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港資中小型券商難捱,“結業潮”仍未完。據媒體報道,繼2022年47家香港本地證券商停止營業,數目創曆年之最後,今年1月港股雖有“1月效應”出現大反彈,但單月仍有5家證券商停業,多于2022年同期的3家、2021年的1家,這意味着結業潮未因港股反彈而稍停。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證券商停業潮不但受疫情及俄烏沖突等宏觀因素推動,亦由于網絡證券商快速普及、監管成本高昂等本地行業生態造成。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指出,去年的證券商停業潮,客觀而言有幾項主要因素,包括近四年的疫情和美國引發的環球加息浪潮等。另一因素則爲本地行業生態,例如網絡型證券商普及,對傳統券商帶來毀滅性的挑戰,“IPO逐漸變成名牌主導業務,中小券商連包銷、配售的生意都難以獲得。”
另外,盡管內地與香港正式恢複全面通關、市場成交上升至逾千億元,但直接受惠者均集中在頭部券商,對于C組的末端本地中小券商的經營環境改善不大。而券商在交易系統使用、合規上的成本亦不容小觑。
香港證券商協會主席陳柏楠亦表示:“香港本地券商‘結業潮’今年可能會持續,預計結業數量不會較去年少。”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稱,現時的市場交投已複蘇但券商結業潮未完,可能是現時證券行業的商業結構存在問題,即投資者偏愛銀行及網上證券商,以及IPO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