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江河日下形容利福國際(01212)近兩年的股價走勢,再貼切不過了。2020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從9.5港元跌至2.6港元,跌幅約73%。股價斷崖下跌背後,業績羸弱可見一斑。
7月28日,利福國際發布2022年中期業績:期內公司實現收入9.27億元(單位:港元,下同),同比下降12.8%。毛利6.71億元,同比下降13.9%。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7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業績虧損,大和下調利福國際目標價,由6.3和港元下調19%至5.1港元。並將其2022-24年每股盈利預測下調22%-35%。券商研報的發布,似乎亦傳遞了市場對該公司後續發展的悲觀信號。
香港零售業表現不佳且預期悲觀
由于香港第五波COVID-19疫情及因而實施的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對經濟活動造成沉重打擊,2022年第一季度香港經濟顯著惡化。盡管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新一輪消費券計劃對本地需求的支持,但全球經濟仍放緩增長步伐,本地經濟上半年仍然萎縮。勞動市場低迷及金融市場動蕩持續打擊消費情緒,導致零售銷售額較一年前下降。2022年前5個月,香港零售銷售額下跌2.9%,而2021年同期則增長8.9%。
伴隨着香港零售市場的整體下滑,該公司店鋪的顧客人流大幅減少,導致百貨店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12.8%至9.27億元。而自營、銷售後訂單及特許專櫃銷售交易産生的總銷售所得款項則減少11.7%至25.10億元。該公司期內收入減少主要是由于自營銷售下跌約11.8%,以及來自銷售後訂單及特許專櫃銷售之傭金收入減少約15.7%所致,而來自倫敦商業物業之租金收入約爲5650萬元。
具體而言,該公司的百貨業務主要由銅鑼灣崇光和尖沙咀崇光兩個項目貢獻收入。其中銅鑼灣崇光旗艦店銷售額在第一季度按年暴跌35%,上半年跌幅收窄至只有10.3%,而去年同期則爲增長8.2%;尖沙咀崇光銷售額同樣低迷,上半年的銷售額大跌22.0%,而去年同期則按年增加6.8%。兩大核心項目的失利,導致該公司業績轉虧。
除了香港零售市場遇冷之外,導致營收下滑之外,利福國際虧損的原因還在于其金融投資錄得投資虧損4.55億元,去年同期爲投資收益87.5百萬港元。進一步而言,投資虧損項目集中再內地房地産集團發行的股本及債務證券,涉及金額約4.44億元;彙兌虧損1.30億元,去年同期爲1230萬元。
簡言之,受到疫情和宏觀經濟影響,利福國際的業績承壓,符合市場預期。短期來看,第二期消費券將于8月7日發放,可能短期內提振本地消費支出。崇光尖沙咀店租約在2023年即將續約,啓德項目建設仍有望最早在2023年底前開始運營。啓德項目結合零售、娛樂、餐飲和生活時尚,有望成爲香港新地標,進一步增強利福國際的地位。長期來看,香港的零售業景氣度沒有高漲的趨勢,公司管理層亦對香港零售業預期悲觀。而較爲依賴單一香港市場,預計對業績産生不利影響。
資産負債率超91% 財務安全亮紅燈
根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由于上半年的虧損,導致利福國際的淨資本負債率(即總借貸減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銀行定期除以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權益)進一步上升至797%,同比增長240個百分點。
極高的資本負債率同樣表示其高漲的負債。集團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産及負債淨額,2022年上半年淨負債達154.43億元。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流動資産爲11.03億元,縮水約4.9億元。其中上市債券爲2.84億元,縮水一半。更爲重要的是,該公司負債水平持續走高,負債率高達91.8%,其中短期金融債(銀行借款及債券)120億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45.98億元。
負債水平較高,導致利福國際的融資成本持續走高。2022年上半年爲3.04億元,2020年則爲2.43億元。超過3億元的融資成本占比2021年經調整淨利潤(不考慮投資虧損額)超過60%,也就是說公司賺的錢大部分用于償還利息支出。此次虧損,放大了利福國際的債務危機。
總而言之,利福國際2022年上半年業績虧損,既有大環境及香港零售市場的消極影響,也有公司自身依賴單一市場、投資房地産有關。短期來看,香港零售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但長期仍難言樂觀。而且公司的財務安全亮起紅燈,尤爲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