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投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A股市場自7月中旬以來就進入到明顯的高切低的過程,至今已有一個月左右,8月這種高切低局面仍難言結束。參考過去幾輪高切低行情,主要催化就是穩增長政策預期升溫以及中美利差的大幅收窄。本輪高切低過程中各類風格的排序應該是:基於業績的低位內需品種(軍工+醫藥+農林牧漁)>基於政策左側交易品種(消費+地產鏈)>科技成長中小盤。
客觀而言,A股市場自7月中旬以來就進入到明顯的高切低的過程,至今已有一個月左右。外部原因是全球共振式的步入高切低行情與中美利差的收窄,內部原因則是730政治局會議之後穩增長的預期升溫。在此,國投證券基於全部二級行業指數的相對強弱指標構建A股高切低行情跟蹤指標。當該指標上升時,說明行業之間分化程度提升;當該指標見頂回落時,說明行業分化開始縮小,也就是高切低現象出現。可以看到,基於該指標的觀察高切低行情平均持續時間在2個月左右,暗示8月這種高切低局面仍難言結束。雖然依然對本輪高切低行情中期持續性心存質疑,但不得不正視這一過程。
參考過去幾輪高切低行情,主要催化就是穩增長政策預期升溫以及中美利差的大幅收窄。在此,回顧2022年以來六輪在穩增長預期下的高切低行情,根據行情和穩增長政策的特徵可以分爲下列兩條主線:中小微盤+內需(1、基於政策左側交易品種+2、基於業績預期改善的低位內需品種)。具體而言:
高切低的情景一是風險偏好的修復:市場加速下跌後維穩政策推動風險偏好修復,往往出現在市場加速探底階段,政策預期起到了推動風險偏好反轉的作用,科技成長和中小盤的彈性凸顯(如2022年4月和2024年2月);
高切低的情景二是經濟預期的向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穩增長政策(尤其是地產政策),加碼配合央行的降準降息,領漲的是大消費和地產鏈等偏內需品種(如2022年10月底、2023年7月等)。典型如2023年7月高切低行情,標誌性的事件是2023年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並且對鼓勵消費也更加積極。
面對本輪A股高切低行情,對於面向“內需”的切低定價,落腳在兩個層面:1、基於政策的左側交易,這類更多指向的是地產(鏈)和消費;2、基於內需具備業績向上預期的右側交易,結合中報觀察更多指向軍工、醫藥和農林牧漁三大領域。在過去幾輪政策交易週期中,基於政策的左側交易具備較高的不確定性,更建議作基於政策的右側交易,對應觀察到政策效果後再佈局,後者即中報業績預期向上的低位品種更值得關注(養殖、軍工和醫藥與部分新能源)。在此,國投證券認爲本輪高切低過程中各類風格的排序應該是:基於業績的低位內需品種(軍工+醫藥+農林牧漁)>基於政策左側交易品種(消費+地產鏈)>科技成長中小盤。
在此前,國投證券多次強調的是:醫藥領域在歷次高切低行情中,作爲內需板塊均有超額表現。事實上,2019年以來A股對於美債利率下行最爲敏感的就是醫藥領域(分母端對外資敏感+分子端受益於海外利率下行和資本開支向上)。從醫藥生物指數相對Wind全A的超額收益和中美10Y利差的相關係數來看,2019年至今兩者的相關係數達到84%,兩者具備有較強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