車,新勢力雖然代表先進生產力,但羽翼未豐,除特斯拉外,所有的新勢力都處於虧損狀態,這種混戰只會越來越激烈,有人涅槃重生,也有人灰飛煙滅。用智能手機的例子來說,現在這個階段很類似2010-2012年左右,可以肯定的說,現在看來起來混得不錯的廠商,未來都不見得能存活,市場始終是慘烈的鬥獸場。
第三,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突破的瓶頸,圍繞里程焦慮的電池技術、充電技術、換電技術,還沒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但這是好事,證明存在改進的可能性,誰能夠給出最好的解決方案,誰就能夠勝出。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進化,要比當年智能手機的進化長得多,現在還在圍繞電動化做文章,更長遠的未來,還有智能化接棒。所以,不要早早地給市場排位做定義,後面的驚喜或者驚嚇還很多。
理清這幾個邏輯,我們再來看看現在的格局。
02、再談新勢力
重點還是要說說互聯網新勢力。
現在應該沒有人再去懷疑新勢力能否存活的問題,因為事實證明它們能成事。但具體地看,除了已經成功上市的三家公司,還有很多沒有上市的,這些公司究竟能不能存活?
先說明一個基本的判斷:在未來,中國也好,世界也好,肯定不需要那麼多家汽車公司,儘管汽車行業不是贏者通吃的行業,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像互聯網那樣做到壟斷,但留出來的位置其實沒有想像中大。
如果從穩健的角度看,那些至今還在尾部的公司,其實並不值得浪費時間去關注,即使是五菱這樣的公司,銷量再高,也改變不了它技術含量過低的現實,說價格,還可以談談,但如果說技術含量,秒慫。
所以,抓緊頭部企業,任何時候都不為過。
這裏還得多提一點,就是針對互聯網思維造車的。小鵬汽車的老闆,在一檔節目中談及,以前認為新能源汽車很像智能手機,但做了之後,發現兩者其實有很大的差別;蔚來的李斌也有過類似的觀點。
現在看來,當年用智能手機去類比新能源汽車,是很簡單粗暴,甚至有點愚蠢的味道。事實上,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平臺上,消費電子的所謂代工模式很難應用在新能源汽車。原因來自兩點,一是汽車的產業鏈太長了,智能手機100個零部件,汽車的零部件成千上萬,儘管架構比傳統燃油車簡單,加上特斯拉開發的一體化壓鑄技術,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較燃油車大幅降低,但再少,依然以千為單位;第二,是生產涉及到太多的核心競爭力,拱手交給代工廠,車廠自己就沒點憂慮?
有位頭部手機廠商說要all in電動車賽道,因為這家廠商互聯網思維太重,以往的硬體思維都是外包,所以我很懷疑在製造層面上他能夠hold得住自建工廠這個坎,如果無法扭轉思維,那它即使研發出車子,最後也很可能死在量產這條路上。
我一直認為,車廠最核心的競爭力其實是製造,你能夠搞得定制造,相當於研發、原材料、供應鏈、銷售等全搞定了。現在看來,敢說真正搞定制造的,只有特斯拉一家,國內的廠商很喜歡挑戰特斯拉,但只要你看過特斯拉的工廠,再去對比一些國內的工廠,你會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國內的廠商都在抄特斯拉作業,真正的極致創新,還是馬斯克做得出來,其他人,算了吧。
特斯拉的極致創新,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從而更大更快地普及電動車,而一體化壓鑄技術引用、更多集成零部件的開發應用,價格一定會越來越低,加上它本身還有軟體收費打底,降起價來是有恃無恐。
現在,特斯拉的產能有200萬,這個級別已經到賓士寶馬奧迪的水準,更重要的是,經過那三年地獄般的工廠生活,馬斯克可以自信地說,製造這個坎已經完全被拿下,剩下的就是在全球複製粘貼。如果國內新勢力要挑戰特斯拉,產能鴻溝就是必須要逾越的一步。
當然,如果國內新勢力能夠一步一腳印向前走,增長空間還是很可觀的。
03、怎麼看眼下的市場?
回到資本市場,投資者最關心的無疑是新能源汽車股票會如何演變。
我習慣按遠近的邏輯來看待,遠即是長線邏輯,近就是短線甚至超短線。首先要說的是,過於頻繁的短線交易,基本都是虧錢的命,本人是極其不提倡的,投資者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
先說總體結論:沒有遠慮,但是近憂是有的。
近憂在於車企銷售端的壓力正在顯現,6月份的火熱,其實是因為疫情和供應鏈中斷,消費者購買行為被滯後,加上政策大力扶持,所以出現了反彈。下半年的情況,估計不會這麼樂觀,因為在經濟情況仍然低迷的當下,能夠維持旺盛的購買力是存疑的,銷售增長我不懷疑,問題在於增速多少,這可是估值判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現在,市場正在頻繁交易這種預期,如果政策端沒有利好釋放,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速很可能會下滑。不過,從長遠上看,這個賽道畢竟還是高成長賽道,對於賽道裏的優質公司,每一個回調,都孕育著機會。
投資講求信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也是如此,如果認同這個行業的價值,長期持有是最好的策略;而如果分不清遠近,投資新能源汽車,等待你的,依然是無盡的踏空和被套。
现在,市场正在频繁交易这种预期,如果政策端没有利好释放,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速很可能会下滑。不过,从长远上看,这个赛道毕竟还是高成长赛道,对于赛道里的优质公司,每一个回调,都孕育着机会。
投资讲求信仰,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也是如此,如果认同这个行业的价值,长期持有是最好的策略;而如果分不清远近,投资新能源汽车,等待你的,依然是无尽的踏空和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