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全球主義是具有全球視野的經濟和外交政策下,全球資源統一優化配置。這種意識形態認為人、貨物和資訊不應該受國界的限制。全球化創造了一個致力於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的社會經濟體系。從本質上講,它與民族主義相反。
儘管如此,全球化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人將其解釋為將整個世界的利益置於個別國家的利益之上。另一種觀點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國家投射政治影響力的地方。
最近的事件表明,世界正在走向一種兩極化的全球主義,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體系在爭奪世界領導權。 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技術進步催生了一種新的資產類別,與法定貨幣展開競爭。
加密貨幣是一種拒絕任何政府控制或參與的意識形態交易手段。 加密貨幣將估值的權力交還給在透明的市場上進行買賣的個人,它們具有更高的交易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便捷的交易記錄等技術優勢。
在一個意識形態分化的世界中,全球主義和加密貨幣可以攜手共存。
科技讓世界變得更小
我們這些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出生的人已經看到了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目睹了電腦出現並提高工作效率的巨大影響力。
媒體技術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選擇,通訊方式也得到了質的發展。
我們現在口袋裡隨身攜帶的智慧手機是聯繫世界各地人們的工具。它們也是功能強大的電腦,可以取代相機和計算器,我們用手指輕輕觸碰或者用語音命令就可以處理大量資訊。人工智慧會會記住我們的活動,並不斷的進化,通過大資料可以計算出我們即將想做的事情,人工智慧的進步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那麼私密了。
儘管全球人口已從 1960 年的約 30 億增長到 2022 年的近 80 億,但科技使世界變得更小,人們的聯繫更加緊密。
區塊鏈技術得到認可
2008 年,中本聰發表了白皮書《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他創造的BTC和隨後的其他加密貨幣都依賴于區塊鏈技術,這是一種以數位格式存儲電子資訊的資料庫。
區塊鏈技術誕生於 1991 年,當時科學家 Stuart Haber 和 W. Scott Stornetta試圖引入一種計算實用的解決方案,可以為數位檔打上時間戳記,從而使它們不會被回溯或篡改。 中本聰將區塊鏈理論應用於比特幣,並在白皮書中引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區塊鏈維護交易的安全和去中心化記錄,保證資料記錄的保真性和安全性,並在不需要受信任的協力廠商的情況下產生信用。
傳統資料庫和區塊鏈之間的區別在於資料的結構。區塊鏈以保存資訊集的組或塊的形式將資訊收集在一起。
塊具有特定的存儲容量。當它們被填充時,它們會關閉並連結到先前填充的塊,從而創建一條資料鏈,並形成區塊鏈。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不可變的;資料一經錄入,不可逆轉。在加密貨幣和其他應用程式中,任何人都可以永久記錄和查看交易。區塊鏈也稱為分散式帳本技術(DLT)。
在過去的幾年裡,加密貨幣引起了很多爭議。儘管如此,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區塊鏈技術是革命性的,它將金融和其他商業應用推向了技術時代。
中國處於領先地位
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並被世界各國用於貿易。
中國是世界領先的黃金生產國,並一直在購買國內的生產黃金。
黃金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儲備資產。中國一直在努力使人民幣成為全球更容易接受的外幣。
世界第三大黃金生產國俄羅斯也一直在通過購買來增加黃金持有量。然而,俄羅斯在其外匯儲備中更偏愛歐元而不是美元。
中國在實現國家數字貨幣的道路上走得最遠,有朝一日可能成為儲備貨幣。2022 年 1 月 4 日,中國通過移動應用 e-CNY 推出了試點數位人民幣。新應用程式允許上海和北京等十個地區的使用者使用數位貨幣。
3 月 9 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一項行政命令中概述了美國政府關於數字貨幣的政策,其中一項舉措是:
通過研究和開發一種潛在的美國央行數位貨幣(CBDC),應該被視為符合國家利益。
該行政命令繼續強調,政府希望:
優先考慮美國參與多國試驗,並確保美國在促進符合美國優先事項和民主價值觀的CBDC發展方面的國際領導地位。
然而,事實是,美國在發行可能成為新的世界儲備貨幣的數字貨幣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
歸根結底,全球主義的兩極化使中國在數字貨幣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
加密貨幣能成為全球儲備嗎?
比特幣、ETH和其他目前可用的超過1.81萬種加密貨幣很可能會存活下來,除非政府決定完全禁止它們。
2021 年,美國億萬富翁投資者兼對沖基金經理 Ray Dalio 表示,如果比特幣真的成功,監管機構將“扼殺它” 。上周的行政命令表明,美國政府並不是要扼殺加密貨幣市場,而是要對其進行監管和約束,以防止系統性風險和其他風險。
我相信中國數位貨幣和美國數位貨幣最終會爭奪主導地位。比特幣或任何其他加密貨幣佔據主導地位的可能性很小。然而,隨著對全球對政府信心的持續下降,與政府和政治體系無關的加密貨幣可能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歡迎關注Facebook/@Investing.com中文網以及Twitter/@HkInvesting,分享更多新鮮觀點!】
推薦閱讀
(翻譯:潘奕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