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滿幫(YMM.US),如何突圍?

發布 2022-5-27 上午03:24
爭議滿幫(YMM.US),如何突圍?

2021年6月滿幫(YMM.US)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

2022年5月,滿幫市值400多億。

即使11個月間市值蒸發1000多億,滿幫依舊是數字貨運賽道無可爭議的老大。

質疑聲裏,滿幫究竟有何優勢?其商業模式是什麽?真實的業績如何?未來的潛力又在哪裏?

爭議滿幫:四個角色,八種評價

1.1 物流人看滿幫:愛恨交加,但不得不用

在物流人眼中,對滿幫大概是愛恨交加的狀態。一方面,滿幫打通了貨主與司機之間的連接通道,使得運輸價格更加透明化,讓傳統物流人無所適從,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另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了運力調度的手段,擴充了資源池,用起來很順手,又覺得滿幫“真香”。

1.2 同行看滿幫:僥幸取勝,不甘心

在同行眼中,滿幫依靠巨額融資取勝,這是不爭的事實,自己當然也有機會,覺得滿幫屬于僥幸取勝。

另一方面,他們又會想:我如果能成爲滿幫就好了,給我錢,他的活我也可以幹,而且還有希望幹得更好,非常羨慕滿幫當前還能夠繼續探索和創新的狀態。

1.3 司機看滿幫:表面怨聲載道,背地裏我還離不開你

在司機眼中,嘴上瘋狂罵着滿幫不作爲;背地裏又不肯卸載App,還時不時地要點開來搶單。

由于缺乏明確而統一的定價標准與價格底線,滿幫的低運價幾乎成爲所有貨運司機的共識。但面對滿幫,司機處于利益鏈條下遊,話語權較弱。司機嘴上罵着滿幫,卻也享受着滿幫帶來的便利。找貨方便、降低空駛提高收入的同時還能幫你追回運費。

1.4 資本看滿幫:故事很美,缺點運氣

在資本眼中,滿幫是公路貨運領域規模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作爲全網貨運的數字貨運企業,獨特又難以複制,門檻較高,幾乎沒有人可以撼動。

不過雖然“互聯網+物流”的故事資本聽的津津樂道,但來到二級市場“故事”似乎行不通。並且滿幫運氣也不太好,剛上市沒多久就被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要求制定整改方案,開展整改,並且後期也多次被約談。

滿幫:6000億臨調市場的最優解

作爲國內最大的數字貨運平台,滿幫融合了兩家物流獨角獸的基因。滿幫承載着國內貨運市場的大部分長尾貨主和零散運力,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品牌效應和聚合能力。

2.1 滿幫的誕生:臨時性訂單需求驅動整車平台發展

按照客戶的需求類型,整車可以分爲計劃性和臨時性兩種。當貨量高峰期企業自身物流難以滿足時,就需要臨時性調車來填補運力,但臨時性整車的價格卻不穩定,容易受天氣、時間、車型、重量、回程等衆多因素影響。

正是爲了解決這些缺點,整車平台應運而生。根據運聯研究院的調研和測算,國內公路運輸中,臨調運力占比大概20%,即有6000億左右。

滿幫在臨調運力的實際占比已經超過50%。剔除一些區域性的市場外,在跨省臨調運力的市占率保守估計有90%。

但這並不意味着滿幫沒有能力開拓更大計劃性運力市場,而是當前的模型與開拓計劃性運力並不完全適用。對比臨調市場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幾乎和普通合同物流企業在同一起跑線競爭。

2.2 滿幫的商業邏輯:海量供需的匹配,大幅度提升了交易效率

滿幫是撮合型的交易平台,其模式特點是提供貨源信息但不參與交易,主要解決車貨匹配的叁大問題:

首先是信息匹配效率的提升,貨主不再是從信息部、物流園的小黑板去尋找貨運,而是通過平台直接尋找司機;

其次是運輸效率的提升,司機不必爲了等貨停留甚至空車回駛;

最後是價格的透明,滿幫通過平台的方式打通了貨主與司機之間的連接通道,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可能很多人會說,滿幫能解決的問題我也可以解決,滿幫能做的事我也可以做。但其實滿幫在深耕小散亂貨運市場的這麽多年,早就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與護城河壁壘。

一方面,足夠多的貨源和龐大的個體司機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用戶也願意付費來購買高效率和低時間成本的優質服務。另一方面數百萬的貨主和司機跨路線進行數百萬貨物的高度複雜和動態編排很難複制。這對潛在的競爭對手形成了很高的進入壁壘。

2.3 業績表現:流量增長迅猛,盈利能力稍弱

如果單單看滿幫年報所披露的數據,貌似滿幫好像連年都是巨額的虧損。但其實滿幫在2020年就已經實現盈利,並且增長程度也很高。輕資産的平台模式,也使得其毛利表現良好。

1)是否盈利:連續兩年盈利,2021年淨利潤4.51億

今年3月1日,滿幫集團發布了2021年的年報。年報顯示,2021年滿幫全年總營收爲46.57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25.81億元增長80.4%。

雖然滿幫由于股權激勵所帶來的高額管理費用導致其利潤連年虧損,但其實扣除該費用所帶來的影響才更反映滿幫的真實盈利水平。2019年和2020年滿幫經調整後淨利潤分別爲-0.93億元和2.81億元,2021年經調整後淨利潤爲4.51億元,同比增長60.3%。

2)收入:有較大的幅度增長,司機抽傭模式被驗證

分業務來看,滿幫的業務主要分爲貨運經紀服務(稅籌)、貨運訂單展示(主要是向貨主端收取會員費,下文全部簡稱會員費)、交易傭金收入(從司機端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信貸解決方案和其他增值服務。

2021年的核心亮點是交易傭金終于被驗證成功,對比2020年增長了15倍,這也正式宣告平台模式實現了雙向收費(且是服務費)。這不僅在物流行業屬于第一家,在其他行業中也是非常罕見的。交易傭金的收入爲6.96億元,占總收入比重15%,同比增長1515%,主要是因爲該業務從2020年8月才開始試點後才全面推出。

具體來看,滿幫的核心業務收入是貨運訂單展示和交易傭金所帶來的,2021年,滿幫的貨運訂單展示收入爲7.52億元,占總收入比重16%,同比增長39.8%。

另外,滿幫的貨運經紀服務收入爲24.98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的53.6%;信貸解決方案所獲得收入爲5.1億元,占總收入比重11.2%;其他增值服務爲1.9億元,占比4.1%。

3)毛利:貨運經紀改善了收入數據,但拉低了毛利水平

從毛利率來看,滿幫從2019到2021年,毛利率水平持續保持在40%以上。不過2021年在毛利額翻了近一倍的情況下,滿幫的毛利率卻降低近4個點。

我們將滿幫的財務數據細拆來看,發現滿幫的貨運經紀服務才是導致滿幫毛利下跌的主要原因。從數據上看,貨運經紀服務從2020年的13.65億元上漲到24.98億元,上漲了83%,但是滿幫在這方面的毛利僅從5.41億元上漲到6.77億元,僅增長25%。

2.4 當前困境:高潛業務變現強,但容易傷及根本

滿幫的核心業務邏輯是流量變現,其中和流量有最直接線性關系的是抽傭業務,其次是會員費、增值服務,相關性最弱的是貨運經紀服務。

1)業務矩陣:毛利、潛力兩個指標評價産品矩陣

從毛利角度:滿幫産品是叁高一低,即會員費、抽傭、增值服務叁個高毛利産品,貨運經紀一個低毛利産品。前叁個産品毛利極高,尤其是抽傭和會員費基本可以默認爲100%。

從潛力角度:兩高兩低,即抽傭、經紀服務兩個高潛産品,會員費和增值兩個增長空間較小的低潛力産品。會員費需要拓展更多的新貨主和黃牛進來,這本身就很難,而且會員費是入圍門檻,和發單量並無直接的線性關系。增值服務是比較難有較大增長潛力的,這是由滿幫商業模式本身決定的。

2)未來確定性:高潛不確定,低潛確定

未來能夠大幅度提升收入的兩個産品都具有不確定性。

現在抽傭比例才0.3%,保守估計可以增長到3%,按照未來3000-4000億左右的GTV計算,每年可以新增90-120億毛利,也就是80-100億的淨利潤。幾乎可以憑一己之力把滿幫市值推向3000-4000億。但同時這個産品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高抽傭容易導致司機流失和活躍度下降,會傷及滿幫商業邏輯的根本,所以抽傭的增長需要慢慢推進。

另一個是貨運經紀服務,這部分滿幫做的其實比較保守,服務費率比市面上其他網絡貨運企業要高很多。這是由于網絡貨運政策的不明朗,未來地方政府的稅收返還能否兌現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整體上不看好這部分會成爲滿幫未來的核心業務。

3)新業務:同城和零擔有增長,但並未對業績産生重大貢獻

在2020年高調宣布進軍同城貨運市場後,從滿幫的GTV和訂單量來看,滿幫每單業務的收入是減少的。這也意味着滿幫在同城和零擔上的業務占比有所提升,進軍同城業務或具有一定的成效。

但這些並未能夠對主業業績産生正面反饋,或者說滿幫還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力點。

深耕數字貨運多年 滿幫的價值不可取代

3.1 正確客觀評價滿幫社會價值:通過自身網絡效應,提升社會運輸效率

在滿幫還沒出現之前,困擾司機的行業問題爲數不少。例如,跑空單、效率低、運費不透明、拖欠,攜款跑路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跑空單,幾乎是所有司機最不想面對的困境。尤其是長途貨運,如果沒有回程貨,那司機的利潤就會大幅降低。

而滿幫的底層邏輯就是利用算法和大數據來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成本。也就是說當貨主發布貨源時,周圍的閑散運力可以快速匹配到這個單子,從而可以降低司機的空駛率,增加收入。

經過多年的發展,滿幫也不局限在車貨匹配的業務,而是在逐步構建自己的生態,依托托運人和承運人等群體挖掘其周邊的應用場景。爲其提供類似于信貸解決方案、保險、燃油等增值服務,構建更多元化的生態。

3.2 客觀評價資本價值:強網絡效應帶來的極高壁壘,幾乎沒有對手能進來

在資本眼中,盈利和故事總得有一個在路上。換句話說,你得有想像空間,你要處于一個規模大、增長快的賽道,還要有極高的行業壁壘,讓別人搶不走你的蛋糕。

滿幫在沒有合並之前,運滿滿和貨車幫爲了搶占市場也是各出奇招。但合並之後,市場上基本就沒有旗鼓相當的對手了,可以說滿幫目前在長途數字貨運領域處于十分強大的狀態。強網絡效應和獨特且難以複制的商業模式使滿幫具有極高的壁壘,幾乎沒有對手能夠進來。

但目前在業績上的兌現仍存在硬傷,需要管理團隊努力改善業績。

本文選編自“運聯智庫”,作者爲運聯研究院石美燕;智通財經編輯:肖順蘭。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