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積極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加大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力度

發布 2024-11-11 下午07:01
© Reuters.  自然資源部:積極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加大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力度

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11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的通知。運用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是減少市場存量土地規模、改善土地供求關係、增強地方政府和企業資金流動性、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關鍵舉措。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爲,積極做好地塊篩選和項目儲備,推動專項債券資金加快落地,切實做到規範操作、有章可循、從嚴管理、精準高效。

優先收回收購企業無力或無意願繼續開發、已供應未動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其他用途的土地,進入司法或破產拍賣、變賣程序的土地,因低效用地再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收回的土地,以及已動工地塊中規劃可分割暫未建設的部分,也可以納入收回收購範圍。

原文如下:

自然資源部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進一步推動《關於實施妥善處置閒置存量土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自然資發〔2024〕104號)落地見效,積極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加大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運用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是減少市場存量土地規模、改善土地供求關係、增強地方政府和企業資金流動性、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關鍵舉措。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爲,積極做好地塊篩選和項目儲備,推動專項債券資金加快落地,切實做到規範操作、有章可循、從嚴管理、精準高效。

二、使用專項債券資金用於收回收購土地,應由納入名錄管理的土地儲備機構具體實施。專項債券對應的土地儲備項目中的儲備地塊,必須在全民所有土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中有儲備地塊標識碼。符合條件但尚未納入名錄管理的土地儲備機構,應於2024年12月底前在系統“土地儲備機構”模塊中填報單位信息及證明材料,部將按程序及時審覈並動態更新名錄。

三、優先收回收購企業無力或無意願繼續開發、已供應未動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其他用途的土地,進入司法或破產拍賣、變賣程序的土地,因低效用地再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收回的土地,以及已動工地塊中規劃可分割暫未建設的部分,也可以納入收回收購範圍。

四、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依託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系統中的處置存量閒置土地清單摸清底數,根據需要向社會發布收回收購土地徵集公告,綜合考慮企業意願、市場需求、地塊條件等因素,確定擬收回收購意向地塊和時序安排,分批納入土地儲備計劃,優先申報使用專項債券。處置存量閒置土地清單是安排專項債券的基礎,應當根據收回收購土地的情況動態更新。

五、土地儲備機構委託經備案的土地估價機構,對擬收回收購地塊開展土地市場價格評估,相較企業土地成本,就低確定收地基礎價格。市、縣處置存量閒置土地協調推進機制或土地出讓協調決策機構根據市場形勢、合同履約情況等,集體決策確定基礎價格下調幅度,經與土地使用權人協商一致並經公示無異議後,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確認。在約定期限內未完成收回收購的,應當按照上述程序重新確定價格。

六、收回收購的土地原則上當年不再供應用於房地產開發。確有需求的,應當嚴控規模,優化條件實施供應,在落實“五類調控”的同時,供應面積不得超過當年收回收購房地產用地總面積的50%。收回收購土地用於民生領域和實體經濟項目的,不受上述限制。

運用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涉及部門多、利益協調難度大,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司法、稅務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要嚴守土地政策紅線底線,妥善處理好土地債權債務關係,保障土地使用權人和抵押權人合法權益,防範廉政風險和道德風險。專項債券額度、使用、管理等有關要求,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自然資源部

2024年11月7日

本文編選自“自然資源部官網”,智通財經編輯:陳筱亦。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