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工作長期作爲“中央一號文件”主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爲主題開始,“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全面轉移。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性需求,如擴大再生產、產業鏈投資等資金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資金缺口和信貸需求的不斷擴大,從而催生出了一個巨大的金融服務市場,卻也因爲進入擁有着較高的准入門檻,同賽道的玩家似乎較爲鮮見。
在2月的尾巴上,一家稍顯特殊的公司中和農信向港交所遞交了IPO上市申請,中金公司爲其獨家保薦人。作爲一家綜合助農服務商,中和農信立足於鄉村振興大背景之下,並錨向涉農貸款廣闊空間,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
助農信貸服務商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此次遞表的中和農信是一家綜合助農服務商,通過提供技術驅動的綜合性產品和服務。就業務角度而言,中和農信的業務並不複雜,而公司將其分爲四個部分,包括農村普惠信貸服務、農業生產服務、農村消費品及服務和農村清潔能源服務等,以賦能小農戶和農村小微企業主。
據瞭解,經過近30年在農村市場的深耕,中和農信建立了直達鄉村的線下服務網絡和領先的數智化服務能。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和農信的業務覆蓋全國21個省份的近500個縣域,紮根超過十萬個村莊,輻射近2億農村人口。期內,中和農信在近500個農村本地服務網點中依靠超過6,400名服務團隊成員和超過11.8萬人的村級合作伙伴直達農村用戶。
招股書顯示,於2021、2022年,中和農信實現營收分別約爲22.24億元、24.29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整體呈現較爲平穩的增長趨勢。公司於相應期間卻錄得虧損3644萬、2億元,主要受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的影響,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爲5億、4.73億元。
在2023年前九個月,公司實現22.72億元營收,已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收入。與此同時,公司成功實現扭虧,並於利潤端錄得淨利潤3.31億元,經調整利潤爲4.5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的3.77億元有明顯的增長。
而公司收入規模的大幅增長無疑得益於其業務版圖的持續擴張。進一步拆解中和農信的收入結構可以發現,截至2023年9月,來自農村普惠信貸服務收入爲14.78億元,佔營收比例爲65%,是無可爭議的主營業務。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表內貸款、客戶墊款的利息和佣金收入,此外還有公司平臺促成的表外貸款助貸收入。
這似乎也與中和農信的過去息息相關:該公司最早源自於1996年的世行貸款小額信貸試點項目,2000年由中國扶貧基金會接管,並獲准在貧困地區推廣試點,2008年底組建成爲中和農信公司。
除此以外,期內來自農業生產服務收入爲6.21億元,主要來自農資農機具服務(包括自營銷售、撮合佣金)等,這部分業務佔總收入約27.3%,較上年同期幾近翻倍,同時農村消費品及服務收入亦有小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度中,中和農信所佈局的新興業務農村清潔能源服務已開始貢獻收入,儘管目前佔比較小,僅爲總收入的0.2%,該部分收入主要來自向當地電網公司銷售光伏板產生的電力及向第三方提供分佈式光伏項目的開發、建設及維護服務而收取的服務費。從長期前景來看,當前我國鄉村清潔能源滲透率並不高,依然具備巨大的可挖掘空間。
目前,公司的客戶多數爲小農戶及農村小微企業主,自推出農村信貸服務以來,已經累計爲農村信貸服務發放貸款總額達到1387億元,且截至2023年首九個月止在貸餘額約176.34億元。
但從違約率角度來看,根據2023年首九個月數據來看,其30天以上違約率和90天以上違約率雖較2022年度略有下降,卻均遠高於2021年度,分別達到1.83%和1.38%。
不過,公司的客戶還包括合作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平臺模式下農資農機具和綠色耐用品及其他消費品等產品的製造商及商戶。從中不難看到,中和農信的發展也正是踏準“鄉村振興”的東風,以支持小農戶和農村小微企業主增收及融入現代化進程。
乘鄉村振興政策東風,明星股東雲集
近年以來,爲緩解城鄉發展不平衡、金融服務不充分問題,普惠金融以及鄉村振興已成爲中國金融發展重要戰略方向和實踐領域之一,助農也就成爲了金融服務業的發展重點。
弗若斯特沙利文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農村常住人口約4.91億,佔全國人口的34.8%,包括2,843個縣(其中包括2,323個農業縣)、38,602個鄉鎮以及477,874個村。“大國小農”仍是基本國情,農村經營主體98%爲小農戶和小微企業。
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該《意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從中不難看出對“鄉村振興”的穩步推進和重視程度。
乘着政策的東風,中國農村普惠信貸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人民幣5.1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8萬億元,2018年至2022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爲11.2%。隨着近年來農村經濟穩中向好,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在2018年到2022年的增速分別較城鎮市場快41%和110%,從中蘊含着巨大的增長潛力。
因此,近年以來,部分銀行或是金融機構將鄉村振興作爲普惠金融板塊內容,另有機構將其作爲獨立板塊重點披露。然而,也由於農村市場高度分散,很大程度上得不到銀行的充分服務,則需要類似於中和農信這類小微信貸企業對其進行金融服務的補充。
因此,成立至今,中和農信陸續獲得多方投資。截至IPO前,中和農信的前兩大機構股東分別爲全球最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美國德太投資集團(TPG)(持股28.67%)和螞蟻集團(持股27.36%),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會及淡馬錫則分別持股15.89%和9.46%,可謂是明星股東雲集。
儘管在農村信貸市場中作爲老牌金服提供商保有領先地位,但中和農信似乎仍不能掉以輕心:公司同樣面臨着激烈的競爭,主要來自其他信貸服務商,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及農村信用合作社)及非傳統金融機構(如在線小額貸款公司及互聯網金融平臺)。
爲應對競爭及增長或維持在供公司平臺上促成或完成的交易量,中和農信的普惠信貸服務、農業生產服務及農村消費品及服務提供較低利率、較低融資服務費、交易手續費及佣金、保險代理費及其他服務費,也可能需要提供更高的租金付款以吸引農村居民就農村清潔能源服務與公司合作,這或許將是一筆鉅額的資金投入,可能也是促成中和農信謀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招股書顯示,中和農信擬將本次香港IPO募資金額用於進一步投資公司的本地服務網絡,以擴大公司的地域覆蓋,並加深公司在農村地區的滲透;拓展及完善公司的產品及服務;投資研發及加強技術能力;探索針對可與公司產生協同效應的農業技術公司或農業供應鏈公司的投資及收購機會;及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