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港股市場流動性不足引發市場诟病。
由於成交金額少,導致市場不少仙股成為「僵屍股」,一些中小型股票也因流動性問題不得不選擇私有化退市。
Wind數據統計,2022年起,港股市場流動性堪憂,總成交額持續下滑。在2023年,港股全年成交額約為25.5萬億港元,較2022年下降近兩成,相當於整個市場流動性打了八折。
港股創業板流動性更顯冷清,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港股創業板日均成交額僅4750萬港元,而2015年最高峰時日均成交額達10.4億港元。
對於港股流動性欠佳的原因,近日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周期性的因素,這是港交所無法改變的;另一個則是結構性問題,這是港交所可以解決的。」
提升港股市場流動性,對於港交所來說顯然很迫切,但也較為棘手。為此,陳翊庭表示會採取很多方式提升股票市場流動性,比如研究能否降低每手股票買賣單位,將某些股票一手100股交易降低到50股甚至10股等。但她又稱,降低每手股票買賣單位對券商影響較大,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
在今年4月,陳翊庭發表網志稱,將聚焦四大重點以提升港股市場流動性及活力。
四大重點包括:1) 持續發揮連接中國内地與國際市場的獨特優勢,借助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2) 優化上市制度,擴展上市公司資源,提升市場服務;3) 關注新興業務領域如碳市場及數據業務;4) 科技賦能,提升交易、結算和風險管理系統的快速響應能力。
香港特區政府對此也十分重視,去年8月,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以全面分析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專責小組將全面檢視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内外主要因素,包括上市制度、市場結構、交易機制等方面。
港交所副行政總裁兼聯席營運總監姚嘉仁近日表示,流動性小組旨在提高港股市場競爭力,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港交所在市場數據等收費項目推進改革。
在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的建議下,港交所於今年6月底刊發咨詢文件,就建議下調香港證券市場最低上落價位咨詢市場意見。咨詢期為期十二周,至2024年9月20日結束。港交所擬分兩階段逐步對所選定價格範圍的證券實施有關建議,預計第一及第二階段將分别涉及約300只及1300只適用證券,佔日均成交總額近30%及25%。
改善港股市場流動性,是一場「持久戰」。專責小組主席、港交所董事會主席唐家成近期稱,提升市場流動性是一項長期工作,相信未來還會推出措施,以完善市場機制和促進市場發展。
陳翊庭近日也表示,港交所要做的事很多,不僅要繼續優化上市制度,同時還要讓互聯互通運營更加暢通,努力將流動性提升上去,繼續豐富交易產品等。
近期,隨著優化港股流動性舉措及利好消息不斷增加,以及估值優勢的凸顯,港股市場流動性有所改善,3月至6月日均成交額均破千億,終結了此前連續6個月低於千億的「魔咒」。
此外,今年以來南下資金持續加倉港股,今年1-7月期間,月度均為淨流入。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則顯示,截至8月1日收盤,南向資金年内淨流入3884.22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高於2022年和2023年全年分别為3363.51億元和2895.24億元的南向資金淨流入。
另一方面,今年二季度以來,港股IPO市場升溫,超額認購比例攀升,多股年初至今漲幅超1倍,帶動了市場流動性的改善。
有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美聯儲降息預期逐步走強,還是南向資金將持續淨流入並配置港股優質高息資產的預期,均對港股流動性的改善起到積極作用。港股市場當前具備低估值性價比,結構性機會值得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