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LSEG交易商情專家、亞太區交易商情高級經理Elaine Tan和IFR亞洲編輯Daniel Stanton探討了亞洲的交易趨勢。2024年前七個月,在美國國內大型交易的推動下,已公佈的併購活動出現復甦,推動全球併購活動增長了16%。相比之下,亞太地區併購市場未能像其他西方市場一樣出現大面積復甦,併購活動下降了18%,僅達到2,820億美元,是該地區十多年來併購總額最低的一年。
在全球大多數地區都出現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已公佈的併購交易卻同比下降了23%。這也是影響整個亞太地區併購市場增長漸緩的主要原因。
與2023年前七個月相比,除中國併購交易市場放緩外,亞太其他地區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如澳大利亞的併購活動下降了22%,日本的併購活動下降了10%。東南亞國家的併購活動下降了14%。
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併購活動
亮點
在亞太地區也有不少亮點出現。像印度的併購增長了1.1%,而日本則是全球跨境交易第四活躍的國家。日本企業在東南亞尤爲活躍,新加坡的標的公司佔日本對外活動的大部分,其次是泰國和馬來西亞。
隨着東南亞一些國家對基礎設施和通信建設的推動,相關行業的併購活動日益增多。例如,今年迄今爲止亞太地區第二大交易是對泰國移動運營商AIS價值65億美元的收購。
同時,消費者的積極情緒也帶動了零售業相關併購的上升,其中包括該地區已公佈的最大交易——中國大連新達盟商業管理有限公司83億美元的收購案。
儘管私募股權公司是今年迄今爲止該地區一些最大交易的幕後推手,使收購總額上升到580億美元,並使其在併購總額中的份額達到21%,這表明此類投資者在未來一年仍將保持強勁的投資勢頭。但金融機構支持的交易數量下降了45%,達到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公司佔亞太地區所有收購活動的42%,總價值達240億美元。
對股票的謹慎態度
亞太地區的股票市場也經歷了類似的疲軟表現,與2023年的前七個月相比,募集資金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在本世紀初,大中華區的股票發行量佔亞太地區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如今則接近三分之一。
其他地方的交易熱度也在消退,如中國臺灣地區的人工智能推動的股票熱潮似乎即將過去。印度尼西亞曾一度是該地區最活躍的IPO市場之一,擁有一系列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公司,但隨着國際電動汽車訂單下降的報道,市場熱情也在減退。
相比之下,印度的股票市場則大有可爲,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紛紛從美國和新加坡等地轉到印度證券市場上市,用行話說就是“反向炒作”,因爲海外市場的估值低迷導致市場趨同,從而使國內市場變得相對具有吸引力。
其他有前景的發展包括韓國和日本的交易規則自由化,這似乎正在釋放價值和流動性。不過,韓國也通過更嚴格的透明度規則使大宗交易變得更加複雜。
亞太地區的股權資本市場
債券市場回暖,但承銷費用仍然下降
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G3債券發行量從2023年的低點反彈了27%,達到490億美元。中資發行人選擇在國內融資,以利用人民幣債券的低成本。今年前七個月,大中華區的債券發行量增長了28%,達到490億美元,儘管這隻佔2019年同期發行量的三分之一。
亞太地區的G3債券
高收益債券發行額已超過70億美元,超過了2023年全年55億美元的發行總額。
在其他地方,澳元越來越受到該地區借款人的青睞,雀巢公司和加拿大各省都以澳元進行融資,而放棄了英鎊和加元。
不出所料,2024年上半年,亞太地區的投資銀行業務收費下降了近四分之一,僅爲90億美元,是2017年以來的最低收入水平。與債券發行有關的費用下降了4%,降至56億美元,而股票承銷收入驟降一半以上,降至16億美元。併購交易的諮詢費下降了四分之一,未能達到十億美元大關。與此同時,中國仍然是該地區最大的投資銀行市場,佔據60%的市場份額,也是全球第二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