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先後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從此,「一帶一路」掀開了中國與世界發展新的一頁,10年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是共同總結成就,擘畫藍圖的新起點。展望下一個十年,共建「一帶一路」面臨新的契機,將進一步突出高質量發展,聚焦「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國際合作實踐中開啓新徵程,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十年「一帶一路」碩果累累
在這10年間,「一帶一路」倡議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合作内容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全球經濟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更好地惠及了沿線國家,也增進了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持續推動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同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涵蓋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社會、海洋、電子商務、科技、民生、人文等領域,投資規模近1萬億美元。
這些成就,大大助推了區域一體化,增強了共建國家的相互依存度,提高了全球經濟的黏性與韌性,實質性地改善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狀況以及全球治理水平。同時,「一帶一路」成功為全球經濟注入活力,惠及了廣大沿線國家的人民。
從2013年到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截至去年年底,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達571.3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讓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佔中國貿易總額的33%,而在2013年僅為25%。
對於我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成為激發我國外貿規模增長、帶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驅動力。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年均增長8.6%,並且每年增速均顯著高於整體外貿增速。在2022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13.8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4%,高出整體增速11.7個百分點,佔整體外貿比重達32.9%。
今年上半年,儘管全球經濟面臨下行的風險,但「一帶一路」建設憑借世界經貿「穩定劑」作用而成功應對了全球危機挑戰,對世界和區域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拉動作用。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強勁態勢,同比增長9.8%,高出整體增速7.7個百分點,佔整體外貿比重進一步提升至34.3%的歷史最高水平。
此外,國内國際資金融通力度不斷加大,已基本建立了多元、穩定、可持續的投融資體系,今年前5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增長19.6%。
對於產業和企業,「一帶一路」建設也助力我國多個產業和多家企業不斷邁上新台階。
產業方面,基建、交通運輸、能源、礦業、電子產品等多個領域均迎來發展新機遇,如高鐵、核電、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產業正日益成為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力軍,從而推動了多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地位的提升。
企業方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顯著提升了我國企業的國際化水平,為企業打開了增量空間。通過積極走出去,我國大陸(含香港)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上榜公司達136家,而2012年僅有73家公司上榜。
更為重要一點是,這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深入民心。2022年10月,英國劍橋大學民主未來中心的一項調查數據發現,發展中國家有62%的民眾對中國有好感,61%的民眾對美國有好感,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的民眾對中國持積極看法。在海外調研中,經常聽到有專家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種全新選擇,是一種共同發展、平等發展模式。
展望下一個十年: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
面對地區乃至全球動蕩局勢,我國始終相信,合作共赢、相互依存是和平共處的重大保障。2023年3月,我國高層在對話會上表示,願同各國政黨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球發展倡議落地,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
在持續開放包容、互利共赢、共同發展的合作模式之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相對接。
例如,近期的越南與蒙古國。6月27日,國務院總理會見越南總理,加快商簽「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對接合作規劃綱要,深入挖掘兩國鐵路運輸效能潛力,加快邊境標準軌鐵路聯通,推進口岸開放升格和設施聯通;6 月 29 日,國務院總理會見蒙古國總理,雙方共同商議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暢通貿易投資往來,擴大礦產能源領域合作,並簽署交通、金融、檢疫、媒體、野生動物保護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隨著近些年越來越多國家加入以及展開更多的深度合作,「一帶一路」未來的發展已經獲得不少國際投行以及專家學者的看好。
瑞銀證券亞洲工業行業主管、中國研究部副總監徐賓在5月30日接受内地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基建支出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對「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的發展更加看好。
徐賓認為,根據自上而下的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基建支出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潛在年基建需求(1.1萬億美元)為中國2022年基建支出的30%左右。樂觀情景下,假如這些國家的基建固定資產投資佔GDP(國内生產總值)比例與中國相近(15%),由此得出年需求將達到2萬億美元。
6月27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範黎波在接受内地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從不認為世界上只有一條發展道路,而是強調每個國家應根據發展條件和自身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著眼於互利共赢,共同做大「蛋糕」、共同分享。
範黎波指出,各國疫後重振經濟的努力,有利於加快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他認為,共建「一帶一路」是未來激活我國外貿市場的新動力,沿線地區對我國市場重要性上升,促進了外需市場的多元化。此外,中國供應鏈韌性強、產業鏈齊全等優勢仍然具有巨大發揮空間,尤其是新能源和部分地區互聯互通等細分領域項目仍大有可為,健康、低碳、數字等領域國際合作空間廣闊。
此外,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佔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萬人將因此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