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英國《經濟學人》週一(1月22日)撰文稱,對於世界第二大股市的樂觀已成爲遙遠的記憶。中國的外國投資者每天都在遭受更多的痛苦。一些人最擔心的是中國與西方政府關係的惡化。另一些人則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所未有的低迷感到擔憂。許多人只是厭倦了賠錢。
(截圖來源:英國《經濟學人》)
週一,中國股市低開低走,午後加速下行,三大指數一度均跌超3%,續創階段新低,滬指再度跌破2800點整數關口。截止週一收盤,滬指跌2.68%,深成指跌3.5%,創業板指跌2.83%。
滬深300指數週一下跌1.6%,該指數現在比一年前的水平低了近四分之一。與此同時,香港恆生指數週一下跌2.3%,比2023年初的水平低了三分之一以上。
《經濟學人》文章寫道,對中國企業的狂熱樂觀已成爲越來越遙遠的記憶。就在五年前,投資者還叫嚷着要從中國的經濟增長奇蹟中獲利,並尋求從富裕國家市場進行多元化投資。全球最重要的股票指數——富時(FTSE)和明晟(MSCI)——的提供商都在做出相應的調整。2018年至2020年期間,在中國境內上市的A股被納入基準的新興市場指數。在2020年的頂峯時期,中國公司的市值佔該指數的40%以上。2022年,外國人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擁有價值1.2萬億美元的股票,佔總市值的5-10%。
(截圖來源:英國《經濟學人》)
一位投資經理將在避開中國的同時投資新興市場的挑戰,描述爲在避開美國的同時投資發達市場。那麼投資者將如何做?而他們的資金將流向何處?
一些投資公司急於提供幫助。Jupiter Asset Management、Putnam Investments和Vontobel都在2023年推出主動管理的「非中國」基金。
貝萊德(BlackRock)發行的一隻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目前是第五大新興市場股票ETF,管理的資產規模從去年7月份的57億美元上升至87億美元。
《經濟學人》指出,少數大型新興股市正從中受益。資金涌入印度、韓國和臺灣,這些地區的股票加起來佔除中國以外新興市場股票的60%以上。這些市場在2023年的最後三個月獲得約160億美元的投資。
(截圖來源:英國《經濟學人》)
在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鼓勵下,尋求投資中國工業股的西方投資者也開始轉向日本。2023年,外國投資者向日本股票基金投入3萬億日元(約合200億美元),爲10年來最多的一年。
對於那些業務範圍廣泛的公司來說,不同的資產類別是一個選擇。以亞洲爲重點、投資於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實體資產的基金越來越受歡迎。
然而,《經濟學人》文章提到,這些不同的選擇也有其自身的缺陷。與中國的廉價股票不同,印度股票價格昂貴。它們的市盈率高於其他大型新興市場。儘管日本的股票看起來相對便宜,但對於尋求快速收入增長的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奇怪的選擇。同樣,臺灣和韓國的股票也因其交易所的流動性和可及性而被列入新興市場,但這兩個經濟體都是成熟的高收入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