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大衆汽車(VWAGY.US)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第二次下調了年度業績預期,表明這家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似乎正在走下坡路。
由於汽車需求疲弱,大衆汽車在上週五下調了其營收、利潤和現金流預期。該公司目前預計,2024年營收將從2023年的3220億歐元下降0.7%至3200億歐元,而此前的預期爲增長至多5%;預計2024年利潤率將降至5.6%,而此前的預期爲6.5%-7%。
此外,大衆汽車還預計,2024年汽車部門淨現金流約爲20億歐元,低於此前預期的45億歐元。該公司還將2024年的全球汽車交付量預期下調至約900萬輛,低於此前預期的較2023年增長3%的目標(2023年大衆汽車總交付924萬輛),這將是該公司五年來第四次出現年度交付量下滑。
除了大衆汽車,包括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在內的德國汽車製造商也在近期相繼宣佈下調全年利潤預期。
大衆汽車再度下調業績預期突顯出這家汽車製造商所面臨危機的嚴重程度。據悉,本次預期下調的主要原因包括大衆汽車的乘用車部門業績未達預期,且該公司旗下大衆汽車、奧迪、保時捷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在大幅下降。
大衆汽車曾主導中國這一最大汽車市場的燃油車銷售,但卻未能跟上中國市場向電動汽車快速轉型的步伐。在中國,比亞迪等競爭對手憑藉創新和價格合理的車型佔據了上風。獨立汽車分析師Matthias Schmidt表示:“隨着中國消費者開始青睞國產品牌,大衆汽車在中國的規模效益可能已經達到頂峯。”
該公司在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同樣處於落後地位,在歐洲市場面臨着新進入者的激烈競爭,同時還面臨着與工會在可能的裁員和史無前例的本土工廠關閉問題上的衝突。
擬關閉本土工廠+放棄不裁員承諾
本月初,大衆汽車宣佈,將考慮關閉兩家德國本土工廠,並結束一項持續超過20年的就業保護協議。若付諸實施,這將是大衆汽車自創立以來首次關閉本土工廠。
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9月2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洲汽車行業正處於非常苛刻和嚴峻的形勢。”“經濟環境變得更加嚴峻,新的競爭對手正在進入歐洲市場。此外,德國作爲製造業中心,在競爭力方面正在進一步落後。”奧博穆補充稱,因此,該公司“現在必須果斷行動”。
大衆汽車集團表示,公司內部的品牌需要進行“全面的結構調整”,目前的情況意味着,甚至不能再排除關閉汽車生產和零部件工廠的可能性。大衆汽車品牌負責人Thomas Schäfer在聲明中表示:“形勢極其緊張,無法通過簡單的削減成本措施來解決。”“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希望儘快與員工代表展開討論,以探索可持續重組品牌的可能性。”
此外,大衆汽車集團還表示,該公司感到有必要終止其就業保護協議——自1994年以來一直實施的一項就業保障計劃——以確保“迫切需要的結構調整,以在短期內提高競爭力”。據悉,這一協議承諾直至2029年都不會裁員,覆蓋大衆汽車在沃爾夫斯堡、漢諾威、不倫瑞克、薩爾茨吉特、卡塞爾、埃姆登等地的工廠。
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大衆汽車集團的營收爲1588億歐元,同比增長1.6%;但營業利潤僅爲100.5億歐元,同比下跌11.4%;營業利潤率爲6.3%,比去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稅前淨利潤爲101.6億歐元,同比下滑14.6%;汽車業務自由現金流爲49.9億歐元。
汽車銷量下滑是大衆汽車集團上半年業績下降的直接原因。數據顯示,大衆汽車集團上半年銷量爲434.1萬輛,同比下跌0.6%。儘管面向主流市場的品牌(大衆、斯柯達、西雅特等)銷量同比增長1.8%至249.4萬輛,但高端品牌(奧迪、賓利、蘭博基尼等)銷量同比下滑17.7%至54.9萬輛、運動豪華品牌(即保時捷)的銷量同比下降11.1%至15.2萬輛,而後者無疑是大衆汽車集團的“現金奶牛”。
另一方面,大衆汽車集團爲推動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這也對大衆汽車集團的利潤構成顯著影響。數據顯示,大衆汽車集團上半年研發投入爲114億歐元,同比增長11.7%;上半年軟件部門CARIAD營收爲4.26億歐元,但營業虧損達到11.8億歐元。
Arno Antlitz強調,由於今年上半年業績低於公司預期,下半年需要進一步削減成本才能達到年度目標。其中大衆品牌將是第一個削減成本的品牌,目標是到2026年節省100億歐元。
以Philippe Houchois爲首的Jefferies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業績惡化可能加速重組決策,尤其是大衆品牌繼續將現金轉化率拖至新低,這可能給該集團帶來生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