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生電商旗下民熙科技發佈“民農雲倉”,通過應用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實現糧食行業的智能金融監管與資產數位化,將產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糧食資產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成功對接,構建了糧食供應鏈融資的科技通道。
民生電商CEO蘆勝紅表示,民農雲倉是依賴技術進步帶來金融服務創新的樣本,“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邏輯沒有改變,但越來越可控的科技成本、越來越成熟的科技能力卻可以使得金融服務的體驗、效率幾何倍提升,最終,改變的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體量”。
目前,民農雲倉已成功將玉米資產數位化,幫助玉米產業中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獲得銀行授信近10億元。
區塊鏈+物聯網實現糧食資產數位化
民農雲倉基於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以貨物智能監管、設備反欺詐、倉單即時動態評價等系統組成資產數位化管理平臺,用物聯網生成數據,區塊鏈來管理數據,用視頻來管理事件,用倉單綜合評價管控結果,用多終端(監控中心、手機)實現多方互相監督(銀行、倉管、交易對手、合作夥伴),實現實物資產到數字資產的轉化。
解決倉內糧食資產的監控,是民農雲倉業務邏輯的起點。民農雲倉通過糧食對收儲流程的分析,實現對風險節點和關鍵指標(數量、品質、溫度、人車設備安防指標等)的物聯網設備自動獲取。系統基於數量自動監測、品控自動監測、視頻結構化、車輛識別、人臉識別技術,由人工品控作業、人盯監控視頻升級為機器和系統規則判斷,做到監管24小時不間斷的智能化盯防。
在智能監管之上,民生電商、監管方、擔保方、銀行、融資企業等參與主體加入到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建立的聯盟鏈網路。圍繞倉內資產形成的數據多維度進行交叉安防驗證並加密傳輸到聯盟鏈各節點的區塊鏈帳本中,基於智能合約規則形成數位化倉單。倉單、提貨憑證等資產上鏈登記,可作為資產通證的形式,即區塊鏈倉單形式,在鏈上流轉,從而實現了從糧食資產到可信數字資產的轉變。
“從倉(資產)——數據——資金,民農雲倉貫穿了整個糧食產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鏈條”,蘆勝紅表示,民農雲倉不是對供應鏈金融單純某個環節的改造,而是貫穿資產到資金的整個環節。
以玉米為開端助力三農 撬開萬億級供應鏈金融市場
玉米成為民農雲倉落地糧食行業的第一個品類。
借助民生電商股東東方集團在國內玉米產業的資源,民農雲倉快速對接到玉米供應鏈的中小貿易商、加工商等企業。上線不足半年,民農雲倉已經對接九江銀行、中關村銀行等機構,為玉米行業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獲得授信近10億元。
蘆勝紅表示,民農雲倉在完成在玉米行業的落地後,已經開始對小麥、白砂糖等行業的佈局。
“三農經濟是國家經濟的基石,產業鏈有迫切的金融需求,解決糧食資產的數位化流通,民農雲倉可以釋放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依據規劃,民農雲倉在2020年將實現約100億元的授信規模。
蘆勝紅介紹,民農雲倉匹配了健全的不良資產處置機制,如與大宗糧食交易市場合作,一旦抵押的農產品需要處置,可迅速在交易市場上出售變現。此外,民生電商還引入託盤的模式,以民生電商為主體取得貨權,消除銀行對出現風險後資產處置的疑慮。
此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顯示,我國三農領域金融缺口約為3萬億元。顯然,圍繞三農產業的供應鏈蘊含著萬億級龐大的金融市場。
“民農雲倉在糧食供應鏈和銀行資金之間構建了一座科技之橋”,蘆勝紅期待, “5G的應用普及,必將帶來物聯網技術、硬體的極大提升,以及區塊鏈技術本身的迭代更新,民農雲倉所代表的供應鏈金融科技模式,勢必釋放更大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