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多重指標顯示港股底部特徵再次顯現 港股或將迎來月度級別的估值修復

發布 2024-8-18 下午05:03
中信證券:多重指標顯示港股底部特徵再次顯現 港股或將迎來月度級別的估值修復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從估值水平、交投和資金行爲等多重指標來看,港股當前再次呈現明顯的底部特徵。而隨着中報季業績的逐步披露,港股權重股的盈利也頻超預期,尤其以騰訊(00700)、阿里(09988)爲首的互聯網企業今年以來大量回購,預計將顯著抬升股東現金回報率。往後看,在外部擾動階段性緩和、港股底部特徵凸顯,以及業績預期差逐步兌現的背景下,判斷主動型外資將回流港股市場;同時,被動型外資在8月底MSCI季度調倉的時點或也有回補港股頭寸的需求。因此,判斷港股將迎來月度級別的估值修復行情,而估值性價比且業績預期差較爲顯著的互聯網及消費行業更有望受益。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一、多重指標顯示港股底部特徵再次顯現。

由於國內經濟基本面的壓力以及外部多重風險擾動衝擊,特別是7月中旬開始的全球套利交易逆轉,5月下旬以來,港股市場再度下跌。5月20日至8月5日,恆生綜指、國企指數、恆生科技跌幅分別達到15.0%/15.3%/18.8%。但從多重指標觀察,港股當前再次呈現明顯的底部特徵。

估值維度:1)恆生綜指、國企指數、恆生科技估值再度大幅回落,當前動態PE分別爲8.3/7.3/12.8倍,處於2015年以來4.8%/17.4%/0.2%的歷史分位;2)恆生指數、恆生綜指ERP也分別回升至9.4%和9.0%的高於歷史均值以上一倍標準差位置;3)近期,恆生指數近12個月股息率再度抬升至4.5%,接近今年1月的水平。

交投維度:1)6月以來港股成交額持續下滑,當前20日滾動日均成交額已低於1000億港元,接近今年1月下旬的水平;2)而當前港股賣空成交額佔全市場比重也快速上升至19.5%,處於2015年以來96.0%的歷史分位,反映投資者悲觀情緒已接近2022年以來歷次港股底部的水平。

二、財報季權重股業績超預期,基本面有支撐。

進入8月份,港股開始披露最新季度或半年度的財報。截至2024年8月16日,雖然恆生綜指中已披露最新財報的僅89家成分股,但其中卻包含了較多大權重的個股,合計流通市值佔比達44.7%。從已披露業績的成分股來看,2024年上半年合計營收同比下跌0.6%,但盈利增速爲16.1%,前者小幅不及預期,後者較預期高出0.7個百分點。尤其本週披露的權重互聯網龍頭企業,盈利都高於預期;並且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在今年上半年分別回購約67/33/106億美元,反映企業層面對自身充滿信心。從港股指數的2024年全年業績增速預期來看,恆生科技的盈利預測增速(Bloomberg一致預期)自1季報披露以來就持續在上修,加上本週上調後,全年的盈利增速相較前期低點上升了7個百分點至14.7%,業績增長的信心十分強勁;另外三大指數在本週的業績增速預期也有明顯的向上修復,往後看港股的業績基本面存在較好的支撐。

三、基本面預期差或推動外資迴流港股市場。

年初至8月16日,港股整體走勢與北向資金的累計淨流入趨勢較爲一致,而南向資金累計流入港股市場卻高達4577億港元,爲歷年同期最高水平,因此南北向資金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出現背離。5月下旬起,外資再度流出港股市場。我們測算的託管資金數據顯示,5月21日至8月14日間,外資累計流出港股超2000億港元。但與此同時,南向資金則大幅增配港股資產。另外,近期我們觀察到主動型外資流出趨勢已經明顯減緩。EPFR顯示的主動外資自7月以來流出規模正逐步縮窄。由於EPFR資金多代表長線外資配置情況,因此我們判斷當前外資流出港股市場的意願正在減弱。往後看,隨着港股中報業績預期差逐步兌現,或帶動外資重新迴流港股市場。而8月底即將迎來MSCI季度調倉時點,考慮到過去三個月港股再度跑輸全球主要市場,則月底指數調倉時期被動型資金亦有回補頭寸的訴求,更將利好港股市場流動性。

四、港股或將迎來月度級別的估值修復。

總體來看,近期外圍擾動已有所緩和,美國經濟衰退擔憂緩解、套利交易逆轉也階段性告一段落;且若9月美聯儲降息,中美息差有望收窄、港元利率也將下降,利好資金流入港股。而港股基本面預期差也將隨着中報的披露逐步兌現,扭轉外資的悲觀預期、夯實市場信心。疊加當前港股接近底部的估值水平,我們判斷未來港股市場有望迎來月度級別的估值修復行情。我們認爲,4到5月間上一輪港股的反彈幅度可以爲本輪港股估值修復空間提供參考:4月19日至5月20日,恆生綜指、國企指數、恆生科技動態PE分別抬升20.3%/21.2%/24.0%;指數分別上漲19.4%/20.0%/23.2%。行業配置上,結合業績預期差或在互聯網和消費板塊表現更加明顯,以及外資流入時期成長股或更加受益,建議關注估值性價比較爲顯著的互聯網及消費行業。

五、風險因素:

1)國內政策推出和經濟復甦低於預期;2)海外央行貨幣寬鬆低於預期;3)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4)地緣衝突蔓延。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