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中」字頭股票近期震盪拉昇,國企共贏ETF實現3連漲。英媒指出,中國改革不受歡迎的國有企業,根據股價表現來評判管理層,以贏回投資者信心。因此與更廣泛的市場相比,「中」字頭股票表現良好。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道,自2021年初以來,在香港少數上市的國有企業分類指數的表現優於香港基準指數40%,儘管在股市持續暴跌的情況下,該分類指數的絕對值持平。
(來源:Financial Times)
許多不受歡迎的國企股票的市盈率爲個位數,同時提供健康的股息收益率,2023年恆生中國央企指數的平均股息率爲7%,而更廣泛的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爲4%。
投資者對中國國有巨頭的興趣重新燃起,也反映出它們在經濟上的持續突出地位以及北京方面持續開展的改善財務業績的行動。作爲其最大股東,中國政府將受益於更高的估值和更大的股息。
「過去,與私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收入增長較低,股本回報率較低,資產負債表槓桿率也較高。但2020年之後,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有所改善,」美銀證券駐香港策略師Winnie Wu表示。
她表示,日本和韓國政府爲提高股市估值而採取的行動有相似之處,並指出買入國有企業可能適合那些需要在中國投資的基準的基金經理。
「我認爲投資者變得更容易接受,但這肯定還不是一個共識、衆所周知的主題,」她說。
儘管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移動等按收入計算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但中國計劃經濟的巨頭很少引起投資者的注意。許多公司在2000年代發行了少數股權。
過去三年,中國爲國有企業制定了財務目標,包括股本回報率或淨利潤增長。但今年,政府又採取了重要的一步,告訴國有企業管理層將開始根據股市表現對其進行評估。
香港中文大學法學教授Robin Huang表示:「與前幾輪改革相比,這次改革將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爲它將金融市場指標與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評估直接掛鉤。」
從短期來看,分析師認爲這些變化是穩定該國正在崩潰的股市戰略的一部分。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還有更長遠的目標,包括在土地銷售下降時確保公共收入的替代來源,同時控制債務水平。
美銀證券表示,儘管歷史上國有企業的利潤較低,但過去幾年的股本回報率已與私營企業相當,並且將更多收益作爲股息支付。
持懷疑態度的分析師指出,回報趨同更多的是私營企業陷入困境,而不是國有企業改善。 #中國經濟#
「假設你有一個牛市。你會購買國有企業嗎?不。你會購買具有真實業績的公司,」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師表示。
(來源:Financial Times)
中國國有企業仍然是國家政策的重要工具,一些投資者擔心,如果政府的優先事項發生變化,這種貿易可能很快就會惡化。
「國有企業有多個目標,不僅僅是作爲市場主體的盈利目標,還有很多其他的政策目標。」Huang提到。「在任何特定階段或時期,哪一個會顯得更加重要?這是政府的政策問題。」
被迫在新的財務指標和之前的規定之間做出選擇,一些人期望國有企業強調社會穩定。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減少失業率比提高股本回報率更重要。」
英媒引述一位能源國企的員工表示,這幾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重點是提高效率。但該員工表示,「形式主義仍然存在」,一些流程仍在新的精簡程序之外進行。
報道提到,重申國家對經濟的控制一直是中國的重要主題。這保證了國有企業的地位,但可能與外部投資者的高效管理和回報並不完全兼容。
但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真正推動市場改革,政府利用國有企業幫助穩定社會的能力可能會被削弱。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邁克爾·尤西姆(Michael Useem)表示:「金融化力量一旦釋放,就很難再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