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幣匯價下跌,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更曾經跌穿7.19,創下歷史新低。近期的市場心理因素固然重要,但亦進一步顯示市場在響應(echo)人民銀行的貨幣匯價策略。
去年8月,人民銀行十年以來首次試探地將參考匯價設定在7美元以下,由於過往人民幣曾經多次與美元掛鉤(pegging),做法相當於支持了美元作為國際領先儲備貨幣,而這一輪人民幣的匯價重設,除了地緣政治因素以外,亦暗示了過去這種做法可能已經不再符合國家利益。
值得留意的是:有分析認為中國過去40年的驚人增長,是由於人民幣被低估以促進出口、加上壓低內地消費意欲、同時實施外匯管制阻止資金流出所造成,而內地有關當局近年希望增加內部消費,減少依賴出口,加上中國消費者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群體,絕對有能力支持一個「減少生產、增加消費」的國內經濟增長模式。
事實上,內地手機支付的流行有效地加快了這個進程,但一般家庭的債務總額也同時在慢慢上升中,如果該策略是把人民幣再次貶值,相比實施接近零或負利率作為增加內部消費的誘因,在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下可能更為可行 。
貨幣匯價對疫情危機後的經濟復甦具有深遠影響,對港元聯繫匯率和投資價值亦有潛在影響,以下我們將分析人民幣貶值背後的原因,以及帶來的啟示。
用巨無霸來比較 貨幣匯價基本上是反映不同濟體的相對競爭力,因此比較可行的定價標準是按購買力均勢(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的結果進行市場調節,意思是比較一項十分類似的普遍商品在不同競爭環境下的定價標準。
多年來,被經濟學人雜誌「半幽默地」選用作為比較商品是巨無霸漢堡,根據該雜誌最新2020年1月份數據公佈出來的巨無霸指數,在中國內地一個巨無霸的平均售價是3.12美元,香港是2.64美元,推算出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大約應該是6.6,可以用來比較人民幣跌穿7.19美元的差異(disparity)有多大。
以上數字,假若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人口比例估計的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市價(nominal GDP per capita)進一步比較,消費者以港元計算平均每天可以負擔大約51個巨無霸漢堡,但按貨幣購買力均勢進行調節後,內地消費者用人民幣大約只是9個,人民幣一旦貶值後該消費力會進一步下跌。
由於香港以美元儲備作為貨幣發行機制(currency board),實際上實施兌美元的固定匯價,但人民幣下跌造成的骨牌效應,會導致美元缺乏支持而同時推動港元下跌,對港元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深遠影響,投資者需要及早作好準備。
投資者可以做的準備建議 人民幣貶值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建議將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作為儲備貨幣,IMF每五年重新評估SDR的貨幣構成,過去由於人民幣並非自由流通而被拒絕,但人民幣貶值得到了IMF的歡迎,自從2016年起將人民幣納入成為SDR的一部分,長遠目的是取代美元作為領先儲備貨幣的一項部署。
但短期內,要建立SDR對應的活躍資本市場還需要一些誘因以及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所以SDR及人民幣會傾向以黃金作為替代以穩定匯價,黃金在全球化新時代開啟,將會再被看重。
在中國內地經營的香港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將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民幣的收入構成,只要條件許可並成功地增加人民幣收入,通過人民幣貶值但以美元或港元為列賬單位的企業將會得益。因此,近期表現較差的匯豐控股(SEHK:5)不應被過份低估。
人民幣消費力的進一步下降,短期內亦會導致奢侈品及非必需品的消費受到打擊,訪港旅客的消費會受到影響,類似莎莎(SEHK:178)以及經營購物商場的九龍倉置業(SEHK:1997)的股份將首當其衝。
另一方面,企業的美元負債短期內將會面對資金定價壓力,國際投資者將採取較為平衡的投資策略,要求更高的風險定價、或更高的債券及票據利息,例子是最近騰訊(SEHK;700)需要以較高代價,完成發行60億美元票據。
但是,人民幣貶值也會使中國的進口成本提高,刺激國內消費替代品的生產及需求,長遠可以為國內消費產業鏈提供了發展誘因。例如,推動內地健康產業鏈消費的阿里健康(SEHK:241)將會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延伸閱讀
- 哪隻股票較優質:平安好醫生 vs.阿里健康
- 醫療線上化:買阿里健康還是平安醫生?
- 可考慮納入投資組合的2隻中國遠程醫療股
- 阿里影業:對投資者來說比Netflix有更大回報嗎?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