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隨着媒體行業對前沿技術的認識不斷深化,出版商們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最初,他們主要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將如何影響員工和運營,以及這些新興技術可能帶來的利弊。如今,這些疑問在出版業的多個領域逐漸找到了答案,包括電影、音樂、在線內容以及印刷媒體等。
據瞭解,在人工智能革命的初期,企業紛紛採取措施以規避潛在風險。好萊塢演員和編劇發起罷工,部分原因是出於對被機器取代或需與機器共享收益的憂慮。與此同時,新聞和媒體機構正展開談判,以構築統一陣線,共同抵制科技巨頭的"內容掠奪"行爲,以及利用這些組織產生的數據來訓練他們的人工智能模型。
然而,目前的趨勢表明,每個行業和公司最終都將與互聯網巨頭——在內容分發和知名度方面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企業——單獨達成協議。
微軟(MSFT.US)支持的OpenAI最近與新聞集團(NWSA.US)簽署了一份價值可能超過2.5億美元的重要內容許可協議,該協議爲期五年。這使得新聞集團的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上漲了7%。根據協議,OpenAI將能夠訪問《華爾街日報》、《巴倫週刊》和MarketWatch的內容。
此前,OpenAI也與《金融時報》和Axel Springer(Business Insider等出版物的母公司)達成了類似的協議。谷歌(GOOGL.US)今年早些時候也與Reddit(RDDT.US)簽署了協議,使用該平臺的內容來訓練其AI模型,而Meta(META.US)也被報道有意採取相似的行動。
展望未來,內容許可領域的發展只是冰山一角,內容創作領域也在經歷變革。記者和作家開始嘗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來生成文章大綱、標題乃至文本內容。《華盛頓郵報》在一份新的戰略公告中宣稱,爲了擺脫財務困境,該報必須“在新聞編輯室中無處不在地利用人工智能”。
儘管目前絕大多數《華爾街早餐》的訂閱者認爲,出版商在使用人工智能時應附上免責聲明,但隨着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這一要求是否會發生變化,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