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行業洞察丨中國靈活用工行業煥發新活力,數字化及互聯網推動整體市場需求

發布 2023-11-21 下午01:54
行業洞察丨中國靈活用工行業煥發新活力,數字化及互聯網推動整體市場需求
INTC
-
MSFT
-
AAPL
-
MS
-

文章來源:沙利文公眾號

近年來信息和數字技術的應用,以及大數據、雲計算、5G等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人力資源管理向人力資本管理轉型,採用靈活用工模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經之路。

01

中國靈活用工市場概覽

「靈活用工」是企業通過非傳統僱佣方式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一種方法。傳統的用工模式通常是長期固定的僱佣形式,而靈活用工模式更注重臨時性和靈活性,能夠有效幫助企業控制用工成本並提升用工效益。

最早的靈活用工形式包括勞務派遣,後來逐漸演變為業務外包、非全日制等多種形式,如今更發展出了以平台為基礎的新型態。新型態依託數字技術,通過靈活用工平台高效連接供需兩端,優化整個用工流程,實現「人」與「崗」之間的高效匹配和人力資源的彈性管理。

靈活用工不僅能在滿足企業經營目標的前提下實現用工的合法化和靈活性,減少勞資糾紛,增加勞動力市場多樣性,還能降低用工成本,促進企業内部和諧的勞動環境。

來源:沙利文分析

在2017年至2022年間,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從11.4%上升至14.9%,預計在2027年將進一步增至16.9%。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導致15-64歲的勞動適齡人口從10.0億人減少至8.7億人,人口增長速度減緩,進一步加劇了整體勞動力市場的不穩定性。自2020年起,中國内地多個省市發佈公告調整社會保險徵收主體。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15個省市在2020年11月開始,將企業社會保險費的徵收主體由社保部門轉為稅務部門(即「社保入稅」),這一舉措可能加重企業全職員工的稅收負擔。

來源:沙利文分析

我國的共享經濟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截至2022年,整體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已達到38,320億元。在數字化和互聯網的推動下,各種新型經濟形態紛紛湧現,同時也推動了整體靈活用工市場的需求。

來源:沙利文分析

新興Z世代的勞動力在職業發展方面的觀念轉變,為整體靈活用工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相較於90/80時代的求職者,Z世代的年輕勞動力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徵,對企業和求職渠道提出了更為綜合的要求,從而推動了整體行業的發展。

根據沙利文的測算,整體靈活用工市場的市場規模在2017年約為26,131億元,在2022年增長至73,26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9%,預計到2027年會接近20萬億元,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約20%。

來源:沙利文分析

相較於全球其他發達國家/地區,我國的靈活用工滲透率仍然相對較低,預示著我國靈活用工市場具備巨大的增長潛力。從企業角度來看,超過80%的中國企業的靈活用工滲透率僅在10%以下,而滲透率超過30%的企業僅佔9%。這顯示出在未來,我國靈活用工市場有足夠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可以進一步擴展。

來源:沙利文分析

1984年,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教授阿特金森(Atkinson)提出「彈性企業模型」理論,強調企業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人力資源配置,以適應内外部環境的壓力。20世紀初,美國率先引入了具有靈活用工特徵的勞動模式,即「勞務派遣」,旨在應對當時嚴重的失業問題和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隨著社會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這一勞動模式傳入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儘管中國的靈活用工滲透率有所提升,但仍未達到日本的四分之一。鑒於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和產業需求,預計中國將在未來迎來靈活用工行業的迅猛發展。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給全球政治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靈活用工作為一種新型用工模式,在特殊時期的社會治理和資源配置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穩定了就業、促進了發展。

在整體靈活用工應用中,制造業的特點表現得尤為鮮明。首先,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技能要求相對單一的一線普通崗位。其次,受產品特點或買方市場的影響,用工數量常常存在淡旺季的差異。

在所有應用靈活用工的傳統服務業中,建築業是使用靈活用工企業最為集中的行業,佔比達76.6%;其次是交通運輸/物流倉儲/郵政業,有46.4%的企業正在使用靈活用工。總體來看,傳統服務業的靈活用工普及率需要結合企業所在的細分行業和主營業務來看待。例如,酒店與餐飲業的靈活用工情況相似,主要集中在服務員、保潔員等崗位,這些崗位表現出明顯的波峰波谷特徵,所需技能簡單,協作性低,崗位可替代性較高。

來源:沙利文分析

02

中國靈活用工市場增長引擎

1)外賣的發展讓消費者形成線上消費習慣

互聯網技術的深入應用對餐飲外賣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該市場的迅猛發展。疫情爆發在2020年進一步助推了外賣市場的增長。截至2022年底,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已達到約11,905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的3,175億元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0.3%,在線用戶規模超過5.4億人次。

餐飲企業通過線上銷售渠道不僅加強了與消費者的聯系,更使商家更加便利地收集消費者數據,充分挖掘消費者的飲食需求,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並提高對外賣平台的使用頻率。

靈活用工平台在平台需求和勞動力資源對接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作為以效率和時間為核心的配送服務業,精準匹配騎手、消費者和門店是其靈活用工的核心問題。配送服務的主要用工對象是騎手,具有規模大且分散的特點。在保障即時快速響應的同時,數字化技術使平台能夠在不同地區用工波峰波谷進行學習分析和預測,實現在高峰期的區域性即時用工調動,最終實現傳遞效率最大化。

2)共享出行行業逐步走向規範化

共享出行是一種新興的交通方式,消費者無需擁有車輛所有權,而是通過共享和合乘的方式與他人共享車輛,按照個人的出行需求支付相應的使用費。這一模式在互聯網時代得以嶄露頭角,2012年,基於移動互聯網和定位技術的「滴滴打車」應運而生,拉開了消費者出行市場變革的序幕。自2012年以來,許多專注於新型移動出行的初創企業相繼成立,並得到資本的支持,共享出行已成為共享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全面滿足用戶的需求。

從2017年的654.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805.6億元,共享出行市場規模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3%。由於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停工停業,市場規模增長放緩。2022年,新冠疫情的變異毒株再次在全國範圍内爆發,出行行業受到沉重打擊,市場規模有所下降。

展望未來,隨著後疫情時代出行需求的逐漸回暖以及自動駕駛等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共享出行服務的運力將進一步提升,填補一些地區和場景下公共交通運力的空白。預計共享出行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805.6億元增長到2027年的1,100.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4%。

03

中國靈活用工市場驅動因素

1)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參與者

我國市場主體主要由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構成,2022年全國各類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7億戶,其中97.4%為小微企業,99%以上為中小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數量達40萬戶,營業收入達75萬億元,利潤總額達4.7萬億元。

在就業方面,中小企業為我國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私人個體就業總數自2012年以來增長2億多人,達到4億人。儘管中小企業在經濟基本盤和穩定發展方面表現強勁,但數字化程度普遍較低。靈活用工平台企業已經聚焦於中小企業,通過多種下沉途徑搶佔市場份額,將其視為未來業務增長的關鍵。

2)疫情下降本增效成為普遍需求

相對於大企業,新冠疫情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衝擊更為顯著。超過70%的企業受到疫情影響,銷售收入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約有一半企業的降幅超過20%。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壓力,企業紛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薪、裁員、縮減生產規模以及暫停經營等。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中,「成本提高」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佔比超過80%。彈性用工模式作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部分,成為企業實現「效率化」轉型升級的得力助手。

3)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隨著靈活用工模式的深入發展,尤其是在專業型和技術型工作領域的推動下,整個招聘流程逐漸呈現前、中、後全流程的趨勢。

用工企業在招聘前,通過AI算法和大數據技術對歷史招聘信息和用工信息進行詳細分析,實現供需雙方的及時調配和人崗精準匹配,合理規劃招聘計劃;在招聘過程中,AI面試等技術手段將顯著提高招聘效率,縮短整個招聘周期;而招聘後的測評工具不僅為供需分析及人崗匹配提供數據支持,還為技術型靈活用工崗位的個人能力評估提供了依據,為後續的人才培養和留用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數字化技術在靈活用工的招聘過程中的前、中、後期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整個招聘流程的效率,保證了招聘的準確性,為招聘全流程的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支持。

4)利好政策的推動

近年來,國務院和工信部相繼頒佈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動靈活用工行業的蓬勃發展。例如,2015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8年,要進一步提升互聯網基礎設施,夯實網絡設施和產業基礎,加快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完善物聯網、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在2018年8月,工信部發佈了《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通過「企業上雲」行動,面向各行業企業進行宣傳培訓,推動雲計算服務商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利用雲上的軟件應用和數據服務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同時組織了典型標桿應用案例的甄選。再如,2022年7月,工信部頒佈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規劃到2022年底,將組織100家以上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10萬家以上的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實現業務「上雲」。這也意味著,企業數字化正成為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潛力巨大的戰略方向。

04

中國靈活用工市場發展趨勢

1)靈活用工模式應用範圍延伸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辦公軟件也在不斷進行革新和叠代。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多地協同辦公等工作組織形式的實現和應用成為可能,同時不同群體的特性也推動了靈活用工模式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展。從最初以藍領為主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基礎工作崗位,逐漸向需要技術、能力和知識的崗位拓展,進一步擴大了靈活用工市場。與此同時,靈活用工的主要用工群體也從藍領向技術型和專業型人才延伸。

2)靈活用工將成為企業主要用工模式

人口增長趨緩、人口紅利逐步消退以及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凸顯,使得最低工資標準持續提升,從而導致用工成本上升。社保入稅政策使得企業需按員工實際工資繳納社保費,從而大幅度增加企業的社保成本。隨著金稅四期稅務系統的全面實施,數字科技提升了稅務管理的精準性,阻止了企業逃稅、少交社保、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虛開發票等行為,從而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上升。在這一背景下,靈活用工成為降低企業成本的一種有效方式。

傳統用工模式下,企業自主招聘各崗位人才,與就業者形成長期穩定的用工關系,個人長期受僱於一家企業。而在靈活用工模式下,一些企業的基礎崗位通過勞務派遣、業務外包的形式由第三方代為招聘和管理。隨著靈活用工模式的不斷成熟和人們工作意願的改變,該模式將逐漸滲透到企業其他非核心業務崗位,成為企業主要的用工模式之一。企業在資源配置上發生變革,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招聘,而將其他業務外包給靈活用工平台,使其成為其他業務招聘的主要承包方。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