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繼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人工智能(AI)再成諾獎焦點。48歲的谷歌AI大佬哈薩比斯和39歲的喬普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兩項諾獎聚焦AI,反映出全球學界對深度學習和AI技術的高度讚譽。
實際上,AI技術的東風已吹向衆多行業。例如,在人工智能(AI)算法和計算能力的深度賦能下,生物醫藥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由此進入一個高效、個性化和革命性新時代。諮詢公司麥肯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人工智能是製藥業“百年難得的歷史性機會”,並預計生成式AI每年可爲製藥和醫療行業帶來600億至110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而就在10月10日,AlphaFold開發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剛剛公佈,晶泰科技-P(02228)宣佈其下屬部門Ailux Biologics與強生公司下屬Janssen Biotech簽署了一份大分子藥物發現AI平臺授權協議,授權其使用與AlphaFold同爲蛋白質結構預測算法的XtalFold平臺用於生物藥研發,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此外,在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的miRNA領域,晶泰科技也有佈局,例如公司與長江生命科技合作開發基於miRNA的癌症預後風險預測分子診斷模型。加之諾獎物理學的物理+AI方向與晶泰量子物理+AI的標籤高度吻合,其技術與服務一次押中三項諾獎,讓市場將目光聚焦至這家港股18C第一股上。
今年6月13日,晶泰科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爲國內AI製藥第一股以及港股18C規則下首個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晶泰科技是在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中採用基於量子物理、人工智能及機器人自動化的領先者之一,主要爲客戶提供藥物發現解決方案和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
這家公司之所以被稱作“國內AI製藥第一股”,在於其主要業務之一是通過AI技術全面賦能從藥物研發到臨牀試驗前的大小分子醫藥產業鏈,提升生物醫藥客戶研發效率與成功率,取得創新突破。
目前公司在AI製藥領域加速研發成果轉化,已構建了一套獨特的技術-商業化生態閉環,並得到市場驗證。據晶泰科技介紹,其已服務超300家新藥、新材料企業及科研機構,全球排名前20的藥企中有16家爲其客戶。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晶泰科技首次嶄露頭角,是在輝瑞2016年舉辦的全球晶體結構預測盲測上。公司因100%的預測準確率,而後與輝瑞簽訂十年戰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輝瑞小分子口服藥PAXLOVID研發過程中,晶泰科技經過AI計算預測,鎖定藥物分子存在的最穩定晶型後,將其與輝瑞實驗數據準確匹配,僅用6周時間即完成了傳統路徑需耗時6個月以上的晶型預測研究,顯著縮短研發週期,加速藥物上市。
而此後,晶泰科技在AI製藥領域的業務也越拓越寬,從晶型研發向新藥研發加速發展,並逐步構建前沿技術壁壘。
公司紮實的技術已得到全球業界客戶認可。例如在2023年,晶泰科技與禮來合作研發首創新藥,該合作預付款及里程碑總收益達2.5億美元,刷新了當年中國AI製藥單管線金額紀錄。
除了小分子藥物研發,晶泰科技現已建立業內一流的大分子藥物發現實驗室。截至目前,晶泰科技的大分子業務已簽下全球20多家客戶,其中約一半來自海外,內容涉及早期大分子(包括抗體)的發現、抗體工程和基於人工智能模型的計算服務等。
依託其技術平臺,晶泰還孵化了一系列的生物醫藥初創公司。其中,晶泰科技與希格生科的全球首款瀰漫性胃癌靶向藥已獲得美國FDA的IND批件,即將開展臨牀試驗;萊芒生物的代謝增強型超低劑量CAR-T細胞治療藥物已助20多位成人及兒童患者出院;與默達生物合作研發的全球首創針對原發性高草酸尿症的小分子藥物獲得FDA兒科罕見疾病資格認定,穩步向臨牀推進。
從市場角度來看,在下游新藥研發市場反摩爾定律背景下,AI技術在藥物研發中降本、增效的作用已得到了驗證。
Tech Emergence數據顯示,AI每年可爲製藥行業節約高達260億美元的成本。波士頓諮詢研究表示,AI生成的藥物分子在I期臨牀試驗的成功率達80%-90%,高於50%的歷史平均水平;在II期臨牀試驗的成功率爲40%,在歷史區間上限。
根據MedMarket Insights顯示,2023年全球AI製藥行業市場規模爲12.93億美元,預計到2031年,市場規模將增至85.02億美元。
目前,公司正加速全球市場佈局,一邊開發新材料研發的全新業務線,並在近期與新能源龍頭企業協鑫簽下5年、10億人民幣的研發合作,一邊繼續拓展海外、特別是美國的藥物研發業務,複製與輝瑞、強生、禮來等已有大客戶的商業簽單。憑藉獨具一格的AI底層平臺和技術,晶泰科技的產品和服務已得到全球客戶的高度認可,成爲全球AI製藥、科學智能賽道具有代表性的企業。
諾貝爾獎作爲技術發展的風向標,今年對AI的偏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產業的未來走勢。隨着AI技術在全球生物醫藥領域展現出更強大的潛力和價值,晶泰科技的內在價值也有望實現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