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省錢找熱門股。InvestingPro 高達55%折扣,就在黑色星期五獲取優惠

中信證券:2024年十大產業趨勢展望

發布 2023-11-28 上午09:10
© Reuters.  中信證券:2024年十大產業趨勢展望
NDX
-
US500
-
AGG
-
VB
-
SPY
-
QQQ
-
BIDU
-
FIS
-
GLD
-
IVZ
-
IWM
-
QID
-
QLD
-
SSO
-
IXF
-
FULT
-
ITOT
-
SPYV
-
TQQQ
-
0700
-
JD
-
BABA
-
BYDDY
-
SPY
-
IVVB11
-
SPYD
-
FDUS
-
SPY
-
VCN
-
VIU
-
VUN
-
TME
-
LI
-
XPEV
-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中美角逐科技高地,人工智能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爲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擁抱新一輪產業升級。結合各大產業細分方向所處的產業週期、技術週期、商業化週期等因素,該行認爲存在三類機會,並建議重點配置第二類與第三類,同時結合具體催化劑與時點兼顧第一類機會;1)主題投資;2)成長投資/產業投資;3)復甦週期+創新週期+全球化共振。

中信證券展望如下:

中美角逐科技高地,人工智能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爲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擁抱新一輪產業升級。

回顧歷史,前三次工業革命和主導國之間的話語權爭奪深刻影響着後續的國際格局和文明方向。以人工智能爲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及中美兩國之間的戰略競爭,已成爲當今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又一重要命題。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挑戰,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政策既要從短期出發穩住經濟大盤,也要立足長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該行認爲,保障供應鏈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當前產業升級的核心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核心抓手。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優等特點,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智能”、“安全”、“綠色”、“品質”四大關鍵詞將引領2024年十大產業趨勢。

圍繞國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該行將新一輪產業升級方向歸結爲四大關鍵詞:智能、安全、綠色、品質。首先,人工智能技術有望於2024年開始全面應用落地,國內廠商加快追趕節奏,持續帶來產業投資機會;其次,國家安全的地位及需求不斷提升,俄烏衝突尚未停歇,巴以局勢紛爭再起,亞太周邊暗流湧動,2024年即將迎來全球超級大選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再者,“雙碳”戰略下,全球綠色經濟發展正在進入新階段,新場景和新技術引領產業投資機會;最後,後疫情時代,品質升級與消費平替並行,醫療產業在經歷大反腐後拉開成長新篇章。綜上所述,該行進一步將四大關鍵詞總結爲2024年十大產業趨勢。

趨勢一:多模態大模型引領新一輪 AI 創新,商業閉環和應用落地有望加速。

2023年以來,ChatGPT點燃大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賽道,全球大模型廠商以 GPT-3.5/4 爲目標,不斷擴大底座模型的參數量以拓展能力邊界,頭部大模型廠商於23H2率先進入商業化階段。展望 2024 年,該行認爲,將有若干廠商達到 GPT-4 水平,而多模態有望成爲下一大競爭焦點,催生產業應用革新。而商業閉環和應用落地將繼續成爲大模型/AIGC賽道的跟蹤重點,尤其在AI Agent的加持下有望漸見眉目。從終端用戶角度,B端落地進度更快,企業用戶旨在通過AIGC服務降本增效,知識密集型或數字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料將形成更大的應用空間;C端彈性更大,更看好“虛擬聊天機器人”和“垂類 AI Agent”率先出現現象級應用。

趨勢二:特斯拉引領具身智能+端到端,智能駕駛和人形機器人發展邁入快車道。

1)智能駕駛:2023年以來,國內頭部車企陸續實現“BEV +Transformer”上車,使得“無圖”城區領航成爲可能;特斯拉則開始向下一代“端到端”進發,並在研發更具顛覆性的World Model,有潛力帶來自動駕駛領域的GPT時刻。展望2024年,自動駕駛技術變革仍將由特斯拉引領,重點關注特斯拉AI Day(如有)和FSD V12推送;而國內廠商2024年重點將仍在於“城區領航功能”的落地,該行預計滲透率有望突破1%拐點,頭部廠商將展開“口碑爭奪戰”,以搶奪消費者心智並形成真正的技術護城河。

2)人形機器人:正從2023年的技術探索邁向2024年的商業試水。一方面,特斯拉“端到端”、谷歌RT-2以及World Model等AI技術的突破有望加速人形機器人的研發節奏;另一方面,特斯拉、Agility Robotics等頭部廠商在財報電話會和官網表示,其人形機器人產品有望於2024年入廠作業,交付量達百臺乃至千臺級別。

趨勢三:AI 原生應用爆發,智能終端新物種、新形態先行,開啓新一輪硬件升級與成長週期。

智能手機、電腦等傳統消費電子產品處於存量競爭階段,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經歷了2022年的下行週期,低迷延續至2023年。進入23Q4後,伴隨供給端去庫存接近尾聲,需求端出現復甦跡象,消費電子開始回暖。展望 2024 年,大模型/AIGC有望成爲消費電子新一輪週期的最大推動力。

1)AI PC/AI Phone:短期“硬件先行”,以芯片爲核心打造AI Ready PC/Phone;中期“應用發力”,端側大模型和殺手級應用有望推動換機潮;長期或“重塑計算體系”,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語言模型)有望成爲新一代操作系統,徹底顛覆人機交互方式。

2)XR設備:蘋果Vision Pro 2024年將在北美正式發售,用戶體驗和市場反饋或將超預期,大模型有望在內容端進行賦能,但真正放量或仍需等待,當前主要不確定性在於內容生態的豐富度。

趨勢四:海外Starlink引領衛星互聯網商業化,中國低軌衛星發射密集期臨近。

當前時點,衛星互聯網正密集迎來催化:一方面“手機直連衛星”等應用與需求持續拓展,另一方面行業已成爲國際角逐的重點硬科技賽道,兼具軍民領域的商業和戰略價值。目前,海外以Starlink爲首引領商業化發展,低軌頻譜與空間資源日漸緊張。該行預計,2024年或將成爲中國低軌衛星密集發射元年,本土火箭加速向“液體大運力”與“火箭回收”等技術迭代,以“G60星鏈”和“星網”爲代表的星座有望密集發射首批衛星,從而帶來產業鏈各環節投資機遇。

趨勢五:高端半導體國產化邏輯強化,中低端正進入整合期。

半導體產業正處於外部環境與產業升級多重變化之中,美國持續奉行“小院高牆”政策,針對AI芯片、關鍵製造設備等高端半導體環節加強打壓,而對於較成熟製程則逐步放松管制,希望充分參與中國市場競爭。展望後續,先進製程芯片設計與生產,上游關鍵設備/原材料、先進封裝,以及AI芯片、華爲算力鏈、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帶寬存儲器)等有望持續受益,而對於部分中低端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單元)、模擬芯片等成熟製程環節或將進入整合期。

趨勢六:工業母機與工業軟件加速國產替代,構築新型工業化底座。

工業母機和工業軟件是中國產業升級的核心底座,當前總體呈現“低端產能相對過剩,而高端較爲薄弱”的現狀。工業母機的核心是數控機牀,行業整體“大而不強”,高端基本依賴進口;工業軟件核心環節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等在功能完整性與性能指標方面仍與海外巨頭存在較大差距。展望後續,本土機牀將逐步提升“數控化率”,突破五軸高端數控機牀等品類,走向“高速、高精度、功能複合、控制智能”,並加速與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工業軟件中的CAD/CAE將向3D內核自主可控發展,而國產EDA廠商將持續在先進工藝製程、關鍵子工具節點技術突破,逐步實現半導體設計全流程覆蓋。

趨勢七:碳壁壘重構全球新能源產業鏈。

實現碳中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成全球共識。在綠色低碳背景及全球競爭格局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集中度高、產能優勢明顯,歐美急於培育並提振本國產業競爭力。碳壁壘實質是與碳相關的綠色貿易壁壘,依靠一系列綠色法規/技術標準/補貼制度等,實現對本國產業合法、隱蔽、靈活的貿易保護。歐盟及美國在雙碳領域政策的廣度深度持續加碼,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新電池法、通脹削減法案(IRA)及清潔競爭法案(CCA)持續推進。展望未來,在碳中和轉型與綠色工業革命的趨勢下,碳壁壘實質上正重塑新的貿易規則與貿易關係,出口企業全供應鏈減碳將提速,國內廠商積極尋求海外佈局,碳交易市場機制與數據標準互認也將進一步完善,零碳產業園、電池減排、碳足跡管理等新業態將迎發展機遇期。

趨勢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電力系統具備穩固的供應保障能力,但在“雙碳”背景與新能源技術不斷創新驅動下,要求系統更綠色、更先進、更靈活。而新型電力系統是安全、低碳、靈活、智慧的新時代電力系統,有助於解決安全、消納、穩定等難題。展望未來,新型電力系統下“源隨荷動”將邁向“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互動,電源側,新能源逐步成爲電力系統主體,但煤電仍需發揮安全保障的“壓艙石”作用;電網側,微電網快速發展,爲大電網提供有力補充;負荷側,海量靈活資源對負荷管理提出高要求,虛擬電廠將助力調節及響應能力提升;儲能側,新型儲能技術將呈現多元化發展。

趨勢九:新能源產業正經歷出清週期,關注洗牌後龍頭份額提升與新技術新材料帶來的結構性機會。

過去幾年,光伏、鋰電等產業經歷需求的快速爆發與產能大幅擴張,產能過剩與競爭格局惡化成爲橫亙產業發展中的最大隱憂,當前產業正經歷出清,或將進入一輪深度洗牌期。展望未來,格局方面,具備較強成本管理與盈利能力的新能源產業龍頭抗風險能力較優,有望憑藉較強技術創新實力與品牌建設能力跨越週期;技術方面,低滲透率的新技術新材料存在結構性機會:光伏中短期關注TOPCon/HJT/BC電池產業化進展,長期關注鈣鈦礦等前沿技術從0到1的突破,新型儲能技術迭代加速,關注壓縮空氣、液流電池儲能產業化進展,動力電池中短期關注結構革新、材料迭代及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長期關注全固態電池等革命性創新方向。

趨勢十:醫療健康產業大破大立進入新週期,反腐拉開產業成長新篇章。

後疫情時代的 2023 年,醫療的剛性需求逐步恢復常態,2022年高基數效應導致的增速波動問題也有望在2024年全面解決,恢復到平穩的行業阿爾法。2023年上半年,行業掀起了近二十年來最嚴厲的反腐風暴,緊隨其後的醫保政策改革和變革也將快速進入密集期。該行認爲,反腐深化及常態化後,產業深化變革必然帶來醫藥整體的商業模式大幅變革以及集中度的大幅提升。擁抱變革將成爲 2024 年醫療健康產業領域投資的主要策略,包括三條主線:一、出海破局,強化走出國內競爭的新增長空間模式;二、行業反腐後時代,洗牌加速下擁有核心產品競爭力和商業模式受益的企業;三、圍繞“爆款產品”取得突破,進入回報期的企業。

投資建議:

結合各大產業細分方向所處的產業週期、技術週期、商業化週期等因素,該行認爲存在三類機會,並建議重點配置第二類與第三類,同時結合具體催化劑與時點兼顧第一類機會:

1)主題投資:行業處於導入期(滲透率低於1%),存在邊際上的技術突破和政策催化,但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時間不確定性較大。例如: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固態電池、鈣鈦礦、L4無人駕駛、MR等;

2)成長投資/產業投資:行業處於成長期(滲透率處於低位但快速提升,約1%-20%),技術突破、成本下降、具備清晰可預見的規模化和商業模式,政策支持力度大,產業與股權類資本加速湧入;例如AI應用端、L2+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衛星互聯網、高端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等。但在滲透率位於20%-30%時,往往伴隨產能釋放、政策退出甚至打壓、競爭格局及盈利惡化,面臨階段性的出清與再平衡,例如當下的新能源產業鏈及部分半導體成熟製程產業鏈;

3)復甦週期+創新週期+全球化共振:行業處於成熟期,此階段產業格局往往較爲穩固,疊加週期性行業補庫與復甦,同時新技術帶來的創新增量提升ASP以及全球化打開新的市場空間,例如消費電子/AI Phone/AI PC、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等。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不及預期;海外多模態及國內大模型技術進展不及預期,AIGC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國內外監管政策趨嚴(生成式AI);乘用車銷量不及預期,各車企城區領航功能的“脫圖”及“開城”節奏不及預期,高階智駕下游選配率不及預期,國內外監管政策超預期收緊(智能駕駛);特斯拉Optimus生產節奏及技術進展不及預期(人形機器人);AI PC/AI Phone應用端研發不及預期,Vision Pro和Quest 3出貨量不及預期(智能終端);中國低軌衛星組網節奏不及預期,中國火箭研發不及預期(衛星互聯網);美國半導體出口限制超預期,半導體下游市場復甦不及預期(半導體);高端數控機牀研發不及預期,高性能CAD與EDA研發不及預期(工業軟件);歐美髮達國家持續加碼碳關稅及綠色貿易壁壘,微電網、虛擬電廠及新型儲能建設不及預期,光伏、儲能、動力電池產能過剩未見改善,市場需求恢復不及預期,競爭格局進一步惡化(新能源);創新藥臨牀研發失敗風險,醫療服務醫保政策超預期變動風險,醫療事故風險(醫療健康)等。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