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幾小時! 節省高達60%折扣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新股前瞻|核心單品尚未商業化,華芢生物憑何撐起33億估值?

發布 2024-12-3 下午04:03
© Reuters.  新股前瞻|核心單品尚未商業化,華芢生物憑何撐起33億估值?
002007
-

據港交所11月22日披露,華芢生物科技(青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芢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華泰國際、中信證券爲聯席保薦人。這已是該公司第二次遞表港交所。

上市前,華芢生物經歷了多次融資,2023年5月完成B輪融資後估值已高達33億元。數據顯示,2024年前十個月通過IPO上市的53家上市公司一共募資686.35億港元,平均每家募資13.68億港元,而華芢生物的估值遠遠高於平均水平。

近日,中國證監會在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中,對華芢生物提出了一系列合規問題,要求華芢生物補充說明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經營範圍中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業務的實際開展情況及合規等情況。

作爲一家並無產品商業化的藥企,華芢生物究竟含金量幾何?

PDGF藥物研發進展領先 市場前景頗具潛力

招股書顯示,華芢生物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和商業化以蛋白質藥物爲主的療法,重點關注傷口癒合領域。公司核心產品Pro-101-1及Pro-101-2均爲重組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B(“rhPDGF-BB”)藥物,分別用於治療燒燙傷和糖尿病足潰瘍(糖足)。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PDGF是血小板在損傷後分泌的一種生長因子,可刺激細胞增殖及血管生成。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Pro-101-1是中國治療燒燙傷臨牀開發進度最快的PDGF候選藥物;同時,就Pro-101-2而言,華芢生物有望成爲在中國率先實現治療糖足的PDGF藥物商業化的領先生物製藥公司之一。

根據今年7月RESEARCH AND MARKETS公佈的《中國糖尿病市場報告: 2024-2032》,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大約30年前,中國只有不到1%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當前,糖尿病患病率已經上升到12%左右。

《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糖尿病市場規模達到47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市場規模可能達到93億美元,2023-2032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爲7.9%。

龐大的患者基數,驅動糖尿病藥物市場持續擴容。而PDGF藥物所具備的稀缺性,也有望帶動未來公司產品上市後快速搶佔市場份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4年4月22日,中國並無商業化的PDGF藥物。國內同行中,僅天士力醫藥有一條PDGF藥物管線,適用於慢性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皮膚潰瘍,該候選藥物已於2014年進入III期臨牀試驗,但截至2024年4月22日,沒有關於該藥物管線的最新進展資料。

而在國際市場上,FDA已批准了三種生長因子藥物,其中一種是PDGF藥物,爲Regranex(貝卡普勒明),用於治療糖尿病神經性潰瘍。若華芢生物的PDGF產品獲批,則有望成爲國內獨家品種。

招股書顯示,目前華芢生物的這兩個產品正在中國分別針對兩個適應症進行II期及IIb期臨牀試驗。其中,Pro-101-1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向FDA提交IND申請。

除了核心產品外,公司還在開發其他多種劑型的PDGF候選產品,覆蓋新鮮創面、壓瘡、放射性潰瘍等適應症,以及mRNA和ASO候選產品,分別針對實體瘤、腦膠質瘤和三陰性乳腺癌。

截至最新披露日,公司已研發出三條管線,包含十款候選產品,涵蓋14個適應症,包括兩個處於臨牀階段的適應症。

不過,目前公司管線大部分處於早期,且藥物研發的流程中具備較大的不確定性,恐怕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公司業績都很難有所起色。

行政費用高增或成隱憂

截至目前,華芢生物並無任何產品商業化收入,且虧損呈現增加趨勢。

報告期內,華芢生物的唯一收入來自向單一客戶提供與傷口癒合醫療器械項目有關的調研服務,主要爲對相關藥物製劑進行研究,並彙集相關技術要點和篩選建議。華芢生物在招股書中坦承,該類業務不屬於公司的核心業務。

具體而言,截至2022年度、2023年度、2023年及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九個月,華芢生物年/期內全面虧損總額分別約爲8595.3萬元、1.05億元、6434.4萬元、1.64億元(單位爲人民幣,下同)。

於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約爲3481.8萬元、3991.5萬元、2605.3萬元和6976.3萬元,分別佔同期開支總額的44.1%、48.7%、49.5%及43.8%。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產生了高昂的行政費用。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行政開支分別爲4420萬元和4210萬元,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9個月裏更是飆升至8949萬元,遠高於同期研發費用水平。

而拆分具體開支來看,公司行政費用主要包括僱員福利開支、以股份爲基礎的付款、招待費及差旅費、與融資活動及招聘諮詢服務有關的服務費等,其中僱員福利開支和以股份爲基礎的付款爲花費最大的開支項目前二,2022年股份付款便佔據行政開支整體的46.4%,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的9個月裏又小幅上升至47.7%。

作爲一家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公司研發費用佔總開支不足50%,且行政費用異常高增,或將令投資者對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費用把控方面產生擔憂。

另一方面,華芢生物的對賭協議也增加了公司的財務風險。根據招股書披露,A輪融資和B輪融資均要求公司首次公開發售於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否則公司需購買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份,每股贖回價分別爲原發行價加上自代價支付日期起至贖回日期止按簡單基準計算的年利率8%、6%,加上所有已宣派但尚未支付的股息的總和。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公司負債淨額由2022年的5493.8萬元增加至2023年的1.32億元,主要由於2023年的前投資產生的贖回負債大幅增加。而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資產總值僅剩1.88億元,面臨資不抵債的風險。不難看出,若公司未能在對賭協議規定期限內完成上市,財務風險或將進一步加劇。

後續上市能否獲得市場青睞?

實際上,儘管華芢生物基本面存在一些隱憂,但“三無”(無產品、無銷售、無盈利)公司於港股上市並非沒有先例。如今年5月上市的盛禾生物-B(02898)同樣沒有商業化產品,公司收入全部來自於政府補助和銀行利息收入等。儘管成功上市,盛禾生物自上市以來股價卻一路下跌,截至2日股價僅爲4.4港元,較發行價跌去近7成。

不過,隨着上市標準監管趨嚴,“三無”公司在科創板、港交所上市的難度越來越大。允許未盈利創新醫械企業上市的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自去年起就頻頻傳出監管收緊傳聞,去年通過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發行上市的醫藥行業企業僅有智翔金泰(688443.SH)一家,相比2022年全年的8家有明顯減少。截至目前,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提交上市申請並處於在審排隊階段的企業已經寥寥無幾。

而在對創新醫藥企業較爲寬容的港股市場,18A醫藥板塊也尚未從整體低迷中恢復。

頭豹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業洞察報告》中數據顯示,自近年18A板塊新股熱度普遍下降。截至2024年3月31日,64家已上市18A企業中,僅有4家企業的股價仍處於發行價之上。

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18A公司在認購倍數和認購人數上都呈爆發式增長,於2021年2月達到歷史高峯,隨後便快速下滑,2022年至今持續處於低位。

在新股申購階段,2023年初至今,平均申購人數僅5415人,人數最少的公司僅有1295人申購,認購倍數最低的僅有0.5倍(未足額),與過往幾年形成鮮明對比。

面臨產品研發進展、對賭協議、費用管控等多方面挑戰,華芢生物若想成功上市並非易事。種種不確定因素之下,華芢生物後續上市後能否獲得市場青睞,恐怕仍是個未知數。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