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眼科醫療服務企業德視佳(01846.HK)披露了2022年年度業績,公司營收首次錄得年度下滑,淨利潤也表現不佳。
2022年,德視佳實現營收6.1億港元,同比小幅下滑3.6%;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0.89億港元,同比下降33%;經調整年内稅後淨利1.01億港元,同比下滑26.3%。
對比同在港股上市的其他眼科企業,德視佳的業績表現中規中矩。年内,朝聚眼科(02219.HK)韌性更強,年内營收微降的情況下淨利潤上升了16.1%;希瑪眼科(03309.HK)則預計2022年由盈轉虧,虧損介乎2000萬港元至2500萬港元。
受業績表現不佳影響,德視佳今日股價出現大跌,大幅跑輸同業及大市。截至發稿前,德視佳股價跌幅為3.62%,而盈利取得雙位數增長的朝聚眼科股價則大漲6.36%。
在2020年及2021年,德視佳經營業績逆勢增長,盈利能力強勁,其中2021年淨資產收益率達到了13.28%。而2022年成績單突然變臉,主要有兩大因素造成:1)以中國市場為主的疫情管控措施令公司營商環境艱難;2)年内歐元兌港元的平均匯率同比下跌約10.3%,造成公司匯兌損失。
作為國際性企業,2022年國際歐元兌港元匯率的變動已嚴重影響德視佳的盈利能力。公司在年報中表示,若港元兌歐元貶值至5%,而其他所有其他可變因素維持不變,公司2022年的稅後溢利將減少8100萬港元。
中國市場損失慘重,EBITDA降六成
德視佳是德國和丹麥視力矯正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其於2013年進入了中國市場。
目前,德視佳業務覆蓋了德國、丹麥、英國和中國市場,在這四個國家有30家門診。其中有8家門診位於中國市場,分佈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等一二線城市。
德視佳主要為近視、遠視、散光、高度近視,老花眼及白内障患者提供有效的手術方案,根據客戶年齡段提供兩種主要治療方案。其中,18-45歲客戶治療方案包括屈光性激光手術、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45歲以上客戶治療方案包括晶體置換手術。
在2022年,對德視佳運營影響最大的變量是疫情帶來的衝擊。中國市場疫情爆發對公司門診業務帶來負面影響,而歐洲市場取消跨國旅行限制,許多消費者延遲了手術時間表。年内,公司晶體置換手術和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收入雙雙下滑,分别下滑了16.2%和19.7%。
受年内並入專注於屈光性激光手術的London Vision Clinic的帶動,公司進行屈光性激光手術的收益達2.46億港元,同比增加約19.1%,為三大手術類型業務中唯一實現增長的業務。
分地區看,中國市場收入是下滑最嚴重的市場,年内收入同比下滑33.9%至0.98億港元。而德國和丹麥市場收入也分别下降了16.9%及18.5%。
由於中國内地疫情防控導致業務停頓,另外德視佳堅持全額支付中國内地員工且不裁員,導致中國市場年内的EBITDA同比大幅下降60.6%,至0.21億港元。同期,德國市場和丹麥市場EBITDA則分别減少23.2%及44%。
進入2023年,隨著中國疫情管控放開,德視佳中國市場的門診咨詢量已逐漸恢復到疫前水平。歐洲市場方面,公司在年報中表示,預計歐洲市場手術需求將於假期旺季結束後回升。
年内或新增7家門診
德視佳是德國先驅眼科診所集團之一,在市場中具有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如公司早在2014年就開始提供全飛秒激光手術,該手術是國際上最先進的角膜屈光手術模式之一。
另外,近視眼及老花眼等眼科疾病人口數量龐大,但手術滲透率低。在此背景下,德視佳依靠其技術優勢和品牌地位,手術量在疫情前有著良好的表現。2018年,公司屈光性激光手術量達9649例,較2016年增長超過5成;同期,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和晶體置換手術案例也顯著增長。
在2020年及2021年的年報中,德視佳表示集團完成的手術總數均有所增加,2021年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及晶體置換手術更是錄得強勁增長。
如今,中國及歐洲市場疫情管控已全面放開,德視佳也試圖重回增長軌道。
當前德視佳門診規模相對較小,公司規劃在2023年將加大新門診管線的步伐,其中中國市場是德視佳重點拓展的市場。
今年,德視佳首次進軍香港,首間診所預計在今年二季度開始試業;同時,公司正在德國建設三間新診所,預計在今年下半年試業。中國内地市場方面,公司在今年3月已有一家診所在成都開業,另外還正分别於北京和上海選址各開設一間衛星診所。
德視佳對收並購也充滿興趣,公司表示正快速實施其並購策略,並有意尋求目標,如歐洲著名的私人眼科診所。公司計劃透過收購,網羅領先的眼科門診品牌或聘請聲譽良好和優秀的外科醫生,擴大診所網絡,及將業務延伸至新地域,尤其著眼於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