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歷屆得主都有哪些成就?

發布 2023-10-9 下午07:13
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歷屆得主都有哪些成就?
UK100
-
US500
-
DJI
-
DOW
-
MSTR
-
DXY
-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最後一個揭曉的諾獎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頒佈。哈佛大學教授、經濟學家Claudia Goldin獲得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值得關注的是,Claudia Goldin也是歷屆獲獎者中為數不多的幾名女性經濟學家之一,諾貝爾獎官網顯示,其首次全面介紹了幾個世紀以來婦女的收入和勞動力市場參與情況。

Claudia Goldin的獲獎,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近些年女性主義的崛起、女性在勞動力市場話語權增加的大趨勢。

歷屆經濟學獎花落誰家?

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每年頒發一次,一般頒給1至3位經濟學家。自1969年首次頒獎至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頒發54次,92人獲獎。

下面就讓我們扒一扒以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看看他們在經濟學領域有哪些重要成就:

1969年,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由挪威經濟學家拉格納·弗里希和荷蘭經濟學家簡·丁伯根共同獲得。前者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提出了一系列新術語,例如「計量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後者提出了現代動態經濟分析和「蛛網理論」。

1970年,保羅·薩缪爾森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凱恩斯學派在美國推廣的重要學界領導者,在美國政界亦擁有巨大影響力,其著作《經濟學》是經濟學的經典教材之一。

1971年,俄籍美國人西蒙·庫茲涅茨獲獎,正是他提出的「庫茲涅茨周期」與人口增長分析是長波經濟研究的重大突破。這一理論至今仍是很多宏觀研究員、資本市場人士經常運用的分析工具。他還深入研究了國民收入核算問題,被稱為「GNP之父」,這對於衡量國家經濟狀況、以及制定經濟政策具有重大意義。

1972年,英國人約翰·希克斯與美國人肯尼斯·阿羅共同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3年,華西里·列昂惕夫獲獎,他研究了美國的國際貿易,根據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和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禀賦理論,他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年,綱納·缪達爾和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共同獲獎,其中,哈耶克的大名如雷貫耳,他是奧地利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知名的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他強調市場機制的優越性,反對過度幹預和計劃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全球暢銷,彼時共產主義的老大哥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頗受追捧,但後來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1975年,列奧尼德·康託羅維奇、佳林·庫普曼斯共同獲獎,後者是經濟計量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最優經濟增長理論中的貢獻廣受學界關注。

1976年,米爾頓·弗里德曼由於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芝加哥大學任教30年,他將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塑造成完整的經濟學派,力倡自由經濟,被稱為芝加哥學派。弗里德曼提出「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主張通過穩定貨幣供應來控制通貨膨脹,這一理論至今仍為各國政府廣泛應用。

1977年,貝蒂·俄林和詹姆斯·米德獲獎,前者提出「比較優勢理論」,為後續的國際貿易的大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978年,赫伯特·西蒙獲獎,作為美國管理學家和社會、經濟組織決策管理大師,他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觀點,即管理人和決策者不是完全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有限理性」。因而決策的合理性理論必須考慮管理者作為人本身的認知限制、動機限制等因素,決策者選擇的並非是最優解,而是足夠好的解。

1979年,西奧多·舒爾茨與阿瑟·劉易斯由於對發展中經濟體問題的研究共同分享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0年,勞倫斯·克萊因因其對宏觀計量經濟學開創性的研究與發展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主要貢獻在於對經濟政策評估、經濟數據波動測量與預測的計量模型,在結構、規模、預測和先進的估算方法論方面均做出開創性的研究。

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詹姆斯託賓,以表彰他「對金融市場及其與支出決定、就業、生產、價格的關系的分析」。他曾提出「資產組合理論」、「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1982年,喬治·斯蒂格勒因其對產業結構、市場功能以及公共領域管制的相關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認為「最好的政府是管制最少的政府」,自由市場制度更為有效。

他的著作《寡頭市場需求曲線和剛性價格》、《寡頭理論》中,他揭示了寡頭市場需求曲線模型理論上的不完備性和預期失靈,指出寡頭市場下的價格剛性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1983年,傑拉德·德佈魯因其把新的分析方法納入經濟理論以及把一般均衡理論予以嚴密的重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主要著作為1959年出版的《價格理論:對經濟均衡的原理分析》,其中用數學模型證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

1984年,理查德·斯通由於在國民賬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將國民核算體系公式化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師從凱恩斯,繼承了凱恩斯主義對宏觀經濟調控與管理思想。

1985年,弗蘭克·莫迪利安尼因其在微觀經濟領域中提出的儲蓄生命周期假設理論以及對公司資本結構的研究而獲得經濟學獎。他主張國家幹預經濟,是一名新凱恩斯主義者,其關於利率對國民收入影響的論述對IS-LM模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1986年,小詹姆斯·佈坎南因其對「經濟和政治決策理論的契約與法制基礎的開拓」而獲得諾貝爾獎。他師從著名的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創始人富蘭克·奈特,佈坎南深受芝加哥經濟學派影響。

佈坎南堅持政府失靈觀點,認為在市場經濟下政府的幹預是導致失靈的根本原因,並提出公共選擇理論,將政治決策引入經濟理論當中。

1987年,羅伯特·索洛由於其對影響經濟增長與福利結構因素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推翻了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理論強調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具有壓倒性重要性的結論,建立索洛經濟增長模型。該模型提出「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1988年,莫里斯·阿萊斯因其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他提出了「阿萊悖論」、「可分配剩餘」、「心理性時間」等概念,並運用數學模型揭示了市場達到均衡的條件。

1989年,挪威經濟學家特里夫·哈維默獲獎,他是計量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完善了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之後,概率論成為了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

1990年,哈里·馬科維茨、默頓·米勒和威廉·夏普等三位經濟學獎獲獎,他們構建了投資組合管理的微觀理論(均值方差模型)、金融資產的定價理論(CAPM)、公司金融領域的理論(MM定理)的發展,這三人的理論時至今日仍是金融學課堂的必修内容。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1937年,科斯發表了《企業的性質》一文,回答了公司的為何產生,邊界在哪里這一問題。科斯創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這一概念,包括提供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的費用、訂立和執行合同的費用等,並指出,當市場交易成本高於企業内部的管理協調成本時,企業便產生了,企業的存在正是為了節約市場交易費用。

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他將經濟學和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聯系起來,增強了經濟學的影響力。

1993年,羅伯特·福格爾和道格拉斯·諾斯獲獎,前者是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計量史學和新經濟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稱作「新經濟理論的創始人」、「經濟史學的集大成者」。

1994年,約翰·海薩尼、小約翰·納什和萊茵哈德·澤爾騰獲獎,納什為現代博弈論學科體系的建立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提出的納什均衡在博弈論的經濟學應用中處於核心地位,有一部著名電影《美麗心靈》即是他的故事。

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小羅伯特·盧卡斯。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了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並存的現象,凱恩斯主義學者對此束手無策,貨幣主義理論也不能對這種「滞脹」現象提供令人滿意的解釋。盧卡斯把理性預期假說結合到貨幣主義模型中,形成了以盧卡斯為首的新古典主義學派,或稱為「理性預期學派」。

1996年,詹姆斯·莫里斯和威廉·維克里獲獎,前者開拓了非對稱經濟學領域,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把自己的理論生動地總結為:信息與激勵——關於「胡蘿蔔和大棒」的經濟學。

1997年,羅伯特·默頓和邁倫·斯科爾斯獲獎,默頓是研究金融資產定價理論的大師,他的金融期權的數學模型已經成為現代金融學的基礎性理論之一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表彰他對福利經濟學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森被譽為窮人的經濟學家,他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亞洲人和發展中國家的公民。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被稱為「歐元之父」。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爾·麥克法登獲獎,其中,赫克曼是微觀計量經濟學的開創者,,後者的離散選擇行為理論成為現代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喬治·阿克洛夫、邁克爾·斯彭斯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獲獎,他們三人的理論構成了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其研究工作改變了經濟學家對市場功能的看法。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和弗農·史密斯,卡尼曼利用心理學的方法創新了傳統的經濟學研究,修改了傳統經濟學的假設,開創了行為經濟學研究新領域,其著作《思考快與慢》廣為流傳。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三世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以表彰他們在經濟與金融時間數列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和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他們所研究實際經濟周期理論標志著「第二代」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真正興起,他們是繼盧卡斯之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羅伯特·奧曼和託馬斯·謝林,二者都是博弈論領域的重要學者,謝林還將全球變暖解釋為一個議價問題,即如果全世界能夠減少排放,貧窮國家將獲得大部分收益,而富裕國家將承擔大部分成本。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埃德蒙·菲爾普斯,他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系的理解,對經濟學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2007年,萊昂尼德·赫維奇、埃里克·馬斯金和羅傑·邁爾森三位經濟學獎獲獎,他們在創立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克魯格曼,他創建的新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解釋了收入增長和不完全競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是新凱恩斯主義代表人物之一。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奧利弗·威廉姆森和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兩者同屬新制度經濟學派、經濟治理領域,他們的研究共同證明了經濟學分析可以解釋大多數社會組織形式。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彼得·戴蒙德、戴爾·莫滕森和克里斯託弗·皮薩里德斯,他們三人建立的勞動力市場模型(DMP模型)解釋了「失業率和空缺崗位是如何形成的」。

2011年,託馬斯·薩金特和克里斯託弗·西姆斯獲獎,他們對宏觀經濟中的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為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導。

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羅斯(Alvin Roth)和勞埃德·沙普利,傳統的經濟理論研究以價格機制為中心的市場如何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而兩位經濟學家研究了在價格機制無法發揮作用時應當如何匹配資源的問題,並設計出了優化資源配置的匹配算法。

2013年,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漢森和羅伯特·席勒因「對資產定價的實證分析」而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們目前對資產價格理解的基礎,資產價格一方面依賴波動風險和風險態度,另一方面也與行為偏差和市場摩擦相關。

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讓·梯若爾因對「市場力量和調控的研究」而獲獎。梯若爾在當代經濟學三個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博弈論、產業組織理論和激勵理論均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安格斯·迪頓因在「消費、貧困和福利方面的經濟理論貢獻」而獲獎。他提供了定量測算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其表示「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無效。 」

2016年,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特·霍爾姆斯特倫(Bengt Holmstrom)因對契約理論的貢獻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有助於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契約和制度以及合同設計中的潛在缺陷。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理查德·塞勒因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而獲獎。塞勒將心理學假設融入到經濟分析中,通過探討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及缺乏自制力等個人特質會如何影響個人選擇,從而影響市場。「整體而言,理查德·塞勒所作貢獻在經濟學與個體決策的心理學分析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耶魯大學的諾德豪斯和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羅默,表彰他們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研究中的貢獻。諾德豪斯是環境經濟學的開拓者,奠定「綠色GDP」核算的理論基礎。

2019年,阿比吉特·班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邁克爾·克雷默三位經濟學獎獲獎,他們都是發展經濟學的重要人物,在減輕全球貧困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2020年,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獲獎,兩位經濟學家在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方面具有突出貢獻。

2021年,戴維·卡德和喬書亞·安格里斯特、吉多·因本斯獲獎,三位在「勞動經濟學的實證」「因果關系分析的方法論」方面具有特别貢獻。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本·S·伯南克以及其他兩位經濟學家道格拉斯·W·戴蒙德、菲利普·H·迪佈維格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

在美國經濟不景氣、世界金融危機時隱時現的特殊時刻,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從事金融危機研究的經濟學家,意味深長。他們在研究中,對全球金融危機做出了解釋,幫助世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金融危機。

結語——

諾貝爾獎獲獎者研究的領域通常帶有濃烈的時代特色,從通脹、失業率高企再到計量經濟學、一般均衡理論、金融市場的風險、女性勞動力等等,經濟學往往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今年的諾獎也已出爐,對現實又將產生何種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