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從賣方轉型到買方,研究“大佬”也難免受挫。近期,知名經濟學家姜超轉型投資業績折戟一事引發熱議。據多家媒體報道,身為經濟學博士的前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年初轉行做投資,卻在不到一年就大虧近20%。
前首席經濟學家姜超于今年2月從海通證券離職,并加盟中泰資管擔任聯席首席投資官,當時引發一陣討論。
報道指出,加盟新東家后不久,姜超開始掌管了自己第一只私募性質的產品---中泰超新星1號,該產品于2021年4月12日成立。
公開資料顯示,中泰超新星1號的托管機構是招商銀行,參與門檻為100萬元,成立規模為9400萬元,其中,中泰資管公司投入了1300萬元。
產品投資范圍包括:股權類資產的比例(按市值計算)低于資產管理計劃總資產的80%;債權類資產的比例(按市值計算)低于資產管理計劃總資產的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持倉合約價值(非軋差計算)的比例低于資產管理計劃總資產的80%,或衍生品賬戶權益不超過資產管理計劃總資產的20%。
5到10月間該產品持續下跌,10月雖一度穩定,但10月后凈值又開始震蕩。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0日,中泰超新星1號的單位凈值為0.8076元,回撤19.24%。
滬上某公募人士認為,研究轉型做投資是比較困難的,“諸葛亮做謀士可以,但沖鋒陷陣不行,這是一個道理。做總量研究的,我沒見過后來做投資非常成功的。”
對于市場的關注,中泰資管方面回應券商中國稱:“在投資者適當性原則下,私募產品具體信息不是公開信息。但我們公司都認可投資是長期的事,也努力為投資經理和基金經理提供與這個認知匹配的環境。”
姜超過往經歷亮眼,也從事宏觀和債券研究15年,并多次獲得“券商界奧斯卡”新財富評選宏觀研究和固定收益領域第一名。此外,他還頗為擅長寫文章,此前多篇宏觀分析文章曾在業內刷屏。
2006年,姜超在國泰君安任職期間獲新財富債券研究第一名團隊;其在海通證券任職期間,則分別在2013年和2014年獲得宏觀經濟研究小組第一。同樣是在2014年,姜超還獲得固定收益研究團隊第一名;2015年,姜超繼續獲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2016年,獲宏觀經濟研究第一名。
但如今轉行投資大虧,遭到網友熱議,甚至稱他是“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對轉型可能碰到的問題,事實上姜超也早有心理準備。在入職中泰資管時他曾表示:“從研究到投資是個巨大的轉型,投資不易,想要取得不錯的收益更是難上加難,但多年的研究經歷給予了自己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