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40%折扣優惠
最新!💥 獲取ProPicks查看哪些策略擊敗標普500指數1,183% 領取40%折扣優惠

大宗商品下跌以後

發布 2022-7-26 下午02:25
更新 2023-7-9 下午06:32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表現最好的板塊是大宗商品。俄烏戰爭導致供需失衡,外加新冠的貨幣寬鬆,驅動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上漲,盈利大幅爆發,資源股在熊市中成為了難得的大牛。

但是,隨著進入下半年,加息漸進,需求越來越不振,大宗商品也開始了回調,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關的銅,已經完全回落至2020年水準,而即使是俄羅斯產能占比很高的鋁,也跟著銅一起回落,也基本回吐2021年的所有漲幅。

大宗商品的供需矛盾似乎已經不再突出,週期已經結束了,已經漲了那麼多的大宗商品板塊,終於要偃旗息鼓了嗎?

一、見頂了嗎?

首先商品價格見頂,本身是個偽命題,如果商品價格不再創新高,就視作見頂。那麼拿石油來說,它不是在今年見頂的,因為石油價格目前還未超過2008年的高點。可以說,石油價格見頂了已經14年了。而再往後10年,石油價格就沒有機會再超過歷史高點嗎?

所以,見頂只是一個時間維度問題,它可能在一個季度內或者一年內見頂了,不會再創新高,但是把時間拉長,就沒有那麼絕對了,誰能想到前年油價跌到負數,而今天已經在100以上了呢?

討論見頂與否,是一個時間維度問題而不是一個趨勢問題,就像討論股價見不見頂一樣,沒有意義,關鍵是邏輯。

今年沖到150美元,明年回到負數,後年再回到150美元,這樣的油價波動不可能發生,也毫無意義,甚至比不上以後常年維持80美元/桶的固定價格給石油公司帶來的收益大。因此,我們還是要從大宗商品背後的邏輯去看問題。

回到目前的供需狀況上來,現在的宏觀局勢就是新冠後的加息週期,需要把疫情期間維持經濟運轉放出去的水收回去,但疫情期間的經濟過熱和通脹,並不是生產力的提升帶來的,這導致了在加息期間會更加痛苦,這也就導致了商品的暴漲,更多的貨幣,同樣的生產力,同樣的資源,價格怎麼不漲。

上游行業的投資邏輯出問題往往是供給端的控制失靈帶來的,由於行業參與者紛紛在商品價格相對很高時都傾向於大幅擴充產能,最後在需求不再匹配後,發現整個行業的供給難以調控,誰減產誰不減難有共識,形成了囚徒困境,此時就很容易演變成低價傾銷,企圖擠出某幾個行業參與者,達到殘酷的破產出清。

價格長期低位,產業利潤長期低迷,時間一長,殺完業績殺估值,最後整個行業就變成長期不可投資,這是大多數人對於很多週期性行業下行如此恐懼的原因。

目前而言,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是因為產能已經過剩無法控制而開始殺價了嗎,還不是,首先是因為俄烏戰爭造成供給短期失衡太厲害,商品價格過快上漲。

而現在在供需逐漸回歸的過程中疊加快速加息和經濟衰退預期,因此又變成了需求失速。說到底是俄烏戰爭的突發性,加劇了波動性。這種突然的波動與2020新冠疫情剛爆發時類似,都造成了商品供需短期失衡,但是,長期供需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也是油價能在疫情穩住後迅速回升至50以上的正常水準的原因。

我們看到上圖中美國能源資本開支/銷售額的比例,對應的數字還在下降,也就是資本開支增幅依然小於油價上漲驅動的收入,而在10-14年,這個數字一直在增長,增加到14%左右,供需關係逆轉,持續了4年的高油價才終止,capex比sales的比例回升且維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供需關係的改變,所以目前來說,供需關係的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投資者需要擔心的不是價格下降,沒有天天價格新高的商品。而是行業的無序競爭,目前的加息——需求下降——供需回歸模型顯然還沒有引發這個問題,因為供給端還相對穩定。隨著放出的水被收回去,大宗商品供需逐漸回歸到上一個平衡點,而不是進入長期低迷。

上一個平衡點在哪,2019年。

疫情前2019年的商品價格和供需是具有重要參照意義的,因為在疫情前,剛好大部分大宗商品處於一個合理的供需關係中,較低的利潤率不至於影響下游虧損,ROE也處於相對合理的區間,大家也都活得很好,也不至於價格戰。在加息結束之前,只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回不到2019年的水準,我們都可以視作都處於一種合理的平衡景氣狀態。而現在跌幅最大的銅或鋁,也跌不到這個水準。

二、長期持續價格及估值

所以巴菲特現在狂買西方石油,不一定賭的是石油價格還能多高,而是石油的景氣將維持一定時間,類似的,如2008年石油價格崩塌後,卻在2010年-2014年維持5年高位,很多石油股仍在那個時間點內創出新高。

週期性的長期持續價值,美股的大牛股TPL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商品價格不創新高,相應的公司依然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只不過,與盯著價格有即時回饋的股價上漲相比,下注長期價值缺少即時回饋,漲得太慢,不符合快速交易者,而更需要眼光和耐心。

這裏不得不說的還是估值問題,這也是週期性公司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假設有這麼一家石油公司,市值100億,當下的100美元/桶的油價所帶來的利潤為50億/年,高油價不可持續所以只有2倍PE,但假設油價下降20%到80美元並維持區間波動3-4年,那麼這家石油公司的年利潤將下降40%至30億,4年利潤可以回本,公司也願意將大部分現金分紅,這樣看,這是不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估值過低,而持續期遠超現在的估值水準,那麼現在的資源股依然是有較好的長期持有價值的。

當然,有些公司現在估值不低,例如上述的石油股,若現在為5倍PE,250億市值,那麼在利潤下降後將對應9年回本,而高油價只能持續3-4年,這樣看估值就存在風險。

另外,投資者也要算清楚的是長期商品價格將在何水準持續,而公司的盈利水準如何,若油價持續價格降到60元/桶,而石油公司成本控制差,盈虧平衡成本也為60元/桶,那麼,在60水準持續的話,公司也是持續多年不賺錢,顯然,持續性沒有意義,這家公司也是缺乏投資價值的。

目前市場對於不同的週期性股票的估值差異巨大,1-2倍的有,5-10倍的也不少,這會造成一部分週期性股票現在確實處在歷史的高位,而另一部分卻還存在著靠分紅和低估值驅動繼續向上的空間。

三、業績下滑和虧損值得擔憂嗎?

另外,如果換個角度看問題,大宗商品公司最差的結果是業績下滑,甚至虧損,但問題在於,市場真的害怕它們的虧損嗎?

參照航空股和豬肉股,最近行業的總體虧損額都創出新高,然而股價新低了嗎,反倒全都因為虧損而股價回暖了。

週期性行業雖然具有週期,但需求相對固定,不會消失,在業績下滑過後,大家都會開始預期邊際恢復和回升,這反倒導致股價不會再變差多少,如果現在的大宗商品公司在幾個季度後大降虧損,那麼股價是否會歸零?大部分週期性公司最慘的時候是如何估值的?

想明白這個問題,就知道其實業績下滑並不可怕,尤其是以市淨率角度去看問題。

四、合理利潤的恢復

最後,從目前的產業鏈情況看,過高的大宗商品價格確實不可維持太久,因為中游的部分行業已經受到了成本和需求的雙重夾擊,如化工和鋼鐵,同屬週期性行業,利潤已經因為能源價格過高而急劇下滑,本身反映的就是產業鏈利潤分配不平衡,假設化工和鋼鐵的行業利潤虧損,削減產能,那麼原材料需求肯定也會向上傳遞,能源和製造工業等的利潤再平衡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可能發生的事情。

對於上游行業來說,過去多年不合理的低利潤在投資不足的問題暴露後,得到快速的利潤修復是合理的商業現象,這種現象可以稱作是補償。

拉長時間看,超額收益只存在於科技,醫療與迴圈消費行業

但若上游長期維持現在的高利潤率,這樣的模式也並不符合經濟規律,因為上游利潤過高,很難推動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利潤還是要向推動科技進步的部門裏面流動,才能使得整個社會可持續的進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