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中金公司(03908-HK)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海爾金控入局後,中金公司前四大股東席位依次是中央匯金、海爾金控、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牽手四大產業巨頭,中金公司想低調都難。
海爾金控54億入股,中金公司集齊三巨頭
中央匯金轉讓中金公司9.5%股份,海爾金控成功接盤成二股東。
3月12日晚,中金公司發佈公告稱,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將其持有中金公司3.99億股内資股股份(約佔公司總股本9.5%)轉讓給海爾集團間接控股子公司海爾集團(青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相關批準。
這意味著,海爾金控一躍成為除中央匯金外,另一持股5%以上股東,正式坐上中金公司第二大股東交椅。
早在2018年4月,中央匯金喊價54.12億元轉讓這部分股票,併且要求一次性付清。時年6月,中金公司就對外公告,稱中央匯金已與海爾金控簽訂轉讓協議,所以此次是相關股東名冊變更完畢,正式昭告天下。
「本次股份轉讓,旨在進一步優化標的企業股東結構,以及引入具有清晰的經營發展戰略及相關商業資源配套能力的投資者,助力標的企業更好、更全面地服務其客戶等。」中央匯金股權轉讓公告稱。
一次性付清54.12億,海爾金控「財大氣粗」
能成功入主東宮,成為僅次於中央匯金的二把手,海爾金控可是滿足了中央匯金轉讓股票時提出的各種苛刻條件。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海爾金控一次性付清54億多,足可以想見海爾金控有多麽財大氣粗。
相對於馳名中外的海爾電器(600690-CN),海爾金控卻鮮為外界所知。海爾金控成立於2014年,是海爾集團物聯網共享金融平台。海爾集團通過51.2%持股海爾電器,間接控股海爾金控。
不同於傳統金融公司,海爾金控定位於產業金融,要做「產業投行」模式金融,成立五年總資產已逾千億。
海爾金控旗下至少涵蓋了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小額貸款、消費金融、金融保理、PE、VC、第三方支付、財富管理平台等多個金融領域。
相較於傳統金融公司,海爾金控還算年輕。此次投資中金公司,或將成為其發展史上光鮮亮麗的一筆。
老牌「投行」耕種春風
開春以來,中金公司資本動作不斷,2019年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透露,持有中金公司港股約2.03億股,佔其港股的11.74%和總已發行股份的4.84%。
阿里之前,另一互聯網巨頭騰訊也早已花落中金公司。2017年9月,中金公司公告稱,擬向騰訊控股的騰訊計算機增發2.075億股H股,分别佔中金發行後H股的12.01%及總股本的4.95%。
這一次隨著海爾金控入主東宮,中金公司集齊產業三巨頭,中金公司這個曾經第一「投行」要翻身?
遙想十年前,中金公司可謂是中國「高盛」,1995年由建設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巨頭發起設立,專為國内外機構及個人客戶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投資銀行、資本市場、機構及個人證券銷售和交易、固定收益、資產管理、直接投資以及研究服務。
過去,中金公司精力主要集中在投行業務,遊走於大國企之間,承接過工商銀行、中國人壽IPO等大單,但也因此冷落中低端市場。相比之下,中信、海通等券商定位更「接地氣」,迅速在行業崛起。
近年受經濟活躍度下行影響,多數以經紀業務和兩融收入為主的券商受到影響,而以投行業務為重的中金公司業績回升較大。
2017年,中金公司實現收入及其他收益152.6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淨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52%。對比中投證券收入41.15億元,同比增長27%,和實現淨利潤4.8億元,佔比17%,中金優勢明顯。
中金公司2017年業績大幅增長,一方面是由於併表中投證券,另一方面公司大力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在券商整體利潤下滑下,中金公司逆勢突起,也是海爾金控、阿里等巨頭看中中金的原因,這些產業端資本能夠為中金公司引流更多產業端、渠道端資源。中金公司似乎也找到往日榮光,朝著經紀業務、財富管理、資產配置在内等綜合化券商方向快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