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棄投中國國企、轉向押注私營企業?歷史分析表明:錯誤佈局恐失去16%收益

發布 2023-7-24 下午03:42
棄投中國國企、轉向押注私營企業?歷史分析表明:錯誤佈局恐失去16%收益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上週發佈31條意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該國儲戶和海外基金經理開始評估棄投國企、轉向押注私營企業的可能性。摩根士丹利表示,國有企業的指標往往落後於私營企業的同行。中國國新控股公司在2016至2022年間利潤增長115%,但其市值僅增長12.7%,落後於大盤16%的增幅。

中國國有企業是一個龐大的羣體,多年來對中國股指的上漲貢獻甚微。高盛集團表示,這些公司遍佈經濟的各個角落,從銀行業到港口和鋼鐵行業,主要實體幾乎佔總市值的50%。近幾個月來,中國官員們開始了提高國有企業估值的行動。

這場運動推動了一些國企股票的升幅超過50%,伴隨着買入「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的口號。彭博社報道稱,儘管尚不清楚這到底意味着什麼,但國有企業確實處於一場關鍵辯論的核心,在中國擴大對經濟控制的時代,市場和投資者在國有上市公司中的作用。

所有這一切發生之際,全球基金經理在經歷了多年的監管打壓和地緣緊張局勢後,對中國資產變得越來越謹慎。隨着中國股市今年躋身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列,如果能夠將中國最大的國有企業的目標與投資者的利益重新調整,很可能會帶來市場復甦。

abrdn Plc投資總監Stella Li表示:「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情緒,但我們更關注長期改革。提高股本回報率、效率和透明度的長期持續改革,確實會提高A股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她指的是上海和深圳交易的股票。

自從中國證監會在2022年11月份的一次講話中提到國有企業估值體系以來,許多國有企業紛紛大幅上漲。官方說法是,鑑於這些公司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發揮着主導作用,這些公司的估值過低。

該機構發表講話後,國企股價上漲約5%,跑贏滬深300指數,而後者行情變化不大。從2022年11月底到今年5月初,中國石油、中國電信和中國衛視等國有企業股票的升幅均超過50%,當時升幅達到頂峯。

監管機構今年推出了一套新的國有企業評估目標後,人們對國有企業的樂觀情緒日益增強。關注股本回報率和運營現金比率等指標會增加國有企業加大回購和股息,以及增加核心業務收入的壓力。

但傳統上,國有企業的指標往往落後於私營企業的同行。例如,白酒生產商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的五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爲25%,而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爲40%。

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的市淨率分別爲0.51倍和0.38倍,相比之下,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爲0.75倍,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爲2.45倍。

摩根士丹利表示,在過去10年中,電信、銀行和公用事業等以國有企業爲主的行業的長期股價相對於新興市場同行存在約11%的折價,相對於全球同行則有28%的折價。

Guinness Global Investors投資組合經理沙魯克·馬利克(Sharukh Malik)表示,讓中國國企減少現金持有量是關鍵,因爲許多國有企業持有多達一半的資產負債表是現金。「這對中國故事來說絕對是積極的,」他說。

「改革還可能以更好的盈利增長和更高的資本回報率的形式出現,從機構角度來看,這是另一個積極因素。」

但中國國企的龐大規模表明,這場運動既不會很快也不會容易。

據國家監管機構稱,中國擁有龐大的國有企業網絡,中央政府直接控制關鍵行業的 98 家實體。中國國新控股公司高管Chen Jiao表示,儘管2016年至2022年間中央企業的利潤增長了115%,但其市值僅增長了12.7%,落後於大盤16%的增幅。

(來源:Bloomberg)

此外,執行改革的政策制定者將不得不權衡相互競爭的利益,因爲與大多數投資者不同,國企往往將社會目標置於利潤之上。

「很高興通過可見的關鍵績效指標,例如財務指標,即利潤增長、淨資產收益率、股息支付等,我們看到這種改善,」China Reform Holdings Corp.的Chen Jiao表示。

「但這種協調的可持續性尚不清楚,因爲國企議程上的優先事項可能會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任務而重新調整,因爲他們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負擔。」

Edmond de Rothschild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Xiadong Bao 指出:「國企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在中國整體改革史上並不新鮮。」

「但它可以點燃一種希望,即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可能會盛行,國有企業基本面和股東回報政策的結構性改善將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他繼續補充道。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